伊曉靜
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財務稅收改革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對我國鄉鎮財務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在鄉鎮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率。為了保證鄉鎮財務管理在地方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鞏固和夯實鄉鎮財務管理,為各項工作提供支持,需要財務工作人員明確鄉鎮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改進材料,促進我國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文章主要結合鄉鎮財政會計工作規范性的重要作用,對鄉鎮財務管理以及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強化鄉鎮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鄉鎮;財政財務管理;策略
為了促進我國各個地區的均衡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對我國農村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導,使得農民可以脫貧致富,農村可以實現發展。國家也相繼出臺了很多惠農富農的政策,投入大量的資金,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支持。但是在鄉村工作中,財務管理能力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這些資金不能合理地運用,不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這些資金、資源出現浪費,對鄉村經濟的發展不利。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推動鄉村發展,激發產業活力,提升農民經濟收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如何對這些資金進行管理,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需要鄉村財務管理工作者不斷提升財務管理能力,為鄉村的發展和經濟活力的增強奠定基礎。
一、鄉鎮財政會計工作規范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對鄉鎮財政涉農支出進行監管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很多基層工作者的參與,這些基層工作者不僅需要保證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而且也是鄉鎮財政涉農支出的監管者。在對資金監管過程中,要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使得這些財政資金真正發揮惠農、利農的作用,避免這些資金被一些工作人員中飽私囊。因此應不斷建立并完善監管體系,使得基層會計的財務監管作用可以發揮出來,促進基層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為鄉村振興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有利于鄉鎮財政職能的履行
當前在我國工業發展過程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而工業的發展也需要改變原有的模式,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在此之前,工業的發展需要依靠鄉鎮農業經濟的支撐。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國家為鄉村經濟的發展調動了大量的資金,在對這些資金使用過程中,需要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監督,通過會計基礎工作使得鄉村經濟活動更好地發展,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更好地提供基礎服務,改善鄉村的整體環境。另外,通過會計基礎工作對財務的管理,可以對鄉村振興起到宣傳和促進作用,推動鄉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三)有利于規范鄉鎮財政集中核算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為了不斷發展鄉村經濟,需要對鄉村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規范。在鄉村經濟活動中,會計部門對于鄉村的資金往來的各項工作進行核算、管理,需要鄉村基層工作人員對財政數字有著一定的靈敏性,在日常資金的使用和監管過程中,對資金進行合理規范,促進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各部門的工作可以正常運轉,促進我國鄉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二、鄉鎮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管理與利用的不規范
第一,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低。在國家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利用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積壓嚴重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當前缺乏對資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政府部門財政困難,導致專項資金很難撥付。在資金到位后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從而影響整體的進度。在鄉村財政資金申請過程中,審批流程較為繁瑣,審批時間比較長。在鄉村工作中,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不夠規范,從而使得資金不能合理利用。第二,超支現象偶有發生。在資金利用過程中,超支問題也是阻礙資金利用的一道障礙,某些村干部未有效利用資金,造成超支現象。第三,資金入賬不及時。在鄉村建設剛開始的時候,各基層鄉鎮需要的資金量不是非常大,但是基層會計對于賬務的處理比較簡單,在隨后需要大量的項目資金的時候,財務人員不能很好地應對,出現財務人員數量不足,資金往來一般只在后期集中處理,從而影響專項資金的使用和處理,不能滿足對資金的有效監管。第四,固定資產管理規范性不足。對于新增的固定資產,不能及時進行入賬,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能及時進行核銷,沒有定期對資產和賬務進行核對,導致一些資產無賬可查,在建筑管理過程中不夠嚴謹,使得鄉村振興過程中,財務管理不夠規范,隨意性比較強,財政監管不到位。
(二)缺乏專業素質高的會計從業人員
在鄉村基層中,專業的財務人員數量非常少,而很多財務工作者自身的水平不足,工作模式落后,從而使得鄉村財政工作效率整體偏低,影響鄉鎮財政工作的正常的核算。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鄉鎮財政部門在開展財務工作中,工作人員稀缺,很多工作人員都存在著身兼數職的問題,因此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也不能很好地發揮和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對于會計方面的工作隱患也不能及時消除。這種情況也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很難做到監管到位,影響財務工作的整體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會計核算不夠精確
在鄉鎮財政會計基礎工作中,還存在著會計核算不準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對原始憑證處理過程中,沒有一套完成的流程,工作過程中也不夠嚴謹,有著很強的隨意性。比如發票信息可以隨意修改,賬目流程不夠清晰等。另一方面,鄉鎮會計在工作中,還存在著賬實不符的問題,會計工作中,對一些常識性問題都不夠了解,這些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對于會計制度以及法律條款都不夠清楚,從而容易引發財務風險。
(四)核算的內容范圍模糊
當前在鄉鎮會計工作中,在實際核算過程中很多工作人員沒有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而是采用鄉鎮實施,縣級監管的模式進行。而縣級負責人在制定管理措施的時候,并不是很有針對性,精細程度也不足,而鄉鎮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應對上級的檢查,從而在工作中搞形式主義,或者只按照縣級的要求完成工作,在核算工作中沒有針對性,從而使得工作效率不能得到提升。造成此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在于規章制度不夠完善,在執行過程中力度也不夠,使得會計核算內容的范圍模糊,因此在未來工作中,想要提升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必須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范圍進行規范。
三、強化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的相關策略
(一)健全監管機制
為了更好地推進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需要不斷完善監督機制。首先,制定有效的監管條例,并按照條例履行好工作。監督機制對于會計工作人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約束方式,因此需要明確的規章制度,對各種行為進行限制,明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在監督機制中,不僅應體現出上級部門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以及期望,還應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因此在監督機制制訂完善過程中,也需要部分的會計人員參與,發表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從而使得監督機制條例在制定之后可以更好地推行,使得會計工作人員更好地踐行和遵守。其次,由于監督的主體多元化特點,也就是所監督的主體包含多個方面,還應包括從各個角度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從而使得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可以更加規范。在多元化監督主體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財政所的監督。財政所的監督是對財政工作人員的一種常見的監督,針對一線財務工作者,采取合理的監督方式,可以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保證他們的工作方向不偏移。對一線會計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失誤,及時作出反應和處理。第二,工作人員的相互監督。在同一個崗位中,工作人員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監督,這屬于一種平級監督,使得會計人員可以做好日常工作,這種監督方式更加細致化,可以體現在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三,群眾監督。鄉村財政工作,需要定期向廣大市民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這也是更好地維護鄉村振興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大部分的農民文化水平都不高,在監督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專業方面的不足,但是他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會計核算工作的陽光、公開、透明。通過群眾的監督,可以有效地促進會計核算人員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可以不斷改進,從而促進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最后,定期更新與調整監督機制。監督機制制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還需要隨時保證科學性和先進性,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更新,從而做到與時俱進,符合當前的工作現狀。在更新與調整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方面,監督機制的調整具有固定性,也具有隨機性。固定性是指在監督機制運行過程中,應不斷對工作的效果和結果進行反思,找到不足的原因,并積極進行優化調整。隨機性是指在鄉鎮會計工作中,核算監督機制需要結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政策。在基層工作中,很多工作不能完全預見,因此也具有隨機性特點。另一方面,在監督機制指導下,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存在重大違紀違法現象,需要監督機制進行總結反思,對存在的監督空白及時彌補,對在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執行不力的問題進行改進。鄉鎮財政會計工作人員,還需要重視監督調整,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樹立典型的案例,從而引導會計工作人員,對財政工作的基本方向進行把握,還可以通過一些負面案例,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道德宣傳教育,使得他們可以遵守行業規則,杜絕在工作中以權謀私。
(二)強化財務管理執行力
首先,對項目資金進行規范管理。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應保證各項專項資金的及時到位,對專項資金應加強監督,使其合理地使用,防止專項資金的流失。在專項資金審批的時候,要有合理的流程,并保證資金及時到位,不斷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為鄉村振興的各種項目提供支持。需要依法對鄉村振興的項目進行界定,防止出現虛列項目,防止進行成本虛增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會計工作人員,從而使得財務管理更加專業化、規范化,保證資金的及時入賬,對財務信息應及時公開。還需要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以及核算制度,使得新的固定資產可以及時入賬,并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構建以及報廢等工作,對固定資產需要定期進行盤點。其次,監督機制應保證公開透明,在鄉鎮財務管理中應對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進行監督管理,從而發揮監督的作用,使得群眾可以了解財務狀況,通過公開欄將鄉鎮財務的收入與支出進行公開,從而使得群眾發揮監督的作用。最后,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在規范和健全財務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民主決策制度,建立追究制度,使得財務可以及時公開,對鄉鎮部門干部的權利進行監督,民主理財小組可以定期召開會議,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價值,做好監督的工作。
(三)重視對專項資金的管理
在我國建設發展過程中,國家對于農村、農民以及農業問題非常關注,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鄉村振興就是針對鄉村發展制定的偉大的政策,在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需要向基層鄉鎮提供更多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投入,使得鄉村的發展更有活力。在鄉鎮財政部門管理工作中,應重視對專項資金管理,這就需要會計人員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管理人員應規范化使用專項資金,提升資金的利用率。在專項資金管理中應結合資金的用途和性質,還要通過與之相對應的賬簿的建立,對資金的使用進行記錄。比如在社保資金中,應該以社保資金為核心,開展核算工作,對社保資金的使用進行精準把控,并對資金的用途進行明確的劃分。如果上級下撥的專項資金形成資產的,需要進行資產核算。也就是說,一方面需要正確地撥付資金,使得資金可以及時到位。另一方面需要把控好資金的流向,防止資金的放任自流,還對資金的流向進行控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并做好核算工作,提升資金的規范性。結合資金的類型,對資金的應用應透明化。比如可以讓紀委工作人員參與到資金的管理工作中,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明確,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應進行及時糾正,對專項資金的使用要規范,消除資金使用盲區。
(四)儲備更多高素質財會人才
第一,在人員招聘中,需要為基層鄉鎮財務部門儲備專業的人才,打造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可以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建立人才儲備體系,明確招聘的范圍,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從高校中獲得更多優質的人才資源。針對基層大學生人才,為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吸引大學生返鄉工作。在人才招聘過程中,還應不斷完善人才招聘流程,通過多種方式,檢驗求職者的綜合能力,提升鄉鎮財政團隊的綜合素質,防止出現走后門、開綠燈等情況的出現,保證公平公正,按照崗位要求招聘人才,提高標準與要求。第二,在人才培訓方面,通過招聘工作,為鄉鎮財政部門吸納人才,保證鄉鎮財政工作可以正常運行,但是在人才到崗之后,還需要通過崗位培訓,使得人才可以了解崗位工作,從而與崗位內容全面對接。在財會知識不斷更新,財會制度政策頒布后,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人才進行培訓,使得每個剛入職的工作人員,可以快速融入工作環境中,學習各種財政政策與法律法規,了解基層財務核算工作的情況。在鄉鎮財政所人才儲備中,也需要對人才進行培訓,不僅有利于人才快速融入,也可以使得他們對工作模式迅速適應。實際培訓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以老帶新的方式,這是一種常見的培訓模式,可以讓新員工學習老員工身上的優點,快速提升自身的能力,還有助于同事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其次,內部系統培訓,這種培訓模式可以讓新員工全面了解當前的工作內容、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體現出專業性和系統性。最后,外聘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鄉鎮財務部門可以要求專家以及財會講師,對新員工開展培訓,從而可以有效地拓展員工的視野,幫助他們掌握財政政策,了解最新的財務資訊,有助于財會人員的長遠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基層財務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會計核算工作還不夠準確,影響資金的利用率,不利于資金的管理。因此,應加強對財會工作的改革,降低業務風險以及廉政風險,在基層鄉鎮財政部門中,應加強對財務會計的重視,明確財務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提升財會人員以及財務工作團隊的整體素質,提升財會工作的效率,從而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崔月華.談鄉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05):233.
[2]王連萍.提高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措施思考[J].財會學習,2019(05):33+35.
[3]李俠.鄉鎮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1):183.
[4]米雪.鄉鎮財務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1):98-99.
[5]徐仰桂.鄉鎮財務管理模式與創新整合[J].中國集體經濟,2018(31):140-141.
[6]王同慧.試論當前鄉鎮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J].現代國企研究,2018(18):158.
[7]閆兆芳.鄉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農家參謀,2018(18):10.
[8]葛云平.鄉鎮財務管理內控制度完善策略思考[J].中國民商,2018(09):221.
[9]李俠.鄉鎮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故事,2018(21):76.
(作者單位:山東省蒙陰縣高都鎮財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