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分之二,在此期間,新冠疫情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國內國外雙循環。黨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燈塔。在完成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財務戰略在國有企業總戰略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關鍵詞:財務戰略;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6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多數是影響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也是市場經濟對國有企業提出的挑戰。財務戰略作為總體戰略的輔助型戰略,能否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給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要看如何進行戰略融合,如何去組織,實施和執行。
1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1.1宏觀政策的要求與導向
國有企業的發展與我們黨和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國有企業不僅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同時給予了政治保障,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鎮海神針”。改革開放歷經半個世紀,國有企業為保持自己的活力,不被市場所淘汰,一直在風雨中探索新的國有經濟架構,努力告別傳統的舊經濟形態。2020年,注定很不平凡。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同程度重創了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同樣感同身受。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對我國全面改革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在內提出的更高要求,也為國有企業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1.2國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既然要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總結問題找準短板。通過研究發現,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改變的主要是長期以來很多國有企業采用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這種粗放式發展模式有一個“通病”,就是擴大產業規模、增加各種資源投入。這種“通病”帶來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庫存無法消耗、經營杠桿加大、競爭力與效益低下。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治病救人”,通過改革達到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經營效益的良性循環。然而截至今日,許多國有企業缺少新時代背景下優質企業所具有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及抗風險能力,依然在擁有與生俱來的資源優勢、資金政策優勢、規模優勢情況下慢步前行。國有企業加速轉型高質量發展,不是單純的幾個財務指標,更多的是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2財務戰略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2.1財務戰略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分支
在談財務戰略之前,我們有必要說一下何為企業戰略。世界各國的戰略學家與著名學者都曾經給出了企業戰略的定義,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加拿大學者明茨伯格,也有美國著名的學者安索夫與安德魯斯。而在我國,企業戰略被普遍認為就是謀劃,這種謀劃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系列的,并且是站在全局性角度通過對內外部環境分析判斷后的謀劃,從長遠角度為企業能夠長期發展而考慮的謀劃。既然是謀劃,企業戰略大致可分為具有燈塔作用的總體戰略;符合發展方向的經營戰略;各個職能部門為主導的職能戰略三大類。每個種類在企業戰略中扮演的角色亦不相同。職能戰略是按照業務對企業職能部門進行劃分,比如有常用的以研發為導向的戰略、以生產為導向的戰略、以營銷為導向的戰略、以財務為導向的戰略、以人力資源為導向的戰略等。財務戰略作為重要輔助戰略,不僅可以根據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來判斷自身的經營狀況和需求,能夠給予企業發展方向與經營目標概括性指導意見,并且通過對企業資金的有效利用,以協助企業整體戰略的完成與競爭優勢的增強。
2.2財務戰略保障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
作為重要分支戰略,財務戰略對企業發展作用重大且毋庸置疑。第一,如果企業處于上升期,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財務擴張性戰略可以幫助企業增加融資渠道、擴大資金池,以便企業更多的對外投資或者內部增加投入。第二,如果企業處于平衡發展期,財務穩健型戰略可以幫助企業對資金和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結合各種財務指標的運用,以便企業平穩發展。第三,如果企業處于下行期,財務防御型戰略對于企業控制成本、減少費用的發生,增加現金流入,削減毛利低的項目,精簡機構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目前國有企業運用財務戰略普遍存在的問題
3.1財務戰略沒有融合企業發展戰略
對于集團型國有企業,一般從集團層面都會制定整體的發展戰略,目前各個集團企業也都在積極制定符合自身實際“十四五”規劃與未來十年的遠期規劃,但是在總戰略落地的戰略部署上,有的企業并沒有制定具體的財務戰略,更談不上戰略實施、業財融合了。這導致財務工作非常被動,只是記賬、核算、出具報表和提交指標,起到的是基礎的輔助性作用,嚴重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3.2財務戰略實施缺少組織者
部分國有企業經研究使得總戰略落地之后,領導班子成員將主要精力聚焦在如何實施總戰略上,忽略了財務戰略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導致財務戰略組織者的缺失。此時,如果財務負責人沒有牽頭制定與策劃財務戰略,或者缺乏戰略高度,只是單純的關心每年由總體戰略分解出來的幾個KPI指標,那么財務部門的管理職能將不會得到充分發揮。資金有問題了解決資金的事情;制度有漏洞了就彌補漏洞;股東要求分配股利了更是一籌莫展。財務部門不單單是記賬工具,更要提高站位,把握企業總體戰略,統籌安排,這樣才能從戰略高度上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大貢獻。
3.3財務戰略實施不夠到位
戰略缺失與戰略實施不到位,對于企業而言,其最終結果相差不多。一些國有企業從集團層面對戰略十分重視,但下級企業在戰略落地實施中,常常是困難重重,阻力重重。為配合集團總戰略,企業自上而下制定財務戰略,但由于財務人員編制不夠,站位不高,重視不夠,執行力弱等問題,導致財務戰略實施成效不佳。這些問題老生常談,卻仍在身邊。歸根到底是企業考核機制不夠健全,績效考核沒有起到真正作用,加之缺失末位淘汰機制,員工不能居安思危,缺乏職業危機感。很多員工認為戰略是上級領導的事情,跟自己沒有關系,不能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財務戰略也難以得到有效實施。
3.4財務戰略實施缺乏評價體系
在戰略落地之后,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會采用財務指標去衡量評價其效益,但對于與之密切配合的財務戰略,卻缺少一個評價體系。財務指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某個時期內的運營狀況,但是并不能衡量評價財務戰略在整體戰略實施過程中的貢獻度,或者說發揮的作用大小。
4國有企業利用財務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4.1財務戰略與企業總戰略相融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從上世紀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從中經歷了無數風雨。按照企業生命周期來劃分,大多數企業的主業應該劃分為成熟期或者是衰退期更為合適,但是已經轉型或者正在轉型的企業,又處在成長期或者創業期。結合黨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國有企業紛紛針對自己的發展階段進行相應戰略部署。比如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提出的“以質量為基礎,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創新強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車集團提出的“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能量”;或者中興通訊集團提出的“夯實創新生長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力”,從共性上來說,都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戰略,延長成長期或成熟期,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那么這就需要相應的財務戰略與之相融合。比如中國中車集團和中興通訊集團這樣的大型集團公司,它們基本處于成熟期,其特點是現金流和資源都相對比較充裕,擁有自己的市場份額,此時,財務可以通過實施一系列戰略措施,如提高存貨周轉率,壓降兩金,確保經營現金流,降本增效提高毛利率等,從而保證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研發中去。當然,像一些傳統的非高科技型老牌國有企業,只要是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契合點,財務戰略也能融合總戰略實現戰略目標,例如配合企業進行重組,對優質資產進行剝離,組建新板塊新公司,集中資源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
4.2明確財務戰略組織者與執行者
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管理有四個基本要素,即: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財務戰略同樣需要有人去組織,有人去領導,因此,建立財務戰略組織實施的戰略領導小組與戰略工作小組十分必要。建議由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擔任戰略領導小組的總負責人,由分管財務的副總經理或者是企業總會計師擔任戰略工作小組的總負責人。這既能體現企業對財務戰略工作的重視,又能讓上層領導從自身引起重視。從此之外,從財務戰略的設計、籌劃到組織、實施各環節也都需要安排具體負責人,這樣才能確保財務戰略從部署到具體實施順利展開。
4.3建立財務戰略實施考核機制
財務戰略的成效性取決于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的實施。有了組織者之后,財務戰略各環節具體工作就會分配到各個相應負責人來執行。執行過程中,需要設置不同時期的節點,并且設計一套考核機制來對執行者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比如,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采用研發戰略時,財務以投資戰略作為輔助戰略,此時財務應把經營現金凈流量或者盈余現金保障倍數作為重點考核指標;把業務部門上報的投資計劃與研發投入比例相掛鉤;把投資款項中自籌和外部籌資比例,以及采用何種方案可以降低外部籌資成本作為考核重點。再比如,在執行降本增效戰略時,對于成本會計的考核,應將戰略實施前后的成本對比差額,降低成本的主要制約點,策略實施后毛利提高的幅度,投入產出比等納入考核范疇。財務部門應該在戰略實施過程的不同節點對相應具體工作進行考核,在保證財務戰略有效實施的同時,也能讓員工通過努力提高自己的績效獎勵。
4.4建立財務戰略實施評價體系
一般而言,國有企業在制度體系上相對比較健全,但是關于戰略實施的評價體系仍需不斷完善。每月,國有企業都會向國資委和財政部進行指標匯報,上級單位會對國有企業總體戰略從落地到實施完成進行綜合評價,但是財務戰略落地實施完成后,對總體戰略的完成貢獻了多少,需要企業建立一套評價體系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這個評價體系既包括財務部門自評,也包括運營考核部門的評價,通過雙向評價可以找到財務戰略在整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最終結果與目標是否相一致,從而對未來財務戰略提供參考依據。
5結束語
高質量發展作為國有企業發展的總基調,不論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還是為了不被市場經濟所淘汰,國有企業面臨的是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在尋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運用戰略尤其是像財務戰略這種作為總體戰略的輔助型戰略,并且發揮其自身優勢,會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效果。當然要看我們如何去組織,實施,執行。作為財務部門,也不單單是記賬工具,更要提高站位,把握企業總體戰略,這樣才能從戰略高度上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苗凱.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戰略選擇[J].納稅,2021,(29).
[2]劉瑞.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標志、關鍵及活力[J].企業經濟,2021,(10).
[3]如何理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OL].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7-12-13.
[4]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師教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
[5]劉靜文.東阿阿膠財務戰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管理學院,2021.
[6]全力推進大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家代表在“二〇二一中國五百強企業高峰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摘要[N].吉林日報,2021-9-30,006.
[7]黨的十九大報告: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N].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7-12-14.
作者簡介:牛振興,河北保定人,工商管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