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在新時代背景下,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結合是考核語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語文課中,閱讀和寫作是最基本的學習內容,也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增強,閱讀和寫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更加深入的研究讀寫結合的方法與對策,幫助學生打好讀寫結合的基礎。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將課內外讀寫進行有效整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輕松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且學生精神世界的構建,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與寫作,因此,讀寫資源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學習資源。
一、讀寫結合的優點
(1)激發讀寫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鍛煉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也是如此。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等影響因素,合理運用讀寫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
對于學困生來說,從讀到寫的過程充滿困難和坎坷,教師應當不斷鼓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有些學生不愛讀書,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安排讀不同類型的書,然后讓學生在眾多種類的書籍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
(2)鍛煉縮寫能力。縮寫就是把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中修飾的部分都去掉,只留下最主要的信息。要想完成對一篇文章的縮寫,首先要求學生讀懂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然后學生才能從中摘取關鍵信息進行縮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閱讀時鍛煉了理解能力,而在縮寫時又鍛煉了語言組織和寫作能力。在縮寫時,學生對文章進行了縮略和刪減,能鍛煉學生對文章重點信息的抓取能力、對有效信息的獲取能力,更鍛煉了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對學生語文的學習有著很大幫助。
二、讀寫結合的方法
(1)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僅靠課堂聽講,那么將會很難跟上教師的進度,導致學完一節課卻并沒有什么實際收獲。這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如先了解文章中課下注釋的含義、推測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這樣學生在正式學習時,就會更容易理解文章,學習也就勢如破竹。
學生可能會因為自我控制力不夠而無法做到自覺朗讀,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愛上朗讀。只有學生自己愿意朗讀,才會擠出更多時間進行朗讀。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許多學生都無法讀懂這篇課文講述的意思,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可以先讓學生朗讀、翻閱課后注釋,嘗試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網上尋找相關資料、觀看岳陽樓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在開始學習課文前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制訂讀寫計劃。不同學生的讀寫能力不同,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質,制訂分層次的、有特色的讀寫計劃,也可以由學生自行制訂自己的讀寫計劃,然后再由教師查閱后進行把關、修改。計劃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每周應閱讀多少、應寫作多少。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制力仍較弱,還需要教師的監督和督促,教師也要做好自己的督導工作。
(3)熟悉教材。先對教材熟悉,明白哪些是學生可以使用的素材,然后再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將素材化為己用。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上課前,安排學生在講臺上向大家分享一個生動有趣的小素材,學生在向班級同學講述的過程中,也能加深自己對相關素材的印象,并且這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也會集中注意力聆聽學生的發言,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種發言還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更有效率,學生對素材的積累也會越來越多,知識儲備也會越來越豐富,寫作時也就下筆如有神了。
(4)注意培養學生對原素材的創新能力。例如,《觀滄海》這首古詩表達的是詩人曹操即將一統天下的感嘆。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理解古詩內容,然后讓學生體會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意境,體會曹操的胸襟,并讓學生帶入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課文。
(5)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讀寫能力。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看云識天氣》一課的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生都見過云,但是大多數學生并不會在意云的形狀,甚至一些學生會認為云都差不多。抱著這樣的心理,學生很難有效掌握課文。因此教師可以在講這篇課文前,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云的相關知識。再把這些拓展知識做成思維導圖,讓學生達到提前高效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正式學習課文前產生想要學習課文的興趣。這樣,在正式授課時,學生才會有更高的參與積極性,課堂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反饋,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積累的同時,積累更多素材,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使自己的閱讀積累能夠有效產出,迅速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燕霞.淺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95-96.
[2]余小蘭.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21(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