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野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報道;綜合素質;傳播方式
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質量與效率。在信息時代,人們對于新聞傳播工作的互動性、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原來的工作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多樣化需要。為了更好地應對時代所提出的要求,記者應立足于新聞傳播工作的現狀,借助于各種途徑,不斷優化新聞采編工作的各個環節,在保證新聞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逐漸提升新聞報道的互動性與時效性,以便能充分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為報社實現良好發展提供必要支持與助力。
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能力
較強的溝通能力
互動性較強是新媒體的顯著特點,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可以發表個人看法的機會。為了更好地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新聞工作者應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新聞工作者可以借助于社交媒體的強大優勢,對人民群眾的意見進行科學收集、分類與整理,并以此為側重點不斷調整自己開展新聞傳播的方向,以此來提升新聞的時效性與針對性,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從而提升報社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為報社獲得更為長遠、更為健康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持。這里的溝通能力,既包括記者與群眾之間進行面對面溝通的能力,也包括記者通過新媒體平臺與群眾在線上進行良好互動的能力。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多數記者與群眾進行線上互動的能力相對較弱,而無法掌握受眾的新聞接收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效果,不利于報社影響力的提升。對此,記者應積極改革創新,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強化自己的溝通能力,尤其是線上溝通能力,以便能深刻把握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并以此為中心開展工作,從而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
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在信息時代,報社記者信息的來源主要以線下素材的深入采訪與線上信息的高效收集為主。若是記者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借助于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對其所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科學搜集與整理,無法適應新媒體環境,這會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效果。其次,在信息時代,新聞事件的呈現方式趨于多樣性,這需要記者能熟練使用相關技能,對圖片、文字等進行靈活編輯、處理,以便能充分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現階段,多個報社會通過主流社交平臺開展新聞傳播工作,投其所好,符合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故而得到不少群眾的青睞。其他報社應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借鑒,以此來提高傳統媒體傳播效果。本質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信息傳播的初衷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將真實的新聞以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提高受眾的信賴度,為其獲得更為健康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持。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縮短記者獲取有價值新聞信息的時間、提升新聞的趣味性。故而,記者在新媒體環境中,應借助于多種途徑,掌握更多信息技能,并能根據實際的需要,熟練地應用,以便為受眾提供更有趣、更多樣的內容。
高效學習的能力
新聞傳播技術不斷更新,促使新聞傳播內容與形式處于不斷變化中。原來較為先進的傳播技能,可能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就被新的技能所替代。若是記者未能做出科學的更新,始終保持現狀,就很難做到與時俱進。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與追蹤、對采訪內容進行高效編輯,若是未能緊跟時代的腳步,很容易影響新聞傳播的效果,這對于報社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故而,新聞記者應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能通過多種途徑,學習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新的采訪技能、編輯技能等,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受眾的觀看。
需要注意的是,高效的學習能力并非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的,因此,新聞記者應保持高度的耐心,切莫因為一時未能掌握相關信息技術而倍感沮喪,而是積極探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并根據自己所欠缺的能力,制定相應的學習規劃,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果,為其日后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不可少的助力。
現階段新聞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記者缺乏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對于新聞記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新聞記者了解受眾需求的關鍵途徑,是記者拓展新聞傳播方式,提升新聞傳播效果的重要工具。新聞記者應積極學習各種信息技術,并做到熟練應用。然而部分記者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或是受到傳統新聞傳播思想的限制,對信息技術有抵觸情緒;或是礙于工作過于忙碌的原因,無暇學習信息技能。換言之,他們沒有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性。故而,在工作之余,他們既不會積極參與報社所舉辦的各種技能提升活動,也不會通過其他舉措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這種不正確的工作態度,致使他們專業能力處于停滯狀態,未能滿足新媒體對新聞工作者的高標準與嚴要求,從而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效果。
創新能力相對較弱
創新是記者提升新聞傳播效果的根本。這里的創新,既指新聞呈現方式的創新,譬如將新聞事件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視頻與音樂深度融合的方式等呈現出來,以便能給予受眾更豐富的感受,加深對新聞事件的記憶;也指報道角度的創新,即記者能深入挖掘素材背后的內涵,并結合現代人的多樣化閱讀需求,進行完整的報道,以此來提高報道的效果。新聞記者的創新意識相對不足,未能突破思維的局限,為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閱讀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效果,不利于報社長遠健康的發展。
記者強化新聞傳播效果的路徑
不斷提升記者的綜合素質
作為新聞傳播工作的主要人物,記者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傳播的效果與質量。若是記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能真實報道新聞事件,及時傳播新聞內容,并立足于現代人觀看新聞的特點,適當調整報道內容與呈現方式,那么勢必會提高新聞報道的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應充分認識到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多種策略,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確保自己能懂得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
首先,應以客觀公正的態度進行新聞報道。在新媒體環境下,為了吸引受眾的目光,部分工作者會夸大新聞事件的嚴重性,這會喪失傳統媒體在受眾心中的權威性,對于傳統媒體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記者就必須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盡可能不帶主觀情緒地向群眾道出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諸多新媒體的出現,促使新聞傳播工作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客觀公正依然是記者報道新聞事件必須遵從的原則,唯有如此,媒體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通過相關的培訓學習,可以強化記者的新聞素養,確保其在實際工作中,能根據新聞事件的是非曲直,為群眾呈現出更具真實性的報道。此外,還應建立良好的獎懲機制,對于優秀的記者,進行適當的獎勵,比如獲得相關的榮譽證書等,以此來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促使記者養成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的習慣;對于表現較差或者是屢次勸說依然不改的記者,報社可以進行個性化指導與適當的處罰,確保其能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做好學習規劃。記者應充分意識到,受眾對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工作要求有所提升,想要成為合格的新聞工作者,記者就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針對現在所欠缺的能力,記者要做好學習規劃。以信息技術為例,根據工作流程中基礎環節的不同,信息技術可以分為獲取技術、儲存技術、加工技術等。記者可以根據工作內容、個人實際情況等,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比如每天學習一個小時的信息加工技術。對于某些較為復雜的信息技術,記者還應留出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當記者發現自己對所學的信息加工技術未能熟練應用,則可以通過延長學習時間的方式,強化個人對信息加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換言之,記者專業能力的提升,依賴于完善的學習計劃,故而,記者應借助于各種工具,對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作出科學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專業能力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為此,記者應保持持之以恒的態度,不管面對什么困難,都要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以語言組織能力為例,新媒體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闡述新聞事件的方式,為了提升新聞內容的生動性,記者應通過多種舉措,提升自己使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才能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其間,記者可能會遇到多次努力但語言組織能力依然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對此,記者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向優秀人員請教等方式,逐漸改善自己的不足。
最后,注重經驗的積累。為了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提高新聞傳播工作的效果,記者應做好經驗積累工作。在新聞事件報道之后,記者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所提供的相關數據.分析自身的劣勢與優勢。對于優勢,繼續保持即可;對于劣勢,則需要開展深入的研究,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探索改進路徑,以此來提高個人工作的質量與效果,為新聞傳播工作質量得以有效提升提供必不可少的助力。
注重對新聞傳播方式的創新
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多助力,促使其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報社記者想要獲取更多受眾的關注,就必須正確認識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工作發展的特點與方向,適時引入一些現代信息技術與新媒體技術,以此來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
比如將微信、QQ等社交軟件,作為新聞傳播的平臺,通過定期推送各種熱點新聞,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又比如構建在線交流欄目,讓受眾可以將自己對報紙所報道的新聞事件的看法說出來,以此來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針對性。譬如,當較多讀者留言對某個人物的故事較為感興趣時,記者可以將該人物作為自己采訪的對象,通過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來滿足讀者的需求。通過閱讀留言,記者將會更加了解讀者的看法,這有助于他們早日找到正確有效的新聞報道方式,為日后新聞報道質量的提升提供強大的助力與支撐。比如將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加深受眾對諸多相關新聞信息的理解,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記憶效果;另一方面,適當改變群眾對新聞事件的刻板印象,以便他們對新聞信息抱以濃厚的興趣。記者還可以借助現有的技術平臺,對受眾的喜好進行分析與研究,為其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務。比如設置財經新聞、民生新聞、體育新聞等欄目,以此來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保持客觀的新聞報道立場
部分報社記者面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激烈競爭,為了提高媒體的關注度,過于重視新聞傳播的及時性,以至于新聞真相被一再淹沒,導致新聞報道呈現出娛樂化的發展態勢,這既會給受眾以錯誤的引導,也降低了新聞內容的傳播效果。故而,應做好新聞真相與及時報道之間的平衡。部分記者在報道重大新聞事件時,由于各種原因,會過于重視對新聞事件所造成重大影響的報道,而忽視了多數人為之所做出的積極努力。由于未能正確把握新聞傾向性,所以降低了新聞媒體的權威性,這對于報社未來的發展是較為不利的。
記者在實際工作中,在客觀敘述新聞事件的基礎上,應正確引導輿論導向,而非追求流量,無視正確價值觀的傳遞。記者應注重關注權威媒體,注重新聞信息來源的權威性,做好與新聞有關的各種信息的搜集工作,以便能在真實報道新聞事件的基礎之上,向受眾傳達正確的世界觀,確保其在瀏覽的過程中,獲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不僅為新聞傳播工作提供了機遇,便于相關人員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與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個人的工作質量與效果,也為新聞傳播工作帶來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新聞傳播已然不能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為此,相關人員必須改革創新。記者應充分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提高新聞傳播工作質量的有效路徑,以便能改進自身的不足,吸引更多的受眾,為媒體行業長遠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