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雪麗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獲得了廣泛地應用,因為新課改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因而,在中職院校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線上與線下教學中,通過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物理專業實踐性極強,在培養人才方面,需要綜合衡量教學計劃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就當前實踐情況來看,如果教師能夠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中職院校物理課堂中,物理教學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下,線上和線下開展的物理教學活動會更具有生動化的特征。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就能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融合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核心,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連接的關鍵點,其能夠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質量。為此,中職院校在開展技術物理教學計劃時,教師要通過多樣的實踐形式使得信息技術教學能夠運用于線上和線下物理教學中。此條件具備后,學生的基本信息技術素養會得到明顯的改變。本文對信息技術在線上與線下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 點擊式地呈現模式簡化板書流程,為師生互動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
技術物理的理論知識點較多,教學內容會涉及大量的理論推導過程。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教師每節課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整理知識要點上。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忙下,教師可以提前羅列教學重點,便于學生掌握課堂重點內容。例如,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PPT,節省課堂板書時間,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去回顧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教學APP,在線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課件,此操作可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
2. 幫助學生形成立體化的學習機制,提高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技術物理當中存在較多的理論難點,學生僅靠自身的理解很難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就導致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無法有效應用所學的知識,以至于學習思維難以發散。而中職院校的物理課堂融入了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通過電子設備,使復雜的教學模式轉化為學生可接受的類型,不斷發掘學生學習的立體模式,將相應的物理現象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關聯,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發掘物理知識,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識體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比如,中職學生在學習物態變化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物態概念,打好理論基礎。之后再通過信息技術播放有關物態變化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物態變化的理解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線上與線下中職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 信息技術在創設情境當中發揮的作用
中職院校的物理教學課堂講究三維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去探究科學事實。物理學科中涉及了大量的實驗器材,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設計實驗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物理知識的魅力。但當前的中職學生物理知識體系還不完善,很難通過猜想和假設去設計實驗步驟,再加上有很多學生還不了解物理器材的使用方法,教師不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線上教學更是如此,學生根本就接觸不到物理器材。而信息技術和線上與線下物理教學有效融合后,教師可以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向學生介紹有關物理教學的實驗器材。在具體的情境創設下,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認知會漸趨完善。例如,中職院校教師在介紹合力與兩個分力關系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線上操縱橡皮條的長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力的變化。
2. 信息技術在提供資料、進行猜想中的應用
在物理實驗當中,學生需要做大量的數據統計。往常,學生都是通過板書的形式來記錄相關數據的。這種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印象,但在實際操作時,因為物理實驗的數據過多,中職學生統計數據的速度受到了限制,拖慢了學習進程。有了信息技術的加入后,學生可以通過高速攝影機和計算機結合的傳感器來記載數據,此類設備不僅處理數據的速度較快,其還能實現多方數據的比對,便于學生掌握充足的實驗資料驗證所涉猜想。目前的線上與線下物理教育都存在內容空洞的問題,信息技術就是填補空洞的重要手段。在沒有數據支撐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理解技術物理當中的具體實驗,無法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核驗。所以,物理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其可以彌補線上和線下物理教學當中存在的劣勢。
3. 信息技術在實驗檢驗、交流過程中的應用
技術物理講究探究式實驗的合作交流,想要完成一個物理實驗,需要依靠學生們共同合作。但當前的物理課堂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逐一檢驗提出的猜想。為此,小組之間就要形成合作的關系,互相驗證猜想,簡化實驗流程。例如,在探究正反作用力的大小和關系時,兩個小組就可以各分要素,分別展開實驗。實驗結束后,小組再進行交流與溝通,互相分享實驗成果。進行線下物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的活動時間。進行線上物理教學時,學生只能依靠信息技術,獲取信息交流的平臺。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局限,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在展示自身想法時,還可以通過功能強大的信息交流技術,明確交流目標,豐富交流過程的內容。另外,由于學生測量實驗數據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就導致學生獲得的實驗結果近乎相似。教師在糾正學生錯誤時,就可利用信息技術,重新推算實驗過程,指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失誤,進一步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率。
4. 信息技術在鞏固拓展環節的應用
鞏固拓展是教學活動中必備的教學環節。技術物理涵蓋的知識點較多,對于新的情景,學生很難應用以往的物理知識去解釋新的物理現象。所以教師要適當地回顧舊知識,深化學生的記憶能力。以往教師在回顧舊知識點時,都是通過平鋪直敘的方式,讓學生去回顧某一課堂內容。而某些知識點因為歷史悠久,學生很難回憶當時的教學內容,以至于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維,無法理解新的物理現象,出現了極為嚴重的物理課程落后情況。基于此,教師一定要適當采用信息技術,重新回放相關的實驗過程。直觀的演示過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發揮聯想的作用,將過去的舊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比如,中職物理教師在講述有關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動畫來展示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點明二力平衡的關鍵點。再加上信息技術具有直觀化和形象化的特點,學生通過明確的演示過程,能更好地接受課程大綱。
三、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1. 重視課前準備,提高課件的創新性
教師在進行線上或線下物理教學備課時,一定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基礎教材內容。過去教師的書本、課件并不具備直觀性和動態性的優勢,無法立體地為學生展示物理實驗演算過程。以至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思維不集中的問題,導致中職學生很難認可技術物理的教育。為此,中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之前,一定要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課件的創新性價值。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電流和電路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在課前加強課件設計,引導實踐教學。因為電流和電路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生對電路元件符號的辨別,學生只有真正掌握電路元件符號,其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當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準備好有關電路線路圖的相關課件后,學生能通過多媒體設備提高對電路三個狀態的認知。并且,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具備生動的特質,學生在借鑒科學實驗后,能進一步培養自身的電學實驗習慣,進一步加強技術物理的實踐效果。
2.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文中介紹,信息技術具有創設情境的作用。所以中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技術物理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緊抓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制定教學情境。只有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對技術物理的教學內容會更進一個層次。而且,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烘托下,學生會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所以,線上和線下物理教學活動融合了信息技術之后,就能打破以往的內容局限,創造新的教學手段。
例如,技術物理會涉及大量有關光傳播的知識。這類知識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直接學習會存在較大的阻礙。為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先給學生展示有關光傳播的圖片和視頻,提前為學生的學習打下鋪墊。不過由于中職學生的物理素養不高,教師可以先從簡單的物理現象說起,像雨后彩虹之類的典型案例就很適合中職院校的物理教學。
3. 充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課后展開自主學習
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構建線上與線下翻轉物理課堂的目的。從上文中可知,信息技術可以融合線上與線下的教育模式,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所以,中職教師在預習和復習技術物理重難點時,就可以通過提前錄制微課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做好學習引導。學習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在線上平臺開展答疑工作,鞏固中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調動,交互功能還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打造和諧的中職物理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開展“光反射”教學活動時,就可以通過提前錄制微課視頻的方式,對于技術物理當中存在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進行有效解讀,幫助學生打下學習基礎。課后,學生還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達到鞏固知識點的作用。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中職院校線上與線下物理教學活動中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中職教師在開展教學計劃時,一定要加強對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活動融合的探究。當信息技術完美地應用于物理教學活動中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可得到較大的改進。如此一來,信息技術既拓展了應用領域,中職院校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也能得到穩步提升。而且,信息技術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在線上物理教學活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強信息技術在中職院校物理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效果,就成為各大中職院校長期研究的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