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政
眾所周知,作文能力一直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在考場中,無論是高考還是學考,雖然難度、字數等要求都有所不同,但是考生在考場作文中所花費的時間和所占的分值都是最多的。然而在作文的閱卷過程中,教師在作文閱卷中所用的時間又及其有限,這并不是教師不負責任,而是時間緊、任務重的閱卷過程使然,在大型考試中,一名教師通常要在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內完成一份作文的閱卷任務,而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得到高分,不下一些苦功,顯然是無法實現的。
一、考場作文的等級標準
接下來, 我們可以通過對浙江省近年來學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和高考作文的等級標準的對比分析,來考查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所應具有的基本要素。
學考作文評分標準如下(以2014年浙江省語文學考卷為例):
一等:切合題意,中心明確,感情真切,內容充實,語言通暢,結構完整、邏輯嚴密,不少于600字。以28分為基準分。
二等: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感情真實,內容較充實,語言通順,結構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3分為基準分。
三等:基本符合題意,中心不夠明確,有基本內容,語言基本通順,結構不夠完整,不少于400字。以18分為基準分。
四等: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與命題要求完全無關;②語病極多;③字數不足400個。15分以下。
高考作文等級標準如下(以2016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卷為例):
從歷年高考作文的評分上綜合分析,我們可以大致將高考的考場作文分成以下幾個等級:
一類卷:審題準確,對提議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論說有層次感,對問題的理解有深度,語言流暢,給分區間為55~60分。
二類卷:審題準確,對作文題所涉及的論題有較深刻的認識,對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義、歸納、演繹等邏輯證明的方法較好地論證觀點,論說色彩較為明顯,給分區間為50~54分。
三類卷:基本符合題意,偏重使用舉例的方法來證明觀點,論述有力,語言流暢。給分區間為45~49分。
四類卷:審題部分符合題意,較多靠舉例證明觀點,語言較為通順,結構較為完整。給分區間為40~44分。
五類卷:部分偏離題意,但仍然在題目的范疇中,內容相對單薄,缺乏深度,結構不太完整,文中有一些語病和錯別字。給分區間為36~39分。
通過對學考作文和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的分析,我們也可以找出一些考場考分作文的必備要素,例如論述性強、立意明確、結構清晰、語言流暢等等,而在如此眾多的因素當中,無論是學考和高考,都將作文的審題和立意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說,即便一篇文章語言再漂亮、結構再優美,如果審題出現了問題,那么便不可能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為何審題和立意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呢?很多學生認為,對同樣一段文字,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為什么一篇作文的立意,還要區分出三六九等呢?而在筆者看來,對一篇材料的審題和一篇作文的立意,恰恰能反映出一名考生的材料篩選與整合能力,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審題,確定一個較深度的立意,如果沒有較強的篩選與整合能力,顯然是做不到的。
在閱卷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亮點的文章,恰恰因為審題和立意出現了偏差而和高分作文擦肩而過,這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因此,在有限的考試時間里,準確地完成審題,找到文章的立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考場作文中立意確立的典型錯誤
結合近幾年我省的學考作文和高考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發現,最近幾年的作文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居多,所以在考試過程中,一名考生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對材料的審題并作出相應的立意。接下來,我們就以2017年4月的浙江省學考語文卷中的作文題目為例,對考場作文中立意的常見錯誤進行簡單分析。
【試題回放】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作文。
有人說: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蓓蕾初綻。
有人說:春天的美,在于她的繁花滿樹。
有人說: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落英繽紛。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聯想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題目自擬,角度自選;②明確文體,不要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
不難發現,材料的主要內容是三種對“春天之美”的不同看法,因此在作文的立意方面,勢必要結合材料的三個方面的觀點進行生發。其中,蓓蕾初綻屬于春天的初始階段;繁華滿樹屬于春天的成熟階段;落櫻繽紛屬于春天的終結階段,對每個階段的美都可以進行提煉和解讀,既可以抓住其中一點進行展開,也可以聯系三個階段進行整體論述,但是無論如何,論述的發起點必須以材料為基礎,如果脫離材料展開全文,那么作文的得分不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接下來,我們就以這則材料為例,對考場作文中立意方面的常見錯誤進行簡單探討:
第一,對材料缺乏相應的提煉能力,立意停留在材料本身。很顯然,在這則材料中,“蓓蕾初綻”“繁華滿樹”“落英繽紛”都有著極其豐富的象征意義,三者分別對應事物的初始、成熟和落幕,各有各的美,然而很多考生只看到了春天的美,全篇的筆墨全部著重對春天的描寫上。這類文章,即使文字再優美、語言再流暢、結構再精巧,依舊無法得到高分,因為在最開始的審題階段,已經落人一籌了。
第二,只抓住材料部分,無法攫取材料重點。通過對材料的解讀,我們可以發現,這則材料的重點是對于春天三個階段不同之美的分析,而在眾多的作文中,有不少作文的重點偏向于對美的理解,由此衍生出了不少立意,例如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美,要從多角度去欣賞美,甚至發散到了要尊重別人的不同看法之類的題材,而這些題材顯然已經偏離了材料給出的方向,甚至完全與材料失去了聯系,所以以這些題材為重點的文章,自然也就無法進入一類作文的范疇當中了。
第三,與材料毫無關系。有一部分同學,在考試之前會先準備一些套作的文章,無論材料給出的方向是什么,永遠“以不變應萬變”,千方百計地用自己準備好的文章和內容與材料強行聯系,有的甚至只有開頭和結尾出現了材料部分,而中間的主要內容卻與主題毫無關系,對于這類文章,即便閱卷老師想要給分,也無能為力了。
當然,考場作文上的立意誤區不止以上三點,歸根結底,是由于材料解讀和提煉能力的欠缺。當然要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完成一篇考場作文的審題和立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引導,提升學生在考場作文中的審題能力。
三、考場作文中確定立意的基本方法
在考場作文中,一篇好的論述類文章的形成,首先是從確定好一個獨特、切題而有深度的中心論點開始的。我們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找到材料的中心,明確立意。
(一)提煉中心法
每段材料,肯定存在一個中心,只要我們將材料的中心提煉出來,并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能讓文章切合題意,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出現偏題的情況了。而一則材料的重點,往往隱藏在這則材料出現最多的字眼當中,以上文中所提到的作文材料為例,材料當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春天的美”,那么,只要我們從春天的美出發去尋找材料的中心,那么對于文章立意的把握,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二)由表推里法
一篇完整的議論文,肯定少不了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而對問題原因的分析,最能體現一名學生的思維深度。因此,學會從材料當中的表象中推導出本質,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樣以上則材料為例,為何春天的美在于含苞待放?因為含苞待放有一種生機勃勃的含蓄之美。為何春天的美在于繁華滿樹?因為繁華滿樹有一種熱情洋溢的熾烈之美。為何春天的美在于落英繽紛?因為落英繽紛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圓滿之美。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文章的立意不僅能切合題意,更能體現出思維的深度。
(三)由物及人法
在考場作文的材料中,很多材料都有著深刻的寓意,因此,作為考生,一定需要有一種由物及人的橫向推理意識。在材料中,如果我們將春天的三個階段加以整合,進行橫向聯想的話,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三個階段恰好對應人生的初年、壯年和暮年。如果能夠從材料聯想到人生的層次,即便文章的文筆稍有欠缺,也無法掩蓋思維的光芒。這樣的文章,注定是高分作文。
總而言之,一篇優秀論述文的形成,離不開文章中的各個因素;而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更需要考生有扎實的功底。而在這之中,對于作文的審題和立意,更顯得不可或缺。只有邁對了這第一步,才能打下一篇優秀作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