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作業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可以回顧、鞏固和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還具有育人導向的作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良好的道德品格。但是過去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中,教師設計的作業存在針對性不強、書面作業過多、無法有效發揮育人作用等問題,影響了作業效能的發揮。“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認真審讀其中的內容,明確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方案,優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業設計,減少書面作業的數量,在各個教學主題中更多地設計實踐作業。實踐作業要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基礎,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才能更好地凸顯實踐作業的價值。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的意義
“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應當注重作業設計,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減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設計分層的、多樣的、趣味性的作業,將書面作業與實踐作業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基于“雙減”背景,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作業具有重要意義,這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需要,能夠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
(一)落實“雙減”政策的需要
去年年中,國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減少作業布置的數量,提高學科作業質量,嚴格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及時反饋和認真批改學生作業,重視作業答疑輔導等。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德育教育學科,重點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品行,通過設計實踐作業也可以達成這個目標,還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不給小學生增加書面作業的負擔,因此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需要。
(二)培養遷移運用能力
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學以致用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包括很多生活常識、行為規范等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完成書面作業,只能讓學生在紙面上掌握理論。教師依照這些內容設計實踐作業,加強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布置實踐任務,需要學生將其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比如完成《多樣的交通和通信》教學后,教師設計“生活中的交通標志”“生活中的通信方式”等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去生活中探究,可以實現對知識的遷移運用。
(三)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能力是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對學習與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設計實踐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完成或與小伙伴共同完成,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生活中的通信方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和運用搜索引擎,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有書信、電話、短信、微信、郵件和傳真等,這樣有效提高了學生運用搜索引擎收集資料、整理信息等的實踐能力。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設計的流程
(一)審讀課程目標內容,確定實踐作業主題
基于“雙減”政策的指導意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設計實踐作業,教師要熟悉主要流程,首先是審讀課程目標和主要內容,根據基本學情,確定本課實踐作業的主題,以此為標準進行后續的設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通常包含多個目標,教師要選擇最核心的部分,確定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狀況的項目,這樣既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也可以鞏固所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根據《這些事我來做》的課題,通過理論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做家務是重要和必要的,形成自覺承擔家務勞動的意識,努力提高家務勞動能力,掌握一些基本家務技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勞動觀念。根據本課主題與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實踐作業,如回家疊衣服、掃地、拖地等,也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的實踐作業。比如,教師先通過展現圖片,讓學生明確父母每日上班,還要為我們做美味的一日三餐是非常辛苦的,布置陪父母買菜的實踐作業,從中感受父母的辛苦,也可以學習挑選商品的知識。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可以學會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挑選新鮮的蔬菜等,通過比價等選出新鮮、物美價廉的蔬菜,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與孝敬父母的意識。
(二)全面進行家校溝通,各方做好準備工作
實踐作業與書面作業有所不同,很多實施需要學生家長的參與,因此在設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作業時,教師還要通過微信與電話等方式,全面進行家校溝通,指導家長做好準備與提供支持;還可以根據需要與學校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等取得聯系。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各方的努力,可以做好實踐作業的準備工作,輔助小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作業。
例如,基于《變廢為寶有妙招》的課題,通過理論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工業社會中,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出現“垃圾圍城”等現象,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性,需要進行垃圾處理等。教師要通過設計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環保觀念,引導學生踐行環保行為,提高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教師設計“快遞盒的處理”“垃圾分類 人人有責”等實踐作業,這些作業需要家長以及社區人員的參與。教師可以根據實踐作業的主題,通過家校溝通,指導家長提前做準備,與孩子一起處理快遞盒,將其變廢為寶等,調查社區中垃圾分類的落實情況,思考如何宣傳才能讓環保和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
(三)線上展示實踐成果,進行科學合理評價
實踐作業與書面作業不同,它會涉及到照片、短視頻、調查報告等內容,所以當小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后,教師要讓學生在線上展示實踐作業的成果,比如將所有學生的作業展示在班級群中,由全體師生和家長進行評判。最后,教師根據小學生實踐作業的總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在今后完成實踐作業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結果,增強學生參與的信心。
例如,依據《這些東西哪里來》的課題,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工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深入聯系,感受工業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形成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感受“中國制造”的力量,懂得我們要加強創新等。教師可以設計“一件家具的由來”的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查閱資料,將家具的生產過程圖文并茂地繪制出來,并傳到班級群中。在班級群中,大部分學生都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家具生產中,從木材到木板,再到設計、加工、上漆等的流程。根據學生展示的成果,教師要多多表揚完成實踐作業的小學生,鼓勵其他完成不佳的學生。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實施的分析
(一)完成挑選商品作業,學做聰明的消費者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不僅有許多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與行為習慣的內容,還有很多生活常識內容。基于這些內容設計實踐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比如學生通過學習《買東西的學問》,學會了買東西要認真看包裝,包括品牌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說明等;還學會通過一些方式可以避免購物小麻煩,在購物中要講文明,比如買水果時不能亂捏、在使用商品后要放回原位、不能隨意拆開書籍、文具等的包裝等。教師可以基于這些內容,讓學生完成“去小賣部挑選好零食”的作業,運用所學知識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有保質期的合格商品,學做聰明的消費者。
小學生在完成這項實踐作業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的問題,比如不少小賣部的零食可能是“三無”廠家生產的商品,還有可能是過了保質期或臨近保質期,或者在其中添加了過多的防腐劑等。在實施這項任務前,教師先作出說明,要求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合理選擇,根據他們的實踐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在實施后,我們發現有很多小學生會被漂亮的外包裝吸引而錯選,還有一些小學生沒有注意商品包裝的保質期選擇了臨期食品。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總結,指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這些方面,學做聰明的消費者。
(二)感受家鄉風俗文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基于相關課程內容,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為更好地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完成《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的教學后,布置一些實踐作業,比如“探訪家鄉風俗習慣”“傳承多彩民間藝術”“為家鄉發展助力”等。在這些實踐作業中,需要學生深入到家鄉的城鄉之中:通過詢問老人等,調查家鄉的節日風俗;通過走訪民間藝人等,向他們學習一點民間藝術;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與實地調研等,了解家鄉的發展情況,并提出一點自己的建議等。通過這些方式,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比如在“傳承多彩民間藝術”的實踐作業中,學生通過分組的方式完成這項作業,通過設計實地調查走訪方案,深入到民間藝人家中、本市博物館和展覽館等,認識家鄉民間藝術的種類、歷史、寓意等,學習一些民間藝術的制作,感受這些藝術的獨特魅力,體會家鄉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可以根據各組的調查報告,做好總結與品評,更好地讓學生認識家鄉之美。
(三)欣賞祖國的壯麗山河,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祖國母親為我們提供了溫暖的避風港,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結合《我們神圣的國土》的主題,教師可以布置觀看紀錄片《航拍中國》的實踐作業,要求學生認真觀看這部紀錄片,欣賞祖國的壯麗山河,了解我們祖國各地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與獨特文化,讓父母拍下觀看時的照片,拍下自己的隨感短視頻,并上傳到班級群中。學生通過完成這類實踐作業,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祖國大地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通過觀察學生上傳的照片和視頻,發現他們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都聚精會神,被祖國各地美麗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所深深吸引,繪制了很多愛國主題的手抄報。有的以“向往天安門”為主題,有的以“我愛祖國的壯美山河”為主題,有的以“新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為主題,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對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與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當優化作業設計的流程,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聯系,根據課程主題與基本學情,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作業。在具體實施實踐作業中,經過學生個人以及小組的共同努力,在家長的輔助下,可以有效地完成實踐作業,鞏固了理論知識,實現了知識遷移運用,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