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越
體育教學在各個學段中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教學特點和規(guī)律,初中體育知識的學習過程與技能訓練過程也不同于其他學段知識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該掌握初中學段體育知識不同的特點和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特點,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初中體育教學工作,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然而,初中體育知識和技能訓練又有著不同于其他學段知識的共同特征,掌握這種共同的特征對開展初中體育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工作十分有益。本文討論初中體育知識結(jié)構(gòu)的特點、初中體育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技能訓練的特征。
一、初中體育知識的類型與結(jié)構(gòu)
1. 初中體育知識的類型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對知識的分類,體育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1)陳述性知識。簡單地說,這種知識是指可以通過教師口述學生就能夠掌握的知識。如體育知識中的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運動醫(yī)學、運動心理知識和體育運動規(guī)則、體育運動的歷史知識等等。這些知識都屬于陳述性知識,對于這種陳述性知識,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聽教師講解和自己閱讀教材來學習和掌握。(2)程序性知識。簡單地說,這種知識不僅要通過教師講解,更需要通過教師做示范動作等實踐性的活動,學生才能夠掌握的知識。體育教學中的各種操作技能,都屬于程序性知識。學生在學習這些程序性知識時,必須對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認真的觀察,通過自身的模仿和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由此可見,陳述性知識重在“口述”,程序性知識重在“操作”。對于學生來說,這兩種知識都要掌握,才能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壯體的目的。
2. 初中體育知識的基本結(jié)構(gòu)
初中體育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它以程序性知識為主,以陳述性知識為輔,這就是體育知識結(jié)構(gòu)的基本特征。體育教學以訓練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為主,如跑、跳、投的技術(shù),各種球類運動技術(shù),游泳、體操、武術(shù)的技術(shù)動作等。而在運動技術(shù)訓練過程中傳授的陳述性知識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動作技術(shù)要領(lǐng),更好地形成運動技能,掌握各種運動技術(shù)的程序和動作。由此可見,對于學生來說,雖然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都很重要,都需要掌握,但掌握陳述性知識是為了掌握程序性知識服務(wù)的,也就是說,掌握體育鍛煉的各種知識,是為了進行實際體育鍛煉服務(wù)的。
實驗研究表明,教師陳述性知識的多少并不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影響教學效果好壞的更主要的是程序性知識。所以,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最有作用的知識是程序性知識。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來說,程序性知識的豐富可以彌補陳述性知識的不足,以此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程序性知識,提高自身體育教育教學理論素養(yǎng),力爭成為體育教育教學的專家。
二、初中體育知識的學習過程與教學
初中體育知識的結(jié)構(gòu)特征決定了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過程的特點。學生學習體育知識以學習和掌握體育的程序性知識為主。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這些程序性知識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觀察、模仿和練習活動來學習。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為這種學習過程提出了很好的解釋。下面筆者結(jié)合初中體育教學,介紹班杜拉的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又俗稱為觀察學習理論,他把觀察學習過程劃分為四個相互連接的子過程。這四個子過程分別是:
1. 注意過程
這是觀察學習的起始階段,任何觀察學習都起始于對榜樣行為或示范動作的注意。這個階段需要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掌握技能和技法的動作要領(lǐng)和操作要領(lǐng)。學生注意和觀察的心理特征影響該過程的觀察效果。例如學生的注意程度和精神狀態(tài)、學生觀察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學生的知覺選擇性和知覺定勢等。這些心理特征都是影響觀察學習效果的主觀因素。另外,學生對示范動作的興趣、愛好和動機也是影響觀察的重要主觀因素。除了這些主觀因素之外,教師示范動作的特征也影響學生觀察學習的效果。例如,教師示范動作的準確性、示范動作的速度、示范動作的復雜程度等。還有,教師配合示范動作所作的口頭說明和解釋的準確程度和清晰程度、學生是否能正確地理解等。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guān)系的密切程度也影響學生的觀察學習。一般來說,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越密切,學生的觀察學習效果就越好。
注意階段學生學習的要點是:認真觀察示范動作的全過程,掌握動作技術(shù)要領(lǐng),在頭腦中形成示范動作的準確表象。教師教學的要點是:示范動作力求準確,連貫動作的示范速度要放慢,以便于學生觀察和掌握;復雜動作要先分解示范,再組合示范。示范過程中要伴隨準確、清晰的口頭說明、要點提示和訓練指導。
2. 保持過程
所謂保持過程就是把觀察的結(jié)果轉(zhuǎn)換成示范動作的記憶表象保持在頭腦中。這個過程并不是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第一,學生要把觀察到的示范動作在頭腦中進行認知組織,形成準確、生動的動作記憶表象。第二,還要配以要領(lǐng)提示和文字說明。也就是說,在記住動作表象的同時,還要相應地記住對這些動作的文字說明和要領(lǐng)提示,以便幫助動作表象的準確記憶。第三,對形成的動作表象要及時進行復習或復述。復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心理復述,就是在頭腦中反復重現(xiàn)示范動作的表象,以便加深印象,提高表象的清晰度和保持時間;另一種是“小動作”復述,就是指通過自己的“小動作”操作,復習示范動作,例如比劃出體操的連貫動作等。當前,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shè)備,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演示相關(guān)體育操作技能的細節(jié)和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3. 動作再現(xiàn)過程
這是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按照一定的要求,通過自身的動作再現(xiàn)示范動作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檢驗觀察和保持效果、檢驗學習成績的重要過程。該過程分為以下幾個小的環(huán)節(jié):第一是動作的認知組織,即在重現(xiàn)動作之前,首先在心理上對要作出的動作進行認知組織,復現(xiàn)動作的要領(lǐng)、動作的前后聯(lián)系、動作的標準等。第二是表現(xiàn)動作,即把心理上準備好的動作通過自身的活動展現(xiàn)出來。在展現(xiàn)或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適當?shù)乜刂坪驼{(diào)節(jié)。第三是反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動覺反饋和他人的評價,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和不準確的動作,以便達到示范動作的要求。
4. 動機和強化過程
學生做出動作之后,要受到外部的評價和自我評價。班杜拉認為這些評價影響著行為的后續(xù)表現(xiàn)。受到表揚的學生,他們會更加積極地訓練;受到批評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積極訓練,奮起直追;另一種可能會自暴自棄。教師要防止自暴自棄學生的出現(xiàn),對他們訓練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可以采取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指出來。當然,表揚學生,也有可能會使學生驕傲自滿,從而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體育教師也要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總的來說,外界對示范動作越是給予肯定和贊揚,學生模仿示范動作的積極性就越高。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學生要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行為動作,應該認真地尋找自己行為動作的差距或不足,通過進一步的模仿和練習加以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動作表現(xiàn)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指出不足,糾正錯誤,指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而得到提高。
班杜拉的學習理論對于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的解釋是很恰當?shù)摹N覀冊诔踔畜w育教學中的各種操作技能教學、技能和技法教學都基本符合這種學習和教學的規(guī)律。
三、初中體育程序性知識教學要點
根據(jù)程序性知識的特點和觀察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初中體育教學要掌握和運用如下教學要點:
1. 示范性
給學生提供準確的示范動作,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和模仿。示范動作要規(guī)范、準確,動作過程要連貫清晰。在教學中示范動作由教師親自來做效果最好,也可以輔之以影視錄像材料、掛圖和學生的示范。示范的同時,教師一定要給予清楚準確的動作解釋和說明,幫助學生掌握要領(lǐng)。
2. 指導性
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模仿練習,不斷提高再現(xiàn)動作的準確性和熟練水平。教師在做完示范動作后,要組織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和不準確的動作,使之達到教學要求的標準。
3. 檢查性
認真檢查學生模仿練習的效果,通過個別測驗,考查學生動作技能掌握的情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練習之后,教師要檢查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況。檢查最好一個人一個人地單獨進行,以便發(fā)現(xiàn)個別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
4. 鼓勵性
表揚先進、鼓勵后進。對于那些訓練達標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對于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鼓勵,使他們增強信心。并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安排進一步的練習,在練習中不斷糾正錯誤,使之達到教學標準。
四、初中體育技能訓練要點
初中體育技能千差萬別、各有不同。但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心智技能,另一類是操作技能。在體育技能中,多數(shù)技能是綜合技能。也就是說,在這些綜合技能中既有心智技能,也有操作技能。體育技能的形成有它的形成過程和變化規(guī)律,根據(jù)體育技能的種類,可以把體育技能規(guī)律分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和變化規(guī)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和變化規(guī)律。
在初中體育技能訓練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1. 明確目的和意義
讓學生明確掌握技能的目的和意義,提高技能訓練的自覺性。教師在讓學生進行某種技能訓練之前,一定要講明掌握這種技能的目的和意義,以喚起學生練習的動機,增強訓練和練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 掌握技能和方法
教師對體育中的某一項技能,一定要先認真講解,最好通過多媒體演示講解,在學生真正理解之后,再給學生做示范動作。體育教師做示范動作,一定要認真、細致,讓學生能夠看得清、看得準,防止學生看不清甚至看錯了,導致學生訓練錯誤。學生的技能訓練一旦有錯誤,再想糾正就很困難了。
3. 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訓練,鞏固課堂上所學的體育技能。學生掌握了某種體育訓練技能之后,一定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再進行鞏固。一般來說,早晨時間為佳。當然,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以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對于相對簡單的技能,最好及時鞏固,及時掌握;對于相對復雜的技能,要本著先慢后快的原則,逐步掌握。
4.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通過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反過來,利用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克服訓練過程中的一道道難關(guān)。技能訓練到了一定程度,往往都會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即訓練成績停滯不前。這時意志力薄弱的學生往往會喪失自信心,退出訓練,或自暴自棄。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增強信心,同時指出走出“高原期”的方法,要求學生繼續(xù)刻苦練習。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zhì),又能收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技能訓練往往是長時期的、艱苦的過程,體育技能訓練更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任務(wù)。不下苦功夫,難得真本領(lǐng)。我們要在體育技能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攀登體育運動或藝術(shù)的高峰。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既要加強陳述性體育知識教學,更要加強體育程序性知識教學,即體育技能訓練。無論是體育陳述性知識教學,還是體育程序性知識教學即體育技能訓練,都要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如此,才能夠取得體育教學和技能訓練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