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教育環境的變化,在線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得到普及應用。高職聲樂在線課堂和線下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學生的學習體驗影響因素有較大區別,最終都會體現在學習效果上。文章從信息技術因素、學習空間因素和交互性因素三個方面,對高職聲樂在線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體驗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以期提高高職聲樂在線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聲樂;在線課堂;學習體驗;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2;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1-0-03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實施“動態清零”政策,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線上課堂模式在高職高專中得到了大規模普及和應用,與傳統課堂模式相互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近年來,互聯網涌現出一批能夠應用于在線課堂教學的電腦軟件和手機APP,可以實現多個終端的在線教學直播,主要有釘釘、騰訊課堂、微師、希沃白板和CCtalk等。但這種在線課堂模式尚不成熟,存在局限性,由于學科特點和技術條件等,在短時期內對許多學科的教學都表現出難以適用的問題。“在聲樂這門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中尤為如此,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1]因此,探究高職聲樂在線課堂中學習體驗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在線課堂學習體驗影響因素概述
1.1 在線課堂學習體驗的相關問題
“學習體驗是指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過程中,對于教學各個環節的感受和評價,以及所反饋出的最終學習效果。”[2]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實施多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加上近些年教育理論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學校教育中的硬件設施逐步得到完善,在傳統課堂中融入了許多數字化教學設備,如交互式智能平板在課堂上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進了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許多難懂的知識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這些都使學生擁有了更好的學習體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便于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而在線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雖然有更加智能化的數字設備作為硬件支撐,但高職高專教師長期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在短時間內轉換為在線課堂教學模式,很多操作和教學流程都不同于以往,很難快速適應。同時,目前以線上課堂的形式完成學校教育中各門課程的教學尚不現實。在線課堂中學習體驗感較差的問題尤為突出,雖然在特殊時期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線下課堂,但相較于學校傳統課堂教學,在線課堂教學的效果依舊飽受各界的質疑。
如何發揮好在線課堂的優勢,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在線教育的質量,甚至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是目前亟須思考的課題。
1.2 在線課堂學習體驗的構成要素
基于在線課堂模式的應用特點以及在線開放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學習體驗的構成因素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因素、學習空間因素和交互性因素三個方面。
1.2.1 信息技術因素
信息技術是指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關硬件及技術的部分。在線課堂教學主要集中在移動終端和PC,教師通常采用的是PC端。各平臺在使用體驗方面有一定的區別在線課堂的學習體驗主要是由三個方面決定的,分別是軟件使用、課堂操作、軟件的穩定性,具體則包含注冊新用戶時的簡易程度、多途徑的登錄方式、能否熟練操作軟件的各項功能等。
1.2.2 學習空間因素
學習空間是指在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者能夠產生認知的部分。這部分包括能夠較好地還原傳統課堂、課程內容的適應性、舉手連麥回答問題、記錄筆記功能、課程表提醒、作業批改等教學功能的體驗。
1.2.3 交互性因素
交互性是指在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者能夠產生相關體驗及感受的部分。這部分包括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體驗、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驗、學生使用在線課堂軟件時的人機交互體驗等方面。
總之,分析學生在線上課堂中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可以從信息技術因素、學習空間因素和交互性因素三個維度進行評價,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以提升線上課堂教學質量。
2 高職聲樂在線課堂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
2.1 學生對軟件操作的熟悉度
將在線課堂模式運用于高職聲樂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體驗的首要因素是學生對軟件操作的熟悉度。高職高專生平時與在線課堂學習軟件的接觸不多,通常都在傳統課堂中學習,很多情況下使用智能手機是為了娛樂。因此,在在線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出現操作不熟練的情況,這對學生學習體驗的影響較大。
操作不熟練主要體現在對軟件本身的操作不熟練、在教學過程中對軟件執行的操作不熟練兩個方面。筆者在開展高職聲樂在線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采用的是釘釘軟件,這是由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一款智能移動辦公平臺,能夠支持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使用過程中相當于一個遠程的多媒體教室。剛開始使用時,學生對軟件操作的熟悉度非常低,平時幾乎沒有接觸過這款軟件,因此從下載到安裝,再到最終所有學生都進入在線課堂,經歷了一番周折。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麥克風的調試、視頻攝像頭的調整、網絡卡頓等方面,這些都對學生的聲樂學習體驗和在線課堂教學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學生對軟件的操作不熟練,是開展聲樂在線課堂教學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線課堂教學開展次數增多,這一現象得到有效改善,逐漸趨于穩定。這一問題對學生學習體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聲樂在線課堂教學開展前期。
2.2 軟件對音樂課程的適用度
“高職聲樂課程有著其自身的學科特性,而在線課堂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在線課堂是基于網絡通信所開展的,許多需要面對面的音樂活動都在在線課堂中不方便進行。”[3]包括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堂中的練聲、聆聽、演唱歌曲等主要教學內容。
在線課堂中,能夠順利開展的聲樂教學活動并不多,比如傾聽音樂、思考與反饋、練聲、演唱歌曲等,涉及多人協作完成或師生共同完成的教學環節,在在線課堂中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如筆者曾通過在線課堂,組織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a”母音的跳音練習,根據原本的教學計劃,需要學生觀察演唱跳音過程中胸腹部的氣息流動狀態,然后上臺展示,與大家分享。而學生在宿舍中進行線上上課,由于場地受限或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加上小組之間溝通不便,很多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聲樂課程與一些傳統的理論性課程不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運用軟件開展教學對聲樂的開發程度有限,許多聲樂課獨有的教學形式都難以在線上課堂中應用,導致學生的體驗感較差。
2.3 師生在線上課堂中的互動
高職聲樂教學對及時互動性有一定的要求,運用在線課堂模式,能夠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這種互動相較于傳統課堂模式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在線課堂中許多互動形式更加智能化,比如學生可以點擊屏幕相應的按鈕給予老師反饋,可以打開多款應用APP來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還可以瀏覽各種網頁等,而劣勢在于在線課堂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缺乏傳統課堂的臨場感。
滯后性表現為這種互動不是實時的,有一定的延遲,這對節奏要求十分精準的音樂教學來說影響較大,導致許多音樂教學活動都難以開展,如教師帶學生演唱歌曲并播放伴奏,由于網絡延遲,學生無法實時跟上伴奏的節奏。筆者曾通過在線課堂,教授《長城謠》這一作品,以“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的形式教唱歌曲,由于各個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絡延遲,所以很難做到整齊劃一的演唱,只能選擇個別同學來演唱,或者在全體靜音的狀態下讓學生自行練習,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除此之外,在線上課堂的互動中,還很難表現出現場教學的臨場感和代入感。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來上課,由立體轉為平面,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很難產生傳統課堂那樣親身參與的感覺,體會到老師的發聲位置和細微技巧,這也是線上課堂的不足之處。這些都極大影響了線上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
3 高職聲樂在線課堂學習體驗改進措施
3.1 突破傳統格局,樹立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時代,高職高專聲樂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信號通過互聯網傳播存在失真的可能,因此在線上教學中,教師無法像線下聲樂課堂一樣非常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正確的發聲方法和位置,教學效率較低。
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是一種趨勢,聲樂教師要突破傳統格局,樹立互聯網思維,而不是將傳統課堂生搬硬套到線上。高職高專聲樂課重視學生對歌唱技能的掌握,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來為教學服務,如采用“巨星”“唱吧”等智能軟件判斷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是否準確,教師可人工把關其音樂表現力,實現人工與軟件的交互協作。在線課堂所擁有的海量教學資源在播放伴奏、播放歌唱家示范視頻等方面有諸多優勢。針對在練聲方面師生無法直觀地感受對方的發聲狀態和網絡延遲的問題,可以通過更高質量的音頻和麥克風來改善,這一點也會隨著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而逐漸得到解決。
因此,筆者認為在線課堂不是傳統課堂的“復制品”,而是一種新的模式。無論是在練聲方面,還是在演唱方面,線上課堂都有獨特的優勢,應該將其充分發揮出來。
3.2 根據不同需求,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
在線上課堂中,由于各學科性質不同,所使用的軟件也不盡相同,可以選擇一款合適的課程直播平臺,根據學科性質來選擇相應的軟件進行組合使用,從而在線上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線上聲樂課堂中,筆者主要采用釘釘軟件作為教學平臺,而針對具體的音樂教學,可以通過電腦輔助使用各類軟件。如筆者在教授《友誼地久天長》時,通過釘釘直播讓學生聽到基本講解,看到筆者的電腦桌面并聽到音頻;采用PPT軟件來展示課件和《友誼地久天長》的譜例;采用播放器軟件來播放《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的音頻范例,讓學生邊聽邊學唱,并用“模擬鋼琴”來糾正學生的音準;對“大附點”等節奏型樂理知識的學習,則用到了“節拍器”這款軟件,在不需要學生進行較為復雜的軟件操作的情形下,合理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不同于傳統課堂中可以用到許多樂器和設備,在線課堂教學可以使用各種音樂軟件,從而使在線課堂更適應音樂教學的需求,帶給學生更好的課程學習體驗。
3.3 打破課堂壁壘,推行“翻轉課堂”
由于音樂課程的特殊性,在線教學中線上資源不一定能夠集中在課堂上展示,可以采用更多片段化的教學方式,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平臺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利用釘釘完成課堂教學,利用微信發送小視頻來完成知識點的講解、課后習題布置與知識鞏固等,從而打破在線課堂內外的壁壘。
教師將要學習的內容拆分錄制為一個個短視頻,在視頻中分為講解小知識點和學生提問、教師解答兩個部分,不以上課為主要形式,利用每天3~5分鐘的小視頻,積少成多,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在高職聲樂教學中較為適用,高職聲樂知識點需要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比如筆者在教授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梨花頌》這首作品時,主要涉及戲曲音樂相關的知識點,在教學環節中,筆者錄制了關于“京劇”等內容的介紹,并對“戲曲唱腔”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示范和講解,引導學生根據視頻完成教材上的兩個練習并反饋給筆者。在線上課堂中,筆者選擇優秀的作業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講解,從而完成線上的“翻轉課堂”教學。
線上課堂和傳統課堂有較大的不同,要根據學科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不一定要以課堂的形式來完成教學,采用線上“翻轉課堂”的形式打破課堂內外的壁壘,能夠更好地在線上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錄制視頻中出鏡,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感,使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4 結語
通過在線課堂完成教學任務,逐漸成了新時代高職高專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能力。良好的學習體驗是聲樂課程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學生在線上課堂中的學習體驗不同于傳統課堂,受到信息技術因素、學習空間因素和交互性因素三個方面的影響,具體體現為學生對軟件操作的熟悉度、軟件對音樂課程的適用度和師生在線上課堂中的互動程度。本文基于在線課堂教學實踐,提出在音樂在線課堂中教師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根據教學需求選擇多款軟件進行組合使用,以“翻轉課堂”打破課堂內外的壁壘,優化學生學習體驗,使在線課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在線課堂的學習更好地提高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鄭國棟.音樂專業聲樂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探索[J].大眾文藝,2022(5):158-160.
[2] 劉慧.聲樂課網絡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戲劇之家,2022(5):174-175.
[3] 惠芳.后疫情時代高校聲樂課“云教學”模式探究[J].藝術評鑒,2021(18):92-94.
作者簡介:吳乾康(1986—),男,安徽阜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