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悅
對小學信息技術課而言,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必需的教學任務,由于當今社會信息知識、教學理論的日新月異,更新換代極快,刻板化的信息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與學生的成長需要,整體教學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但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教材與教學資源上的限制,教學步伐難以跟上時代要求,仍需要對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的知識概念,留下了大片的教學空白。因而,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思考的空間,發展其從多樣化信息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其知識技能水平。以下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對信息技術課程給出了實踐效果較好的教學建議,以期推動小學生的高速成長。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備沒有及時更新
所有的課堂理論教學,如果缺乏一定的實踐必然會影響整體課堂效率,所以任何知識點的學習如果缺乏實踐都會成為空談,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如果想要保證信息技術教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首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學設備。但如今計算機的更新速度對于學校而言負擔過重,而且使用電腦的人數過多,計算機也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損壞率則會越來越大。大部分小學學校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投入資金有限,導致許多計算機存在無法適用或者老化的情況,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未普及多媒體設備的使用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僅需要理論教學,更需要操作實踐的鍛煉。由于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點專業性比較強,牽扯到許多專業名詞,學生可能并不能很好理解其含義,所以久而久之便會對此學科失去興趣。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可以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生動化、抽象化。但是許多教師并不能熟練地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再加上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率比較低,從而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當前教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課堂,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不僅會阻礙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會降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與積極性。所以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程度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教師專業知識有待提高
教學活動能否達到最終教學目標,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需要具有比較專業的能力,緊跟教育時代發展的潮流。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以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自然缺乏一定的學習動力。而且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沒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知識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嚴重脫離實際生活,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論探索,導致教學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如果教師的專業知識達不到應有的水平,那么在展開課堂教學時便會存在一系列問題,學生也無法真正了解知識點的內在含義,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必須要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四)學生的學習態度需要端正
隨著當今時代網絡的不斷普及,電腦已經完全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與此同時,學生接觸電腦的幾率也在不斷增大,當他們并沒有接受信息技術教學之前,便可以對電腦進行比較簡易的操作,但是對于平常軟件的使用并不代表這些人就是網絡高手。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此前已經接觸過電腦,所以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總是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在展開課堂教學時便不能認真聽講,總是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此時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對于出現類似情況的學生展開嚴厲批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二、小學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找準教學切入點,引發自主學習熱情
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喜愛來源于學生的興趣,特別是游戲、視頻或者動畫等,學生在學習中把對它們的喜愛逐漸轉移到了信息技術課程上,對與它們相關的內容更加上心。但是,如果教學缺乏趣味性,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喪失,不利于學生展開自主化的信息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找到教學的切入點,用新穎有趣的內容與教學形式去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在興趣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積極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實踐,并根據自身的興趣方向去進行補足,通過對自主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進行學習拓展。
例如,五年級的“初識scratch”一課就是對后續“火柴人跳舞”“吃豆子游戲”“克隆飛機大戰”的教學基礎。為了讓學生提起對信息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初就講解這一節課的作用,以及少兒編程是怎樣服務于游戲創造與設計的。之后,教師可以有意引入更深入的編程知識,從過去常見的flash小游戲到經典的貪吃蛇、俄羅斯方塊的設計,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未教學的知識內容,把學生的游戲夢一點一點地呈現出來。從興趣進行切入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求知欲與好奇心進一步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因此,教師需要找到教學的核心,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為基準點展開多元化的教學。
(二)聯系日常生活,滲透自主學習理念
信息化的時代已經讓現在的小學生相當早熟,他們對手機、電腦上的各種軟件和實際操作毫不陌生。但是,學生也只是進行了淺層的使用,并未對其中的機理產生深入的了解,往往會因為見識與經驗上的差異受到欺騙與騷擾。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給學生分析網絡上常見的信息繭房、欺詐陷阱與安全漏洞,使小學生對信息學習產生更多的親近感。
例如,教師可以從前段時間QQ中特定的表情開始,在觸摸表情時整個手機會出現死機的情況;也可以從一段不明鏈接開始,點擊后手機音量強制開到最大,無法關機,自動播放不良視頻;還可以從微信中輸入特定代碼開始,出現插件功能等方面著手。在生活化的實例下,學生能夠了解了一些底層代碼的應激反應,了解到代碼的運行與作用過程。通過信息化的學習,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化的編程,嘗試對常用的軟件進行輸入,觀察是否出現了應有的反饋,插入的功能是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樣,學生能夠了解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學習觀念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早早的改變,使其更愿意投入到多姿多彩的信息世界中,學會在網絡中保護自己,形成正確的信息應用觀念。
(三)巧妙評價交流,獲得自主學習反饋
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上也具有獨特的優勢,信息交流的便捷化就是其中的一大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可以是一段動畫,可以是一份精美的課件,也可以是一張精密的圖表,更可以是一個簡短的小游戲。優秀作品與失敗作品都可以在臺前進行展示,有助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操作技巧與常見的學習誤區,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評價交流中,學生能夠得到來自他人的激勵,形成正向反饋,特別是在自主學習、缺乏方向的探索中,評價能夠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內心,增強其學習自信。
例如,教師可以每周進行一次作品展示,對學生進行隨機抽取,并加上學生毛遂自薦的作品。在幻燈片、投影儀或者遠程操控的展示下,學生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小強在PPT制作上的鏈接仍是文字,未能形成超鏈接,以及小紅設計、編程的打飛機的小游戲,還有小王制作的“爬山的小車”的動畫等。并通過彈幕進行交流,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而在課后,信息平臺上的評論區也能發揮其效果,他人的言語能夠鼓勵還在埋頭探索的學生,為其自主學習、嘗試進行創作突破提供了更多的動力。在評價交流中,總結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通過以評促學的過程進行教學激勵,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推動了其信息素質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增長。
(四)營造輕松氛圍,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校在小學三年級安排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發展特點,當他們接觸新鮮的事物時會非常開心,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理。所以此時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足夠的信任,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服的態度,而且在操作過程中,如果學生并不能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模仿,那么對于之后的學習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很難跟上教師的步伐。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關注每一名學生,與他們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在學習《認識Word》這一內容時,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Word軟件,想必對此軟件的使用是十分陌生的。因此教師在展開教學課堂時,不能僅僅講解如何打開以及關閉Word軟件,更不能僅僅局限在如何保存Word軟件中的內容。此時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最簡單的知識點作為著手點,向學生講解Word的相關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與其他學科步驟是類似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小組內其他成員展開激烈的交流探討,等到他們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便可以升華教學方法,引導他們展開一些比較簡單的操作步驟。所以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標題欄、菜單欄、狀態欄以及工具欄等等相關概念。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清楚地了解撰寫文章的頁面大致是什么樣子的,此時教師可以再向學生講授這些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相關功能,最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如何打開Word軟件,并展開相應的操作步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此軟件有比較清晰地認識。當學生在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展開交流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此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才能引導教師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展開新課的講解。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通過教學引導,促使小學生展開積極化的信息實踐,在教育中更多地起到打基礎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進而,在信息化觀念的鞏固下,能夠進一步發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未來信息網絡的充分認知。通過信息技術課堂向學生傳授自主學習的概念和方法,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當然,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更多地著眼于學生對知識的適應性,在融入新時代教育理念的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信息化素養,促進其在操作性強、自主性高的信息學習中獲得更為全面的能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