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明

〔內容提要〕軟件產業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產業。本文對國內外軟件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總結,對國外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主流軟件及其市場進行了分析,對國內軟件產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我國軟件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軟件;軟件產業;操作系統;數據庫
一、軟件產業的定位
“軟件是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軟件產業作為一種“無污染、微能耗、高就業”的產業,是本世紀最具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發展和扶持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占領的戰略制高點。軟件產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產生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內容的軟件產品、軟件服務和應用領域。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國民經濟戰略性產業,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安全。
二、國際軟件產業發展現狀
美國是世界上軟件產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軟件產業最發達的國家。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軟件大多是美國公司出品的,特別是關鍵核心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開發平臺等基礎軟件市場大多被美國企業所壟斷。除美國以外,中國、以色列、印度、愛爾蘭、德國、英國、芬蘭、瑞典、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軟件產業發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軟件產業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1)技術與服務領導型,如美國;(2)國際加工服務型,如印度;(3)生產本地化型,如愛爾蘭;(4)嵌入式系統開發型,如日本、歐洲。
目前,全球軟件市場形成了以美國、歐洲、印度、日本等國為主的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全球軟件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鏈條分布逐漸明晰,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即:美國掌握著全球軟件產業的關鍵技術、標準體系和產品市場,大部分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開發平臺等基礎軟件企業都來自美國,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愛爾蘭、印度、日本、以色列等國家是主流的軟件中間件提供商,其中,印度和愛爾蘭的軟件服務外包業勢頭良好,日本的嵌入式軟件實力強勁。歐洲在應用軟件領域厚積薄發,勢頭迅猛。中國軟件市場龐大,發展迅速,在繼續大力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的基礎上,近幾年又加緊了關鍵基礎軟件、大型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等領域的發展布局。
(一)操作系統市場
長久以來,由美國的谷歌、微軟兩大企業在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處于壟斷地位。另外,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正在大力突破市場壟斷,以搭載蘋果公司產品專屬的操作系統積極搶占全球市場份額。
根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在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中,目前主要有Windows、Android、iOS、OS X、Linux五大操作系統競爭。近幾年隨著移動終端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在2017年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首次反超Windows系統。2020年,Android系統市場占比為38.8%,其次是Windows市場占比為35.07%。截至2021年7月,全球Android的市場份額持續保持競爭優勢,擴大到41.14%,而Windows市場份額下降至31.36%。微軟依靠“WinTel+軟件付費”模式,而谷歌依靠“Android+ARM”加“免費流量+增值服務”模式,均形成了全球操作系統領域的巨頭。
我國華為公司的鴻蒙操作系統面向多種全場景智能設備,自2020年發布2.0版本以來,裝機量已突破3億臺,大有異軍突起之勢,成為成長最快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鴻蒙系統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了歐美公司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局面。
(二)數據庫市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正式發布的《全球數據庫產業圖譜(2022)》顯示,2021年全球數據庫市場規模約為70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是47億美元,中國市場增速非???,但是在全球層面的占比仍然偏低。
在網絡化的趨勢下,各個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炸式增長。此外,隨著數據聚合、數據挖掘、商業智能、協同工作等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日益成熟,數據價格呈指數級增長。根據IDC和Tide發布的最新報告,隨著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到2025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將達到175ZB。據預測,2026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將達到223ZB。過去10年,全球近200家數據庫企業相繼成立,2021年,全球數據庫市場領跑者排名發生劇變。
據Gartner發布的《2021全球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市場報告》,DBMS市場規模近800億美元,同比增長22.3%。云上數據庫在整個數據庫市場的比例逐年快速上升,到2021年已達到49%。2021年DBMS市場份額前五名中,亞馬遜云科技(AWS)的表現值得關注,其2021年增長率達42.3%,幾乎是市場增長的兩倍。在連續三年增長的態勢下,AWS已躍居第二,占比23.9%,與第一名微軟僅差0.1%。第三名甲骨文占20.6%,第四名谷歌,第五名IBM。
在非關系數據庫領域,AWS以64億美元獲得了43%的份額占比,在該細分領域以主導優勢占據首位。這個增長背后是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的興起,非關系型數據的處理需求迅速增長。Gartner數據顯示,2021年非關系型數據庫的市場收入達到148億美元,占總體數據庫市場的19%。2017年時,這一比例僅為8%。
三、國內軟件產業發展現狀
(一)總體情況
2000年,國務院出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11年出臺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20年又出臺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在國家政策持續20多年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軟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不斷做大做強,為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
近年來我國軟件業務收入和效益均保持較快增長,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結構調整持續優化,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服務和支撐“兩個強國”建設能力顯著增強,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社會治理的重要驅動力量。根據有關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為94994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萬億元,而2005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僅3,900億元;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37.21萬億元,同比增長4.5%,已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之首;2020年,我國網民數量達到9.89億,網絡支付交易額達249.88萬億元,移動支付普及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目前人們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軟件及網絡,在各方面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需求和創新。
中國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軟件業從業人員的快速增長,相比2002年我國軟件業從業人員32萬,2021年我國軟件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809萬人,比2002年增長了25倍。雖然我國的軟件業從業人員增幅顯著,但目前我國軟件行業人才缺口仍然巨大——不低于600萬人,尤其是高端軟件人才更為緊缺。
盡管我國軟件產業在規模、效益等方面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但當前大國博弈加劇,產業競爭激烈,加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都會給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性。 2021年,軟件業務出口521億美元,同比增長8.8%,兩年復合增長率為3.0%。其中,軟件外包服務出口149億美元,同比增長8.6%;嵌入式系統軟件出口194億美元,同比增長4.9%。
(二)主要問題
從產業結構看,目前我國軟件產業發展面臨三個突出問題:
(1)基礎軟件薄弱。在操作系統、數據庫、開發平臺等關鍵基礎軟件,以及CAD、EDA、PDM等大型工業軟件等方面,我國軟件企業的占比仍很低。(2)前沿研發薄弱。在分布式計算、智能計算、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前沿研發領域,我國軟件企業的創新能力遠低于發達國家。(3)開源貢獻不大。在全球開源項目貢獻最大的前30家公司中,我國僅有阿里、騰訊、百度等公司上榜,但三家公司參與的開源軟件社區的員工數量仍比不上谷歌一家公司的數量。在主流開源軟件社區的核心開發者中,中國工程師也是鳳毛麟角。
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國軟件產業自身發展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提升關鍵基礎軟件話語權、提升前沿技術創新能力、提高開源軟件社區的貢獻度,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機遇和挑戰
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
(1)智能化時代的機遇。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云計算成為商業平臺,大數據成為生產要素,人類社會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時代邁進。智能化時代的典型特征是人工智能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麥肯錫公司預測,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創新為中國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每年可貢獻0.8—1.4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智能化時代對軟件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礎、平臺、算法、應用、服務等都將面臨一場全面的革新。
(2)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遇。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F代化經濟體系構建的一個關鍵手段就是數字化,無論是數字化產業,還是產業數字化,都為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和發展空間。未來5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在GDP中的占比會不斷擴大。
(3)全球市場的機會和挑戰。全球市場給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的軟件產品和服務能力正在被全球市場認可,這為我國軟件企業進一步發展和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機遇。但是,中美貿易戰將顯著增加我國軟件產業國際化的難度,使我國軟件產業國際化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未來10年,我國軟件產業將進一步由大到強,智能軟件生態體系將逐漸形成,軟件全產業鏈競爭力將顯著提升,軟件產業將成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核心產業,中國軟件的國際影響力將顯著增強,必將走出一條智能化、融合化、生態化、國際化的創新發展道路,成為數字中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結論
伴隨“軟件定義一切”“軟件驅動一切”進程的加快,如何進一步發揮好軟件的賦值、賦智、賦能作用,彌補軟件應用中存在的不足,破除軟件價值釋放中面臨的制約,是當前軟件行業及從業人員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這些課題的成果將在基礎軟件研發、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改善公共管理效能、強化民生服務支撐等方面,發揮越來越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