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婷 劉增勇 吳京朋 張光穎



摘要:影響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因素有很多,針對其復雜、多樣的影響因素,選取主要的指標,利用解釋結構模型(ISM)的方法,將各指標要素間的關系轉化為鄰接矩陣,通過矩陣的布爾運算,總結出裝備保障力量建設各要素間的機構關系模型,由此來揭示出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理清評估工作設計思路,為后續各因素對裝備保障建設的權重計算奠定基礎。
關鍵詞:ISM 裝備保障 力量建設 影響因素
本文對可能影響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各種相關因素進行研究,不但可以使影響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各相關要素的關系更加清晰,而且對優化裝備保障力量建設方案具有重要意義[1]。
1? 裝備保障力量建設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裝備保障力量可以理解為執行裝備保障任務的各種力量。由具體實施裝備保障的機構、人員和保障裝備、設施、設備、器材等構成[2]。
朱閔[3]從裝備保障組織機構、人力資源力量、保障設施設備力量以及政策制度力量等要素上進行因果分析;尹國明[4]從器材籌措、人才儲備等方面分析裝備保障能力。這些相關領域的研究為分析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影響因素奠定了理論基礎。
為了更加貼合部隊的實際情況,找出影響基層部隊的裝備保障力量建設主要因素,本文采取與部隊相關專業人員電話調研、與院校專家討論分析等手段,篩選出了以下裝備保障建設的影響因素指標,具體如圖1所示。
2? 運用ISM分析各影響因素的關系
華費爾教授在1973年提出解釋結構模型(ISM)[5]是系統工程領域常用的分析方法,該方法可分析各因素之間的內在關聯[6],它能夠將影響因素復雜、結構層次不清的問題轉化成為清晰、有條理的結構模型。因此,本文將ISM模型引用到裝備保障能力建設中,利用ISM 模型來分析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模型構建如下。
(1)確定鄰接矩陣。
設n個要素組成的系統。經和部隊裝備保障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及與院校專家討論而后確定系統內各要素相互之間的直接關系,建立鄰接矩陣A。
A=[■(a_11&a_12&…&a_█(1n)@█(a)_21&a_22&…&a_2n@?&?&?&?@a_n1&a_n2&…&a_nn )]
其中:
a_ij={█(1,當s_i 對s_j 有關系時@0,當s_i 對s_j 無關系時)┤(i,j=1,2,3,…,n)
同時,將各要素對自身的影響記為1。
通過與基層部隊溝通,咨詢院校專家經過討論后,確定出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立鄰接矩陣A如下:
[■(&s_1&s_2&s_3&s_4&s_5&s_6&s_7&s_8&s_9&s_10&s_11&s_12&s_13&s_14&s_15@s_1&1&0&0&0&0&0&0&0&1&0&1&0&0&0&0@s_2&0&1&1&1&0&0&0&0&0&0&0&0&1&0&0@s_3&0&1&1&0&0&0&0&1&0&0&0&0&1&0&0@s_4&0&0&0&1&0&0&0&0&0&0&0&0&0&0&0@s_5&0&0&0&0&1&0&0&0&0&0&0&1&0&0&0@s_6&0&0&0&0&0&1&0&0&0&0&0&0&0&0&0@s_7&0&0&0&0&0&0&1&0&0&0&0&0&0&0&0@s_8&0&0&0&0&0&0&0&1&0&0&0&0&0&0&0@s_9&0&0&0&0&0&0&0&0&1&1&0&0&0&0&0@s_10&0&0&0&0&0&0&0&0&0&1&0&0&0&0&0@s_11&1&0&0&0&0&0&0&1&0&0&1&0&0&0&0@s_12&0&0&0&0&0&0&0&0&0&0&0&1&0&0&0@s_13&0&1&1&1&0&0&0&0&0&0&0&0&1&0&0@s_14&0&0&1&0&0&0&0&0&0&0&0&0&0&1&1@s_15&0&0&0&0&0&0&0&0&1&0&0&0&0&0&1)]
(2) 求解可達矩陣。
為減少認識上的模糊性對要素間關系的判斷造成影響,通常需要將鄰接矩陣A運用Matlab轉化為可達矩陣[7]M。公式為:M=A∪A2∪…∪An。具體表示為:
M=[■(m_11&m_12&…&m_1n@m_21&m_22&…&m_2n@?&?&?&?@m_n1&m_n2&…&m_nn )]
其中:
m_ij={█(1,當m_i 對m_j 有關系時@0,當m_i 對m_j 無關系時)┤(i,j=1,2,…,n)
M滿足條件,M=A^r =A^(r-1),r≤n-1(n為要素個數)。
(3)可達矩陣的劃分。
根據求出的可達矩陣M,確定出各影響因素的可達集R( Si )、先行集A( Si )和可達集與先行集的交集R( Si )∩A( Si ),R( Si )∩A( Si ) 進而分析各影響因素之間的層級關系。具體公式如下:
R(s_i) = {s_j |s_j∈ S,m_ij=1}
A(s_i) = { Sj | Sj ∈ S,m_ij= 1]}
Q(s_i) = {s_i |s_i∈ S,R/S) ∩ A(s_i) = R(s_i) }
經計算得出結果如下:
[■(&s_1&s_2&s_3&s_4&s_5&s_6&s_7&s_8&s_9&s_10&s_11&s_12&s_13&s_14&s_15@s_1&1&0&0&0&0&0&0&0&0&0&0&0&0&0&0@s_2&0&1&0&0&0&0&0&0&0&0&0&0&0&0&0@s_3&0&1&1&0&0&0&0&0&0&0&0&0&0&0&0@s_4&1&1&0&1&0&0&0&0&0&0&0&0&0&0&0@s_5&1&1&1&1&1&1&0&0&0&0&0&1&0&0&0@s_6&1&1&1&1&0&1&0&0&0&0&0&0&0&0&0@s_7&1&1&1&1&0&0&1&1&1&0&0&0&0&0&0@s_8&1&1&1&1&0&0&0&1&0&0&0&0&0&0&0@s_9&1&1&1&1&0&0&0&1&1&0&0&0&0&0&0@s_10&1&1&1&1&0&0&0&1&1&1&1&1&1&0&0@s_11&1&1&0&0&0&0&0&0&0&0&1&0&1&0&0@s_12&1&1&1&1&0&0&0&1&1&0&0&1&1&0&0@s_13&1&0&0&0&0&0&0&0&0&0&0&0&1&0&0@s_14&1&1&1&1&0&0&0&1&0&0&0&0&0&1&1@s_15&1&1&1&1&0&0&0&1&0&0&0&0&0&0&1)]
(4)解釋結構模型。
級位劃分如表1所示。通過級位劃分表可以將裝備保障力量建設影響因素的結構模型劃分為五級。整理后可得到解釋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影響因素體系是一個五層遞接結構的復雜系統,其內部構成要素相互作用,邏輯關系復雜。
3? 結語
本文通過引入ISM模型法對影響裝備保障力量建設的多種因素進行分析,使得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為后續深入研究在影響裝備保障建設力量中,各因素產生的影響大小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君彪,沈延安,王海濤.基于ISM的裝備安全管理質效影響因素分析[J].系統科學學報,2019,27(1):71-76,97.
[2]全軍軍事術語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560.
[3]朱閩,楊清文,戴棟森,等.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合成旅裝備保障力量分析[J].指揮控制與仿真,2020,42(6):74-78.
[4]尹國明,張仕新,樊志偉,等.合成旅實戰化裝備保障能力問題與對策研究[J].國防科技,2021,42(4):138-142.
[5]韓晏羽,郭海濱,張軍丹,等.基于ISM的裝配式建筑全過程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21,42(6):44-51.
[6]魏重斌,齊鵬,崔天涯,等.俄軍裝備維修保障模式的轉型發展研究[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21(5):52-56.
[7]李晶,李穎,彭曉易.基于矩陣自乘的一種解釋結構模型改進方法[J].系統科學與數學,2021,41(7):2046-2062.
作者簡介:關曉婷(1990—),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裝備保障工作研究。
劉增勇(1970—),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裝備指揮管理等工作研究。
吳京朋(1989—),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裝備保障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