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鋒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歷史文化的不斷發展,建筑裝飾水平不斷提高,裝飾形式更加豐富。以彩畫為例,將其應用在建筑裝飾行業中可充分發揮保護、裝飾建筑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彩畫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進行了簡要闡述,其次圍繞山東曲阜孔廟的建筑形制與彩畫等級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曲阜孔廟;建筑形制;彩畫等級;建筑裝飾
曲阜孔廟,又稱文廟,其建筑規模經過不斷擴建和修建,在明代已經完全成形。文廟的建筑形式充分展現了我國傳統建筑的風格—雄偉壯觀。在具體建筑中,建筑形制與彩畫等級關系密切??讖R現存的彩畫,多為清代彩畫。清代是建筑彩畫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不僅有效傳承了以往朝代發展的彩畫藝術精華,還不斷創新并完善了歷史彩畫藝術形式。這一時期的彩畫種類豐富、紋樣精美,且在形制上愈發細致嚴謹,充分體現出我國傳統建筑的獨特風格。為此,下文針對曲阜孔廟的建筑形制與彩畫等級這兩點進行著重分析。
一、彩畫的產生及發展
(一)彩畫的產生
彩畫作為重要的建筑裝飾手段,是依附于建筑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彩畫早期發展階段,工匠們能利用其對木質表面呈現的缺陷進行掩蓋,最大限度地保證木材不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早期彩畫具有顯著的實用性作用[1]。
(二)彩畫的發展
隨著彩畫顏料的不斷豐富,建筑彩畫越發復雜。在此背景下,繪畫藝術得到明顯發展,而這也成為彩畫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彩畫的紋式特征,主要來源于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固有的紋式概念,常見的有龍、鳳等;二是,受到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如佛教的傳入,促使相鄰國家的繪畫技法進入國內,并融入本民族的繪畫技法[2]。
二、曲阜孔廟中軸線及東、西兩路主要建筑物的形制及彩畫等級
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相似,傳統建筑彩畫也會受到各地文化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氣候、政治、人文等,這使得彩畫無論是在用色還是圖案選擇方面,都難免會存在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特點,促使彩畫藝術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一)中軸線主要建筑物的形制及其彩畫等級
結合實際,孔廟軸線長約600米,由杏壇、寢殿等建筑組成具有獨立性的空間。大成殿不僅是中心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殿堂。通過對相關歷史的深入調查,了解到該建筑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整石刻成。從前廊看,10根龍柱特色鮮明,且每根龍柱都借助蓮柱實現承托。與此同時,各龍柱之間的雕刻手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別是東、西兩邊的龍柱紋樣,設計較為對稱,極為壯觀[3]。
杏壇與大成門屬于附屬建筑,主要采用金龍和璽彩畫,而東西兩廡主要使用旋子彩畫。和璽彩畫是清代官式彩畫中最高的等級。相較于和璽彩畫,旋子彩畫等級比較低。大成殿殿庭中涉及的建筑彩畫等級順序需要確保其合理性。曲阜孔廟的附屬建筑也使用了金龍和璽彩畫,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圖1)。
奎文閣作為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也是孔廟的藏書之所。此類建筑高約23米,深約18米。其內部主要分兩層,為層疊式構架。從整體看,其結構符合實際需求,較為堅固。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對奎文閣外檐彩畫進行重繪,形式上主要為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F階段所應用的彩畫形制以雅五墨旋子枋心式為主[4],充分體現了孔廟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此外,奎文閣的構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孔子的思想。相較于大成殿建筑,奎文閣建筑等級比較低,選用旋子彩畫(圖2)符合等級要求。
據了解,大成門的前院中有十三座碑亭,具有一定的規整度,同時完好程度比較高,主要是清代所預制,西起的第二、三亭是康熙年間建立的[5]。從形制上看,各個碑座都是相同的,立足彩畫則有一些區別,五座亭在內檐上以和璽彩畫為主,外檐部分則采用旋子彩畫。這種形式與大成殿和大成門有一定的相似性。通過深入分析,筆者發現中軸線上的各門,具體包括弘道門、大中門和同文門等,選用的都是旋子彩畫。此外,其他內檐也有選擇蘇畫。因中軸線屬于次要建筑,選擇等級比較低的彩畫形式符合等級要求。
(二)東、西路主要建筑的形制及其彩畫等級
西路進入啟圣祠需要經過金思堂,而從東路則要先從詩禮堂進入崇圣祠。東、西建筑具有獨立性,且在布局方面具有一定的對稱性。結合實際,西路中心是啟圣祠,主要目的是祭祀孔子父母。該建筑曾失火,后在雍正七年(1729年)重新修建。啟圣祠中的前檐六根石柱沿用明代的建筑特色,將中間的兩根設計為高浮雕盤龍,其他則設計為陰刻雕龍[6]。之所以將東路的崇圣祠作為中心,是為了更好地對孔子五世祖進行祭祀。在進入雍正年后,曲阜孔廟開始保留啟圣祠。在結構方面,木構充分體現出清代的建筑特點和建筑風格。將殿前六根石柱和啟圣殿進行比較可知,無論是雕刻水平還是線條紋飾,都是較高的水平。結合實際,啟圣祠與崇圣祠規模雖然不大,但是都采用廡殿頂的形式。這種形式,在明清時期等級最高,多應用在皇家建筑中。由此可說明,將這種形式應用在孔廟建筑中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充分體現出當時環境下統治者對孔子的認可及百姓對其思想方面的擁護[7]。
結合彩畫具體形制,東西兩路的建筑選擇的是旋子彩畫,而啟圣祠的內檐則是選用和璽彩畫,具有較高的等級。啟圣祠外檐的旋子彩畫,在內部和外部呈現的風格不同。在實際多重繪畫中,底層呈現出明顯的和璽彩畫痕跡。崇圣祠在建筑形制上與廡殿頂相同。結合實際,崇圣祠內檐和外檐彩畫等級不同。這種情況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更為全面地體現孔廟的核心地位,基于此,在改造此建筑時,會適當降低其他建筑的等級。二是,受鴉片戰爭的影響,清朝國力下降,用于孔廟保護和維修的資金處于緊張狀態[8]。
三、曲阜孔廟彩畫的總體特征以及地域特點
對于曲阜孔廟彩畫具有的特征和地域特點,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深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到曲阜孔廟彩畫具體的特點。
(一)曲阜孔廟彩畫的總體特征
眾所周知,曲阜孔廟主要是為祭祀孔子所修建的家廟。因歷代皇帝對曲阜孔廟比較重視,因而會經常對此家廟進行維護,這樣做,是為了體現其對儒家思想的推崇。他們在具體修復時,會考慮各個因素,具體包括家廟因素、皇宮因素等[9]。彩畫作為建筑裝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具體應用中也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建筑彩畫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來自清代的古代彩畫,二是對明清兩代進行模仿的彩畫。深入分析彩畫形制可發現,曲阜孔廟在古建筑彩畫中主要采用的是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也會應用少量的蘇畫。
孔廟建筑形制和相關彩畫的等級,主要取決于孔子的地位。在當時的環境下,孔子地位崇高,因而大成殿和附屬建筑都可作為祭祀孔子的廟堂。為此,選擇高等級的和璽彩畫進行裝飾符合相關要求。由此也可看出,官方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推崇與認可。啟圣祠與崇圣祠在建筑過程中,在使用和璽彩畫的同時,還應用了廡殿頂這一建筑形制。這種高等級的建筑和彩畫形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相應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官方通過不斷提高孔子地位,合理利用儒家思想,將其作為統治民眾思想的工具。將孔廟建筑與皇家建筑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僅從建筑形制上看,故宮太和殿建筑形式采用的是五脊四坡,屬于高等級的建筑[10]。
曲阜孔廟的建筑形制和彩畫等級,還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趨勢。在外圍建筑中,形制與彩畫等級較低,建筑形式主要選用硬山頂,而彩畫多選用雅五墨旋子彩畫。次要建筑則選擇單檐或重檐歇山頂形式。在大成殿區域中,和璽彩畫為最高級,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按照傳統布局模式,逐步提高等級。這樣做能夠更好地凸顯大成殿的地位,營造莊嚴的空間氛圍。
(二)彩畫的地域特點
進入明清后,建筑彩畫發生新的變化,主要是在色彩運用方面。一般來說,官式彩畫主要為冷色調,加之經常運用疊暈方式,整體較為淡雅。通過分析繪畫工藝,紋飾構圖要求比較高,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在京城外的其他地區中,彩畫具有當地特色,特別是河南、山西等地。在清代,各個民族融合發展,在推動彩畫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官式彩畫蒙、藏等地域特色鮮明。進入清代中期,彩畫技術方面也越發成熟,并在應用中取得較好的效果。隨著中外文化之間的深入聯系和交流,官式彩畫開始融入西洋繪畫方式,包括工藝和材料。對曲阜孔廟的建設和維護,主要通過官方獲取資金和工匠,因而孔廟中運用的彩畫會體現官式風格。相較于京城地區的官式彩畫,孔廟曲阜彩畫更能體現出地方特色,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使用旋子彩畫比較少;二是,涉及多個枋心種類,如龍紋、地空枋心;三是,對雙箍頭應用需求較大;四是,旋花主要為兩路,超過則需要借助色帶;五是,瑞獸紋飾使用程度不高。
四、結語
儒家思想、學說經過不斷改造,逐步適應了歷代統治者的需要,孔子的地位也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各地孔廟的建立,祭祀孔子成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曲阜孔廟不斷發展,建筑形制與彩繪樣式充分體現出官式特征,特別是通過大量應用和璽彩畫,明顯體現出官方對孔子的尊重以及對儒家理念的推崇。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建筑的內外檐彩畫是在各個時期分別完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同時彩畫等級不具有統一標準。此外,還有一些建筑應用的彩畫并不符合規制,比如弘道門作為孔廟正門,內檐采用的是低等級的蘇畫,影響了建筑的莊嚴性。這些問題的出現,對判斷孔廟建筑彩畫具有的藝術價值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是不管怎樣,深入了解和認識曲阜孔廟建筑形制與彩畫等級關系,有助于相關人員更為全面地挖掘建筑價值,更好地開展孔廟彩畫修復工作。
作者簡介
孟艷峰,1976年2月生,男,漢族,山東濟寧人,文博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文物鑒定。
參考文獻
[1]唐曉雯.中國古代建筑彩畫審美特征探析[J].參花,2021(8):102-103.
[2]趙林毅,李黎,李最雄,等.中國古代建筑中兩種傳統硅酸鹽材料的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1(12):1327-1334.
[3]楊俊.中國古代建筑草材料應用的研究[J].建筑學報,2019(10):46-53.
[4]韓帥.我國古代建筑圖案及其文化內涵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5):184-186.
[5]董兆亮.中國古代建筑材料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與文化,2021(1):71-73.
[6]LI Z, J DAI, H CHEN, et al.An ANN-based fast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method for complex architectural form at the early design stage[J].Building Simulation,2019(4):665-681.
[7]諸葛凈,梅晨曦,任思捷,等.為何注釋?—“中國古代建筑術語注釋與翻譯”研究的目標和途徑[J].建筑學報,2020(9):88-94.
[8]KARIMOV,RYBIN,KOPETS,et al. Advanced tone rendition technique for a painting robot[J].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19(115):17-27.
[9]顧寧,王文霞,丁翠.山東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古代建筑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15):145-147.
[10]郭樂.淺談晉城古代建筑藝術陳列的受眾意義[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0):76-78.
[11]杜林東.先聲與困惑—兩份曲阜孔廟修葺計劃映射的近代中國歷史建筑修復觀念轉變[J].新建筑,2020(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