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簡介 ]
王爽,女,遼寧大連人,大連育明高級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 摘要 ]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是統編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是唯物辯證法的邏輯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本教學設計以建黨百年為熱點切入,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為核心理念,遵循“真實情景引導—議學情境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知識體系生成—家國情感深化”五位一體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邏輯、問題邏輯以及情感邏輯展開活動設計,使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 關鍵詞 ]
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13
1 教材分析
內容定位:本課是統編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一框第一目的內容,是第二課辯證唯物論的延伸,是唯物辯證法的邏輯起點,也是認識論與唯物史觀的重要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
邏輯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唯物辯證法基本觀點之一,它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學生理解唯物辯證法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2 學情分析
學生特點:高二學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處于思維發散,對新的事物充滿好奇且具有一定辨別能力階段,學習積極性容易調動。經過三個學期的政治課程培養,已經具備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對周圍事物的洞察能力。教師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在具體案例中加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與公共參與,在明理辨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課標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注重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以問題引領教學,在設計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思辨性思維,因此需要教師創設典型復雜情境,以思導學,以生活邏輯貫穿知識邏輯,最終在情感邏輯中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情境中構建知識、情感升華,以達到知情融合。
3 教學目標
第一,結合建黨百年的時政熱點,引導學生在黨的百年偉業中分析黨史、學習黨史、體悟黨史。分析學習情境中的具體問題,在觀看視頻、講述實例、討論辨析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烈認同,在活動中參與公共生活。
第二,結合當下備受關注的建黨百年的熱點,引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主動分析、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在面對百年未有大變局之際,就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的問題進行思考,全面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第三,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請黨放心,青春有我》以及參加“強國有我”的宣誓活動,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感悟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成長,明晰對待黨史的態度,感受中國在黨的領導下的滄桑巨變,并能夠結合自身實際談感悟、踐理念、促成長,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4 教學重點
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
5 教學難點
聯系的客觀性、條件性。
6 教學理念與思路
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為核心理念,遵循“真實情景引導—議學情境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知識體系生成—家國情感深化”五位一體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邏輯、問題邏輯以及情感邏輯展開活動設計,使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7 教學方法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施“情景探究法”與“問題導學法”,在情景設置中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知識的生成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
8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素材、板書。
9 在“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理念指引下的教學過程
9.1 教學流程
課堂導入——知識新授——知識逐步深化——知識深化——情感深化——總結升華——板書設計。
9.2 教學過程
【環節一·重溫黨史守初心,百年黨史話聯系】
「設疑激思·情感導入」
教師引導活動:上課!同學們好!
2021年7月,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一百年的上下求索,一百年的艱苦卓絕,回首過去,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7月1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群青少年也為黨的生日獻禮,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的心聲。并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學生探究研學:學生調動歷史的知識儲備,側重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課堂,思考問題,探究事物本質。
設計意圖:從社會熱點出發,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以設問激發學生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教師引導活動:視頻素材展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獻詞,激發學生思考,為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教師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過渡性提問:我國的成就與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都屬于生活中的聯系,什么是哲學中的聯系呢?它有哪些特點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的研究內容“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請同學們翻開教材27頁。
學生探究研學:問題引領,激趣生智。
設計意圖:在對學生的歸納中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巨大成就。在時政基礎上拓展知識,引出哲學中的聯系。
「問題引領·獲得新知」
教師引導活動:四位青年意氣風發,訴說著與祖國的情懷,哪位同學想繼續帶領著大家感受百年征程呢?請同學們在分享中思考,這里有哪些聯系呢?
「教師引導·知識概括」
同學們要找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如經濟實力、民族凝聚力、體育能力、科技力等就是中國發展的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
剛才同學們所找到的屬于人類社會的聯系,回顧我們所講的知識哲學中的世界包括哪些呢?分析聯系具有普遍性的特點,進而概括出聯系普遍性的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學生探究研學:學生結合導學案分析,得出“江山與人民、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抗美援朝、科技與國家實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民族與國家……”的聯系。
設計意圖: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較為開放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深入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科學精神核心素養的養成。
【環節二·初心不改夢歸處,看中國百年奇跡】
「議題引領·知識深化」
同學們思考一下,既然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那是不是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呢?拓展聯系的條件性:事物是與其周圍事物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不是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著聯系,進一步分析聯系是有條件的,聯系是客觀的,世界普遍聯系是一種狀態。
學生探究研學:學生溫故知新,回顧哲學中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與人的思維,在知識遷移中深刻理解聯系的內涵,體會聯系的普遍性。
設計意圖: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將抽象的哲學與具體生活相聯系。
【學生活動】
上一位同學帶領我們領略了國家巨變,哪位同學再來帶領大家感受祖國的偉大成就呢?
學生探究研學:激發思維,思考是否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設計意圖:設計溫故知新的環節,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加深學生對聯系普遍性的理解,進而分析出聯系普遍性的方法論。
「引導拓展·層層深化」
嫦娥五號、祝融號以及神舟十二號出征太空,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成績斐然,放眼于宇宙,聯系普遍存在,有哪些聯系呢?
通過宇宙間的聯系,引出自在事物的聯系,進而拓展人造衛星、巡航系統、空間站的建立都屬于人為事物的聯系。
學生探究研學: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充分肯定。
設計意圖:拓展知識,激發學生思維,培養思辨精神,培育科學精神。
「辨析探究·科學精神養成」
議學探究: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可以隨意改變嗎?
學生探究研學:在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調動相關知識儲備,細化知識,拓展思維?;卮鹄纾禾祗w運行、衛星與軌跡等。
設計意圖:堅持一脈相承的設計思維,在領略祖國成就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與文化自信。
議學情景:觀看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倉的視頻,探究:自在事物的聯系客觀的和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還是主觀的呢?
「深入分析·知識拓展」
因此我們可以概括出來:主觀的聯系是不存在的,不能主觀臆造聯系,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探究研學:開展合作探究,小組辯論,拓展思維,在不同觀點的激蕩中提升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宇宙間的聯系,引出自在事物的聯系,進而拓展人造衛星、巡航系統、空間站的建立都屬于人為事物的聯系。
【環節三·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青年如何身踐力行】
我們何其有幸,見證這偉大的時刻,劉伯明又何其有幸參與這一歷史壯舉。介紹劉伯明人生簡歷。
教師引導活動:分析究其個人發展而言需要哪些條件?可以看出聯系還具有哪些特點呢?
學生探究研學:知識理解,方法論概括,聯系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設計意圖:注重哲學思維的培養,開展辯論類的學生活動,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養成。
「總結升華·思想教育」
這就是聯系多樣性的方法論。作為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
聯系觀給我們無限啟示,我們與祖國之間是聯系著的,這種血脈聯系是客觀的,為了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尤其是身為青年的你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p>
學生探究研學:拓展知識,理解聯系豐富多樣,那我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中就要既注重客觀條件,又要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內部條件,又要關注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不利條件。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形成哲學體系,深刻理解聯系這一總特征。總結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結合實際案例,將哲學生活化,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聯系時政,將政治素養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請同學們起立!作為青年學子的你們將在第二個百年到來之際,莊嚴宣誓!
期望你們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國!
下課!同學們再見!
學生探究研學:深受觸動,激發情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的責任擔當。
設計意圖:注重哲學體系的構建,注重知識的連貫性。教學案例從宏觀到微觀,從國家到個人,在講解哲學過程中要從小切口切入,在時政中汲取有益素材,在知識延伸部分注重拓展。
10 板書設計
11 教學理念與思路
本課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為核心理念,遵循“真實情景引導—議學情境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知識體系生成—家國情感深化”五位一體的教學思路。
理論邏輯:本課以建黨百年為切入點,創設多個遞進關系的二級情境,從宇宙中存在的聯系入手,分析自在事物與人為事物的區別;通過思考思辨性議題,引導學生分析聯系的客觀性;根據宇航員劉伯明的成長經歷分析,揭示聯系多樣性的特點。使學生深刻把握本節課知識的理論邏輯,全面增強學生認識聯系特點的辨析能力,使學生掌握聯系特點的方法論,加深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力。
問題邏輯:本課堅持問題導向,問題“為什么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使學生產生興趣,以生活聯系對比哲學聯系的概念,在課堂中通過思辨性的議題引領教學,在問題引領下,逐步啟發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重難點。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思辨性,培養了學生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邏輯:本課從建黨百年的社會熱點入手,在真實情境中激發情感,通過情感激發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中,通過中國三次偉大飛躍引出聯系的概念以及聯系普遍性的特點;運用大國重器的矚目效果分析聯系的客觀性;剖析航天員劉伯明的成長經歷,體會聯系的多樣性;最后通過宣誓活動呼喚學生在第二個百年到來之際的責任與擔當。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邏輯、問題邏輯以及情感邏輯展開活動設計,使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趙欣.“抽象與具體”辯證思維法在高中思政課的應用——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為例[J]. 教育科學論壇,2021(25):47-49.
[2]黃秀瓊. 學科素養的落地:課堂教學情境的結構化設計——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為例[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