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學前教育課程;教學;研究
一、提升師資力量,構建雙師型教育團隊
在課程思政下的學前教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整體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改革成效,因此學校需要重視教師教育能力提升。對職業教育改革來講,為了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專業教學融合,并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發展,需要學校重視教師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圍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有效措施,從而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程教學每一環節。首先,學校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側重雙師型教育團隊的組建以及發展。新時期下的育人理念和教學方法對教師創新能力、教育水平以及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了讓教師把握新課程改革內涵、使其把握更多的教育教學手段,可以定期組織優秀學前教育專家來校引指導教學實踐、組織沒有實踐經歷的專業教師到一線掛職鍛煉,這樣來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并將這些內容落實到育人過程,發揮課程思政領導價值。其次,開展學校范圍內的師資力量培訓。學校通過開展教育教學培訓和調研活動,可以組織教師對崗位用人要求、學生能力提升重點等進行分析,把握當前教育改革方向,確保后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針對校內一些學前教育教師疲于參與培訓的情況,可落實相應獎勵機制,提升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最后,組織教師定期進行調研。學校組織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對當前教育問題、教育改革難點等進行分析,可以掌握近期教學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之后教師各抒己見提出應對措施,以此來完善教育體系。
二、應用實踐項目發展學生多元素養
中職教育主要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學校也會在發展中積極與企業合作,學前教育課程則主要與幼兒園合作。因此,為了實現學生多元化、綜合化發展,筆者認為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課程教師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可積極引入幼兒園教育項目,之后開展良好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類似真實的情境中掌握更多技能,樹立正確認知,促使其綜合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幼兒生活實踐》相關內容教學中,通過引入實踐幼兒園教學項目,開展了融課程思政的教學活動。首先,在實訓教學開展之前,筆者分析了多數用人幼兒教育單位對人才能力要求,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時也需要有觀察能力、應對措施等,在整合這些內容之后,筆者整理了這些用人單位的工作標準。其次,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來到實踐場地,隨后學生逐漸了解與幼兒溝通的技巧,幼兒認知能力尚淺,若單一地說教則不利于其學習興趣提升,且難以實現幼兒多元能力發展。隨后,筆者要求學生5人一組嘗試模擬學習,筆者則在其實訓中巡視,及時指出學生教育中存在的錯誤,并幫助其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筆者要求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幼兒在“超市”中購物、結算,借助這一方式培養幼兒實踐能力以及生活化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使其將責任意識、教育理念等融合在幼兒培養過程,助力學生成為新時代高素養幼師。
三、完善教育評價
在課程思政視角下,課程教師同樣需要完善教學評級。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考勤、學習態度進行評價。這一內容也在新時期教育框架之內,通過這一內容的評價有利于督促學生盡快加入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并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其次,課程思政下學生的整體素養、能力。通過在課堂上巡視、提問,了解學生對幼師這一崗位的認識,在學生理解存在偏差時,教師要及時點化。最后,定期的測試。理論還需要實踐的證明,考試成績能夠直觀呈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掌握學生難點,做到調整教學方向以及內容。
四、結語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課程思政是高校教學建設關鍵所在,同時也是提升教育水平、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理念與途徑。中職學前教育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特征、學前教育方法等,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技能的必修課程,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中,利于豐富教學內涵,構建全新課程教學體系,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學習中不斷樹立認知,促使學生綜合化、多元化發展。因此學校以及課程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制定課程思政下的教學目標與方案,從而開展有效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蒙世云.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就業與保障,2021(19):150-151.
[2]唐陽,康力,彭靈麗.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校本課程體系開發——以四川省閬中師范學校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06):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