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平
(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既迎來機遇又迎來挑戰,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迎來了階段性的變化,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為了穩定經濟的發展,中國實施了各種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這些經濟政策有效緩解了經濟的低迷和衰退;然而,鑒于經濟環境的復雜性,社會中各個經濟主體的情況不一樣,同樣也導致了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強(孟慶斌和師倩,2017)[1]。在中國的融資市場中,商業銀行在整個借貸體系中占有較高的地位。當國家開始實施經濟政策時,銀行貸款成為經濟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的主要渠道。與實體經濟中的一般性企業相比,銀行系統更容易受到不確定性政策的沖擊,銀行對經濟政策也更加敏感。經濟政策變化對經濟發展的沖擊,最終都會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和流動性風險等渠道傳導到銀行層面。因此,研究經濟政策變化對銀行系統的盈利影響并探究其影響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許多學者都在研究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有學者研究表明,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就業、產出、出口和消費都有抑制作用,主要會影響經濟個體的融資和投資。
此外,從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來看,使得整個社會的產出和就業均減少(Baker 等2012)[2]。Fernandez-Vil-laverde 等(2015)[3]認為經濟政策的變化降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降低了經濟的產出與消費。金學軍等(2014)[4]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數據為基礎,同樣發現政策變化的增強會導致出口、投資和消費的下降,并對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產生消極沖擊。在微觀實體企業方面,宋全云等(2019)[5]發現隨著經濟不確定的增強,銀行的貸款審核將會日益趨嚴,這就增加了實體企業在社會上的貸款成本,間接提高了企業的成本,進而減少了企業的利潤??梢钥闯觯洕牟淮_定性對整個經濟的發展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國內一些學者從銀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一項研究表明,在經濟政策難以預測的環境下,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將受到負面影響。李佳(2020)[6]認為,頻繁調整的政策環境會增加企業利潤的不確定性,進而傳遞給銀行,導致銀行的收益下降。另一項研究表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是傳統的線性關系,而是倒“U”型的關系(金健,2020)。
經濟政策的不斷變化也會使得銀行面臨的風險發生變化,在銀行所面臨風險的界定上,學者常以不良貸款率、貸款損失等衡量,目前已有相關研究發現不確定的經濟政策環境會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顯著上升;于家珺和顧海峰(2019)[7]發現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加劇銀行承擔的風險,兩者呈現正相關的關系。此外,另有研究表明當出現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時,銀行會提高貸款的審核力度,抑制自身的信貸供給數量,從而降低自身面臨的風險(何國華和鄔飄,2019)。已有研究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與風險,經濟不確定性可能通過銀行的不良貸款傳導,進而影響銀行的經營績效。
本文可能存在的邊際貢獻:目前,學者已經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銀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商業銀行自身面臨的風險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少有學者將三者聯系起來進行研究。銀行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個企業,只是特殊在其風險性,其盈利能力可能與風險承擔有關系,本文試圖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過增加商業銀行風險承擔,進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銀行風險承擔在該過程中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豐富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中介鏈條研究。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很多研究表明,其對社會中的經濟個體均有影響,通過提高經濟個體的貸款利率、企業管理層的風險意識增強,企業將會降低投資。對商業銀行而言,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將會對經濟個體的盈利能力、投融資以及宏觀經濟帶來負面沖擊,整個社會宏觀經濟發展與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都會沖擊銀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
此外,從商業銀行識別風險的渠道來看,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使得經濟主體跟隨他人行動導致盲從,直接對銀行管理層的決策產生了影響(彭俞超和李建軍,2018)[8],或許會導致銀行的管理層誤判,進而將資金投資于可能會產生不良貸款的經濟個體。確定性的經濟環境會增加經營成本,影響經濟分析師對經濟主體的判斷,降低企業披露重要信息的意愿,降低披露信息的可讀性,促使管理者發布不準確的信息。這些情況使得銀行不能準確判斷企業的盈利水平與企業的發展前景,不能準確評估放貸項目的風險,這些都會增加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H2):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了銀行風險承擔。
從整個社會來看,銀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企業,銀行業與制造業、一般的服務業都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主營業務方面,銀行是盈利主要來源于存貸款利差,貸款的質量與數量決定著銀行的收益,而貸款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比如市場風險、目標企業的經營風險、政策風險等等,因此銀行對貸款企業的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之下,銀行會更加謹慎地發放貸款,社會上實體企業的貸款難度增加,企業的現金流趨于緊張,這可能會導致企業的收益率下降,而企業不能按時履約,信用風險將會進一步傳導至銀行,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升高,從而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過增加商業銀行風險承擔,進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銀行風險承擔在該過程中發揮了中介效應。
本文利用我國2011—2020 年之間的13 家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為基礎,銀行的財務數據來源于東方財務網和各大商業銀行的年報數據,并從銀行的財報上手工搜集相關的指標,通過處理后得到130個樣本值。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是CEPU 指數,該指數是Baker 等(2016)[9]根據《南華早報》中的關鍵字,通過一定的算法進行計算而得出來的指數。
為了檢驗假設(H1),構建了線性回歸模型(1)來考察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為了檢驗假設(H2),構建了線性回歸模型(2)來驗證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為了檢驗假設(H3),本文構建了線性回歸模型(3),結合模型(1)、模型(2)來考察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銀行經營績效的中介效應:

在模型中,使用商業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來表示銀行的經營績效,作為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是模型的解釋變量,利用Baker 等(2016)[9]發布的CEPU指數來衡量,CEPU是對《南華早報》的文章計算分析得出,每個月計算出“經濟”“政策”等關鍵詞的數量占比,經過一定的算法計算得出,指數越大,說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越大,Controls 是指所有的控制變量。
借鑒溫忠麟等(2004)[10]的中介效應逐步檢測法,首先看模型1 的實證結果,如果CEPU 的系數顯著,符號是負號,說明隨著不確定性的增強,商業銀行的資產收益率下降。然后結合模型2、模型3 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文章主要變量的定義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的定義和衡量方法
首先對數據進行處理,利用python 各特征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表2 顯示,ROE的均值為14.6,說明這些樣本銀行的經營狀況較好,達到我國所有上市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最小值為6.48,中位數為14.2,最大值為23,商業銀行樣本都在盈利,差距有限,樣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業銀行的整體盈利狀況。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最大值為390,平均值為191,說明我國2011—2020 年的經濟不確定性較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貸款率為1.34%,說明整體的不良貸款率較低。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利用模型(1)來檢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從表3 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到,CEPU的符號為負,而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隨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影響,并且呈現降低的趨勢。

表3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銀行經營績效的估計結果
利用模型(2)來檢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從表4 中的第(2)列中可以看出,CEPU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隨著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強,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會提高,也就是加大了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

表4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過風險承擔影響商業銀行績效
同樣,表4 中的第(1)列已經驗證了總效用,也即是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會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于存貸款,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在第二個模型當中,CEPU系數為正,而且顯著;在第三個模型中,不良資產貸款率NPL的系數顯著為負,并且系數β''1小于β1。說明了中介效應存在。β''1顯著,說明部分中介效應存在。隨著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強,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升高,進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為了表明該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健性,首先,對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具體來說,使用變量替代法,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利用ROE代替ROA,利用不良貸款金額代替不良貸款率進行實證分析;其次,將經濟政策不確定指數分別以月度的權重重新計算,使用其作為新的解釋變量進行實證研究,中介效應同樣存在,得到的結果與結論基本一致,說明該實證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本文利用中國的商業銀行樣本數據,構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商業銀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聯鏈條,以此來充分識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機制的背后邏輯。
研究結果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降低了銀行資產收益率,此外,文章的中介效應模型表明,在經濟政策變化程度較高的環境下,銀行不良貸款率升高,銀行承擔的風險將會增加,進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績效,結論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了其影響銀行收益的中間鏈條,完善了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關系的研究。從商業銀行管理的角度來看,要提高銀行利潤,必須有效控制銀行面臨的風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穩步發展存貸業務;增強自身應對經濟政策變化的能力,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控,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降低信貸供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