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與新課標制度的不斷改革深化,實時政治教學已經成為了政治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道德與法制課程是以培養初中生形成道德與法治觀念為目的,可以讓他們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識和道德的基本修養。在初中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將教學的層面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更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的發展狀況互相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是由初中思想品德而延伸演化來的一門課程,在如今黨中央大力提倡素質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與社會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道德與法制教學課程本身具有十分復雜的理論性,再加之大多初中生都沒有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生活經歷,導致學生們在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上就會充滿坎坷。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有機地加入時政教學環節,以此可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時政教學;策略淺析
引言
所謂時政教學,就是在課堂中引入時政新聞、社會熱點話題以及主觀評論等,以輔助學生們對于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加強道德與法制教學的課堂效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我國一向推崇的傳統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教學方式與當下日新月異變化的時代有著明顯的矛盾,所以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眼界束縛在課堂上,應該從經濟、軍事、政治以及文化的多維度的學習中來豐富初中生的內心世界。時政教學的引入較為簡單,但是如何“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們進行專業化的講解,是當下初中政治老師面臨的重點與難點。對此,筆者將結合自己十余年的政治教學經驗,對時政教學的如何應用,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意見。
一、時政教學對于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一)是時代的進步的體現,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看待世界
當今的社會,日新月異,社會競爭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信息傳遞的速度飛快,學生們能夠接受的信息量呈指數式增長,人們的身心也受到了來自不同層面的沖擊,甚至主觀感受變得更為強烈與敏感。與其讓學生們被動接受,不如主動進行教育,這樣可以將社會熱點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效的激發學生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深層次思考與創新,并且經過老師的指引,學生們會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正確的事物加以利用,加以整合;對錯誤的事物進行摒棄。由此看來,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融入時政熱點問題是時代進步的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可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們的興趣
在我國當下的教育制度中,應試教育作為教育的主體,在課堂上不免出現無聊的情況,同學們很難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授課當中,從而影響了學生們的上課效率。將時政熱點問題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戰勝初中教材的枯燥無味,改善課堂中老師在上面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聽的昏昏欲睡的局面,還可以使學生們增長知識,更加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提升他們對與社會的認知力,而不是讓學生一味地成為學習的機器,可以讓學生們成為既懂學習又懂生活的全方面人才。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滲入時政教學
(一)針對性的進行課程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進行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更是如此,在課堂引入的環節中,教師們要為學生們做好充分的鋪墊,不僅僅能夠奠定在思政課學習的良好基調,更能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準備。每當提起道德與法制教學時,學生更多想起的是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和需要大量背誦記憶的法律條文與道德準則。這種長期的說教式的教學灌輸,學生們已經厭倦了這種枯燥乏味而且形式單調的開場白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導入中,更應該為學生們精心設計時政的內容,可以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激發起學生們學習的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生們的興趣達到一個飽滿、高漲的程度,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
(二)注重課堂討論,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也是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可以形成互相爭辯的關系,對于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學生們可以進行討論,并且發表出自己的觀點,以此來形成課堂上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后,老師可以適當得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在課下通過討論或者查閱資料的形式對老師的問題進行探討,使同學們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競爭與合作》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們學習與考試的關系,針對當下所發生的時事,根據具體案例對合作與競爭進行探討;或者還可以展開一場辯論賽,讓學生們分成兩大組,正方為競爭重要,反方為合作重要,讓學生們自行分工準備組內答辯需要的材料、論點、論據等等。最后讓老師做出點評與總結,指明此次辯論的目的并不是在乎輸贏,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也讓他們增長了知識,一舉兩得。
結束語
初中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是初中生的必修課,其理論內容和自身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們在進行實踐授課中,不應該將學生們拘束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上,還應該給學生們足夠的自我發揮與自我探索空間,將時事政治引入課堂教學中,將社會上發生的真實案例,實時地傳輸到學生們的腦海中,實現在初中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的融會貫通,進而提高道德與法制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鄭藝萍.時政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中的運用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5):64-65.
[2]李占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時政教學的思考[J].教書育人,2020(34):52-53.
[3]包詩梅.淺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時政教學及應對策略[J].吉林教育,2020(Z4):113.
[4]閆燕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新智慧,2019(33):41.AFF0A036-B80C-4562-8286-3D557337B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