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瓊
摘要:在雙減的背景下,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外作業,讓課外作業成為孩子自主探究學習的樂園。結合教學實踐,從作業形式、作業內容和作業評價三方面對低年級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雙減;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外作業;作業設計;有效性
“雙減”是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國家為了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而出臺的政策,是深入推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根本需要,旨在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
數學課外作業是鞏固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技能的主要途徑。課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落實雙減的關鍵一環,讓學生作業量和完成作業的時長減少,減輕作業負擔,保障教學質量,對課后作業的設計要求更高,對一線教師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考驗和挑戰。
一、作業形式的有效性
好玩多動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我們經常認為好玩多動的孩子就不會好好學習,將學習和玩耍的界線劃得很清楚,認為學習就是學習,玩耍就是玩耍,沒完成學習就不讓玩耍;這樣,孩子就容易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做課外作業更是為了完成任務,就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就難免會出現厭學的情緒。我們要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看得到、摸得著的課外作業。低年級數學課外作業的形式主要包括口頭表達、動手操作兩類。
口頭表達的作業就是讓孩子在家里通過口述完成的作業,不但鍛煉數學思維,還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把看圖列式編成一個簡短的小故事,簡單概括、把圖意說完整,再進行列式解答,這樣可以激發孩子求知的興趣,使孩子愿意學、樂于做。
動手操作的作業就是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的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比如認識鐘表,可以讓孩子回家動手制作一個漂亮的鐘面,在制作過程中,讓孩子先了解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比較長短和粗細;然后觀察鐘面上的數字和刻度,最后用硬紙片制作一個時針和分針可以旋轉的鐘面;在動手實踐中更好的掌握有關鐘面的知識。
無論是口頭表達的作業,還是動手操作的作業,同時都要注重探究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形象具體的感知中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技能。
二、作業內容的有效性
作業內容是作業的載體,是作業能否有效達成目標的關鍵要素,可分為觀察性作業、操作性作業和體驗性作業。
觀察性作業是讓孩子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形象思維的發展。比如“一起來分類”的內容,讓孩子觀察各種圖形,然后根據形狀分、根據大小分、根據有沒有角分、根據線條的多少分等進行分類。同時布置一個拓展性的作業,對家里的垃圾進行分類,根據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進行分類,學習垃圾分類方法,實現德育滲透,同時有效培養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操作性作業是讓孩子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完成的作業,在操作過程中訓練數學思維,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比如“認識0-10的數字”,可以讓孩子回家數一數、擺一擺,吃飯的時候可以數一數有幾盤菜、幾個碗、幾根筷子等,用牙簽、積木或黃豆等擺成數字的形狀;通過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使冷冰冰的數字變得生動、形象。
體驗性作業是讓孩子通過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懂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比如“比多少”,讓孩子回家后,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一樣高的水,分別放兩塊糖,試試哪杯水更甜,說說為什么;另外準備兩個大小不一樣的杯子裝一樣高的水,分別放入一塊糖,試試哪杯水更甜,說說為什么。讓孩子從不同角度體驗多和少的區別,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源于生活,數學原來如此有趣。
三、作業評價的有效性
作業評價是要檢查作業完成情況,鞏固作業的效果,可分為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同學評價和老師評價。
自我評價就是孩子對完成作業做作自我評價,可以讓孩子在家跟父母談談作業完成情況和感受,也可以讓孩子在班里向全班同學談談自己完成作業的收獲和心得。讓孩子開口說,既可以鍛煉膽量,也可以提高表達能力。
家長評價就是家長對孩子完成作業進行評價,讓家長陪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既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也更好的培養親子關系。
同學評價就學生對同學完成作業進行評價,當同學在班里匯報作業后,可以讓其他的同學來作評價,有利于判斷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孩子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老師評價就是老師對學生完成作業進行評價,老師的評價是孩子最關心的,所以要盡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孩子積極、正面的評價,讓孩子在得到肯定和認可中收獲付出后的喜悅,增加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
總的來說,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心理上表現出好玩多動的天性,要提高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評價要全面,才能讓孩子對課后作業感興趣,愿意主動探究,積極快樂的完成,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雙減背景下,低年級數學課外作業設計要注重孩子成長的特點,讓孩子對作業不再焦慮,真正實現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本文系源城區教學研究課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實踐研究”(課題編號:YC21——11083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善娜.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設計與實施[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楊靜.論小學低年級作業的布置與評價——如何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J].《文學教育》,2019(13).
[3]楊培明.“雙減”助力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J].江蘇教育,2021(9).5C86B066-7C09-4394-9812-2379BEA3BA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