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摘要:師生們都早已習慣了校園課堂教學模式,當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線上教學時,往往給師生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尤其對教師而言,他們需要盡快調整心態,積極備課,充分準備,為能夠上好每一節線上課不斷探索和研究。本文將以線上教學的實效性為切入點,從對教學的設計、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和嘗試有效的線上教學模式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實效性;線上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概述
線上教學,顧名思義,指的是師生不在同一場所里發生的教與學的行為。線上教學和實際的課堂教學相比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教師花更多的心思去精心設計和準備。據筆者了解,很多教師對線上教學存在不適應的心理狀態,他們或是對線上的教學模式不了解,或是對線上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存在疑問,也可能對線上教學的資源選用很困惑。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凸顯網課實效
因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大容量和高互動性,起初很多教師會把一節線上課設計得滿滿當當,結果是差強人意,這樣并未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大容量使得學生有些難以消化。因此,需要教師立即轉變思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差異,將教學內容細化分解,步子放緩,合理布置課前作業和課后作業,使兩者能高效互補,一步一個腳印地逐個實現教學目標。
以一節課為例,在設計選擇性必修二第二單元的Using Language板塊的Reading for Writing教學內容時,可以將兩篇議論文書信文本分化成兩節課的教學內容。第一節課的課前作業布置學生再次細讀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的語篇,結合Building up your vocabulary板塊中詞匯練習活動三的語篇內容,讓學生分析并總結兩位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的成長與變化,并分析原因。第一節授課內容則重點分析語篇的標題,析出文體類型,以第一篇書信為模板,分析了寫作思路、寫作結構、語言特點等具體內容。課后作業布置為三項內容,一是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整理學習議論文寫作的筆記;二是仿照本節課分析文本的思路,分析第二篇書信,勾畫出寫作結構和體現上下文邏輯承轉的銜接詞語;三是構思一篇出國留學利與弊的書面表達提綱,不要求成文。第二節課的教學重點凸顯課后作業的實際效用,設計圍繞學生如何分析第二篇語篇進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分析語篇結構和寫作特點,各個重難點逐個擊破。課后作業則布置學生完成一篇議論文的書面表達,做到學以致用。
三、合理選用教學資源,適合最重要
網絡教學期間,教師最怕手邊沒有可用的教學資源,因此對于一些打包的成品課件甚是欣賞,拿來就用,覺得既省時又省力,豈不快哉?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教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固然是好的,但是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再結合學生實際學情進行精挑細選,并加以加工改進,方能為我所用。很多教師會抱怨這樣做太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有時自己做的課件并不令人滿意。但是,我們要考慮的不是這些,而是我們的學生真正喜歡和需要什么,什么樣的課才能更吸引人,更實效。筆者的具體做法是選用合適的教學資源,以課件為例,認真篩選,該刪的刪,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取其精華,絕不能做盲目地拿來主義,更多時候,應該自己設計課件,符合教學實際則足矣。
四、多手段并用,關注學生參與度
網絡教學不同于實際課堂教學,師生間的互動往往受限或滯后。教師應該嘗試不同的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增加網絡課堂學生參與度,努力提升互動實效。例如,在使用釘釘“發起直播”教學模式時,可以利用互動面板和連麥方式與學生互動。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時請學生將答案、想法或問題打在互動面板上,通過共享屏幕,全體同學都能看到這些內容,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也激發了學生認真思考、主動探究的熱情,同時也能給平日里害羞內向的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做也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教師還可以使用釘釘視頻會議、騰訊會議或虎牙直播的方式,檢查和監督學生考試,用這樣的手段減少學生僥幸心理,規矩部分學生懶惰、散漫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另外,教師也可以使用在線課堂的模式進行授課,上課期間,要求學生全程開麥,隨時點名請學生互動,學生也可以一起回答和討論問題,這樣的教學更加接近實際課堂。再者,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與學生形成互動,比如抽10名學生發送閉眼錄制的課文背誦視頻。這樣要求,學生會產生新奇感,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線上教學,課前的熱身很重要。為了活躍課前氣氛,提振上課的精氣神,以及避免學生上線遲到,教師可以在課前三到五分鐘給學生播放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聽力材料,也可以選取一首英文歌曲來播放,這樣做好處良多,唯有一點, 教師一定要提前精挑細選聽力材料或歌曲,選擇歌曲時,要選取意義正能量和MV內容健康向上的播放,還是不能做拿來主義。
五、結語
教師不是特殊的職業,但卻需要教師具有極強的責任意識、使命感和擔當,也需要具有不斷學習和鉆研的精神。只有這樣,當困難來襲時,教師方能處亂不驚,應對自如。正如我們面對的線上教學,它于教師而言既是困難和挑戰,也是一種歷練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韓英才. 高中英語線上教學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