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佳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視閾下,我國國民旅游需求顯著上升,呈現出多元化的旅游消費趨勢。旅游營銷模式也呈現出景區營銷與渠道營銷、游客營銷、員工營銷緊密結合的格局,加上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業態的興起,豐富了我國旅游產品的業態類型。為此,我國旅游產業亟須打造具有環境系統性的旅游產品,積極與國際旅游市場接軌,做到資源和游客共享,根植于地方資源稟賦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推動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強旅游產業的生態圈建設,實現旅游經濟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新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問題;對策
1經濟新常態下的旅游產業發展特征
1.1旅游需求顯著上升
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國旅游市場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旅游產業總產值增長率連續五年超過國民GDP增長率。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達到60.06億人次,同比增長8.4%。國內旅游收入5.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入境旅游人數1.45億人次,同比增長2.9%。國際旅游收入1313億美元,同比增長3.3%。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55億人次,同比增長3.3%。可以見得,我國旅游市場已經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人們的旅游消費需求從單純的觀光需求轉變為涵蓋觀光、度假、運動、體驗等多種要素在內的旅游需求。從旅游消費方式的角度來看,我國旅游市場兼顧大眾和小眾旅游,且自駕游、探險游等旅游消費方式逐漸興起,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旅游消費趨勢,并逐步進入旅游發展新常態階段。
1.2旅游營銷模式轉變
信息技術的普及發展衍生出了多種類型的旅游產品及營銷方式,在“互聯網+旅游”背景下,全域旅游、智慧旅游、鄉村旅游、畢業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業態的出現,推動了旅游產品與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從營銷模式的角度來看,我國旅游產業逐漸形成了三種營銷模式:其一,景區營銷與渠道營銷相結合。景區營銷是指旅游景區與旅行社合作開展的傳統旅游營銷模式,其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劃分營銷區域,并通過派駐負責人的方式開展區域內的旅游營銷工作,開發并推廣多種類型的旅游產品,實現旅游景區與旅行社的共贏。在新常態下,景區營銷渠道需要與渠道營銷相結合。例如,可以采取聯合營銷的方式,建立旅游景區與周邊景區的合作關系,從而共享游客資源和旅游路線,避免景區間的無意義競爭。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傳播能力,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示景區的旅游資源,采取低成本的營銷方式激活潛在消費者,實現旅游景區與消費者間的雙向互動。其二,景區營銷與游客營銷相結合。旅游景區需要樹立以游客為本的營銷模式,構建景區游客信息化系統,通過對游客數據及景區數據的分析,開發符合游客個性化需求的旅游產品和營銷策略,通過提升游客對景區的口碑實現高效旅游營銷。其三,景區營銷與員工營銷相結合。旅游企業需要通過規范化的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質和服務技能,為游客帶來人性化的旅游服務,改善游客旅游環境,并通過構建游客評價機制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通過對旅游產品及服務的不斷創新,提升旅游景區質量與核心競爭力。
2新時代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措施
2.1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與國家戰略相結合
在新時代,必須將旅游業納入國家戰略來統籌考慮,把旅游發展與拉動內需、平衡區域發展、鄉村振興等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相結合,從而在根本上進行頂層設計,從宏觀政策制定、制度體系設計、跨部門行政審批等方面出臺一系列舉措,最終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讓旅游發展在新時代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等方面,通過簽證便利、旅游投資、旅游消費政策等接軌國家戰略發展。將旅游發展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國家戰略相結合。在國家公園建設、世界級景區提升、休閑城市與休閑街區打造、文化遺產活化、存量休閑項目激活等諸多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方面,從政策體系、制度安排、發展路徑、運營服務體系等諸多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指導支持。同時,在帶薪休假制度普及、旅游消費需求提振、旅游消費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有效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理解和認識新時代我國大眾旅游的內涵
倡導大眾旅游,就是要堅持旅游為民、旅游富民,讓旅游成為小康社會標配、美好生活必備。要正確理解和認識新時代我國大眾旅游,就需要自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密結合我國當前實際,科學界定大眾旅游的內涵、澄明其核心價值、深察主要矛盾、厘清發展路徑,回答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看”“怎么辦”等重大問題,從而培育具有整體性和時代性視角的思想型話語,充分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大眾旅游的發展脈絡。
2.3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把握旅游帶動的作用
如何科學把握旅游帶動的概念、內涵、表現特征、主要問題及其實現路徑,有針對性地制訂促進旅游帶動的政策體系,以及提供更加有效的旅游產業發展政策建議,是政府和業界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課題。要正確理解和認識新時代我國旅游帶動的發展意義,就需要緊密結合我國當前實際,科學界定旅游帶動的概念,回答好“旅游發展帶動了哪些方面”“如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重大問題,從而科學界定研究范圍,厘清研究思路,可以站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層面進行審視和分析。
結束語
隨著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深入貫徹,旅游業發展的條件將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對豐富多彩旅游生活的追求也將進一步增強。盡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業帶來了嚴重沖擊,但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不會因此而改變,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逆勢快速增長,包括數字化、網絡化的新動能對經濟發展貢獻度越來越高,有理由相信,旅游業將成為未來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的關鍵性產業。在新時代旅游業理應更好地發揮綜合性優勢,適應構建國家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要求,這是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的主動選擇,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實踐需要和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何銀春,謝靜,薛婷婷.湖北省旅游業發展的空間錯位及影響因素[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35(12):80-85.
[2]馬若頔,于文成.我國旅游產業收入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20,23(06):363-368.
[3]趙雪.基于全域背景下旅游經濟發展的理性思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