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在實現全面脫貧的背景下,持續有效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向,同時也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農村社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形成村民生產生活聚集程度高、村民自我管理程度高的區域社會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將農村社區建設管理與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探索數字化應用情景,成為數字驅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
建設和開發農村社區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簡便式管理應用軟件以及線上小程序等,簡化行政管理流程,豐富數字化服務范圍,提高鄉村治理數字化智能水平,提升農業生產數字化管理水平,改善農村電商數字化經營水平。數字技術與“三農”創新協同發展是建設“數字鄉村”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數字經濟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新型發展模式。
新時代的農村社區建設,借助數字鄉村發展戰略,逐漸在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發力。致力于打造新型農村社區,讓現代科技成果服務于“數字三農”發展建設,從而使得農村居民享受現代化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方式。隨著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在2021 年實現全面脫貧,農村地區“四通四改四化”的有效實施,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的公共基礎服務水平。
近年來,農村網民不斷增加,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鄉村交通、網絡、通信、電力、物流、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已經形成并不斷完善。依靠信息化技術,農村社區逐步實現對有關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鄉村治理等基本信息的存儲和維護,同時向著信息化、數字化智慧管理方向邁進。
隨著從中央對“鄉村振興”“數字鄉村”的發展戰略指導,到各地政府布局“數字化+三農”制訂的一系列發展規劃,廣大農村地區不斷完善網絡化、現代化以及基礎公共建設和服務,為我國農村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水平提供保證。
根據《2020 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的相關內容顯示,在2019 年,全國范圍內的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總體水平已經高達36.0%,全國范圍內縣級農業農村信息化管理服務機構的覆蓋率達到75.5%。與此同時,應用信息技術實現行政村“三務”的綜合公開水平已經達到65.3%。
當前,數字化農業農村建設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普遍關注。白啟鵬(2020)認為,當前農村社區信息化治理存在信息的集約化水平低、信息化服務需求不匹配、居民參與信息化治理程度低等發展困境,從而出現社區居民對信息化、智能化的感知度與獲得感低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設計和智能管理,構建農村社區農務、政務、商務的綜合服務平臺,真正實現網絡化管理、信息化運營和數字化決策,是建設“數字鄉村”的必由之路。由“政府部門、勞務合作公司、信息科技企業、鄉村黨委、農民”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農村社區治理,才能進一步規范鄉村治理,提高農民積極性,改善社區便民生活,強化基層政務監督。農村社區的數字化服務充分重視居民的實際需求,充分注重農村社區人的作用,提升居民的政治參與度,同時構建社區的文化體系。
農村社區作為中國基層管理的基本單元,自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充分發揮疫情風險預警、農村人員流動管理的信息化治理、數字化風控的基層管理運行機制。
王弢和張健(2020)研究發現,浙江等省、市的農村社區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接國家和省級疫情防控數據平臺,在疫情的追蹤溯源、風險預警、人員管控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防控效果,從而進一步呈現數字化農村社區在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和應用前景。
然而,我國農村社區數字化治理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依然面臨一系列難題。農村社區日常事務數字管理水平低,缺乏完備的農村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農村基層檔案文件保存、查閱和安全性帶來不便。與此同時,線上村務辦公、云端政務辦理、農村資產數據實時采集依然不能實現智能化管理。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外出務工返鄉,很多農村社區居民缺乏參與基層政治生活,一方面造成農民無法享受基層優惠幫扶政策的及時傳達,另一方面無法享受和反饋信息技術對生產生活的積極推動作用。
農村社區治理信息的不透明,尤其涉及資源資產管理、財務收支管理、幫扶補貼管理,始終是農村治理過程中居民最為關心的重要部分。由于無法實現對基層民主自治的有效監督和廉潔建設,造成農村社區基層管理出現懶政和貪腐現象。
當前農村社區信息化平臺大多是處理鄉村政務。然而,在鄉村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方面,農業生產信息化管理、農村經濟產業化經營、農村電商平臺化運行,并沒有真正實現與“數字鄉村”戰略高度融合,未能實現“數字鄉村”建設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落實數字化智能管理理念,構建農村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服務于“三農”建設。建成農村社區公共事務信息公示平臺,涵蓋農業社區的基本人口和土地信息、社區集體性的資源和資產信息、社區公共事務表決和管理信息。通過解讀農業生產相關政策、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以及現代農業致富的案例分享,驅動農村社區農業產業數字化理念的普及。
與此同時,對接全國城市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遠程網絡平臺,共享優質的醫療和教育服務,解決農村社區看病難問題和農村教育資源稀缺問題。并有效融合數據收集和推送功能,實現對農村社區事務管理、財政支出、紀律監察的流程化和數字化監督,形成以“人在做、數在管、云在算”的決策執行和風險控制機制。
平臺功能不僅在于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完成線上遷移,還在于數據的集成管理能力,通過對鄉村政務數據的平臺化收集、分析、處理和決策,打破“信息孤島”,提升信息的互通共享,利用信息實時性和數據有效性,打破農村社區治理的流程分散化、業務碎片化。
借助平臺化運行管理和移動終端,有效整合涉及“三農”的日常工作事務,匯編成一系列簡便的工作流程,將執行、監督和追溯有效貫徹農村社區的公共事務處理。通過開發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的軟件系統,滿足農村社區政治活動、公共服務、財政智慧、公共監督管理的功能,以激發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利用網絡數字化降低參與成本,簡化社區政治參與流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選擇遠程、線上等方式,豐富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形式。
在農業生產方面,提供生產器械、生產技術、信息化軟件或小程序,還可以將數字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作物耕種、日常管理、氣候預警、豐收預判以及產后銷路,實現生產過程的技術輔助、信息化管理和數字化決策。
與此同時,移動式的便捷軟件,不僅為廣大農民參與農村社區日常管理提供有效途徑,為流動性農民的政務辦理快捷窗口,為農村孤寡老人的生活保障、留守兒童的日常關心、村民糾紛的日常調節提供解決渠道。同時,社區內行政管理、財務預算信息的公開化,有助于農村社區的廉潔和勤政建設。數字科技的軟件服務終端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信息工具,實現掌上自主辦理、簡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農村長期存在勞動力外出務工現象,造成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其居家生活、知識教育、心理疏導、文化娛樂等亟須解決。
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建立農村社區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網絡遠程公共服務。該平臺劃分為不同的服務功能模塊,例如,公共服務模塊、知識教育模塊、農村電商模塊、政務辦理模塊等。通過對接城市社區的公共服務,建立醫療服務和心理服務平臺,為農村社區的居民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心理咨詢、疏導等服務。借助連通城市教育和農業技能服務,建立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平臺,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和技能培訓資源的共享,為農村學生提供遠程教育服務,為社區農民提供農業生產技能培訓。
與此同時,推進打通城鄉數字經濟發展壁壘,建立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建成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推進農產品電商運營平臺化、銷售網絡化、數字化。構建農村政務服務平臺,以農村社區為單位進行黨建工作管理、村務日常管理、政務信息公開發布相關證明、證書等材料公文的在線辦理。
實現農村社區的數字化管理與服務,需要村委會主管領導的全力支持,需要數字科技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還需要省、市、鎮的數字政務平臺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數字技術的支持以及農村社區居民的全力參與。網絡信息平臺方應根據農村社區發展持續開發、運營、維護和改進。
農村社區在治理過程中,多主體合作的參與程度,能真實反映農村社會的共治局面。作為平等的參與主體,除了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領導和組織作用,還要注重一些社會團體組織、科技服務企業和農村社區居民的參與,通力合作才能進一步推進農村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水平。通過建立政府、企業、社會與社區居民四者的新型合作,充分滿足農村社區治理的數字化實際需要。
首先,通過政府部門與信息科技型企業合作,實現數字信息技術在行政政務方面的管理應用,提高政務管理服務水平和效率。
其次,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合作,借助網絡平臺,加大對社會層面的監管力度,借助數字化,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精準性。
再次,政府部門與農村社區居民的互動,搭建數字化平臺,實現了農村社區基層居民和政府施政的有效互動,增加了村民的政治生活參與感。
打造數字化農村社區服務平臺,以滿足社區治理的居民需求,實現公共服務的網絡數字化運行、網絡化辦理、信息化存儲。為保證服務平臺的正常運轉,需要從組織化、制度化、信息化、數字化等多個維度建立保障體系。
組織化保障體系是由省、市、縣三級行政主管部門主導、參與、整合、監管,由行政、紀委、監察等部門統籌規劃,由鄉鎮行政部門將公共服務業務對接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辦理。
制度化保障體系是根據農村社區的市場管理規范,各行政部門對數據化的應用管理辦法,形成了行權規范、市場引導、預警監督、風險規避、溯源追責等一站式工作機制。
信息化保障體系在于農村社區平臺的信息化運轉,尤其是農村公共事務、農業科技應用、農民公共服務的信息實時更新和同步公開。
數字化保障體系在于數字技術的普及和實際生產生活應用,推廣的數字化服務不僅僅應用于農村社區治理,還將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管理、農村電商的數字化驅動。
解決農村老百姓身邊的“小事”,將數字化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村社區治理中農業的科學生產、農村的公共服務和農民的服務管理,提升農村社區的數字化治理能力、增強基層政務的管理水平、改善農民公共服務水平。深入貫徹中央有關“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的發展戰略,制訂相應的數字鄉村建設規劃,同時致力于構建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
以農村社區為單位,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農村電商、鄉村文旅與信息化、數字化的有效融合。貫徹農村數字產業化理念,實現農業生產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建設美麗鄉村數字化文化旅游品牌,發展觀光式農業和體驗式旅游;推進農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依托直播電商,直播帶貨促進電商物流持續發展。打造數字化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在豐富平臺數字化服務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實現鄉村振興。
農村社區的數字化治理平臺,就是通過信息技術促進治理理念在農村社區日常管理層面的運用,實現對農村社區范圍內公共事務的治理,同時綜合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數字科技、網絡服務平臺,進一步助力科技產品興農、數字服務助農。
農村社區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不僅局限于政務、村務、農務管理,更是在提升農村的基層現代化管理水平,從而為數字經濟依托產業數字化在農村發展奠定基礎,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鞏固全面脫貧的歷史成果,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