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杰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它立足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旨在解決鄉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鄉村地區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解決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心。農村職業教育由于能夠有效促進農民人力資本積累,提高鄉村內生發展動力,成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突破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一方面為農村職業教育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對其提出了諸多新課題和新要求。進入新時期,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農村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何等角色?什么樣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更有利于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又對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提出了哪些改革訴求?為增強農村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我國政府在制度和政策層面應該給以何種支持?上述問題在江蘇理工學院馬建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的著作《鄉村振興與農村職業教育變革》中得以深刻剖析和解答。
該書以鄉村振興為背景,分四編九章全面審視了新時代農村職業教育的“實然狀態”和改革的“應然之舉”,并展望了未來農村職業教育的“應然之變”。具體而言,第一編論述了鄉村振興給農村職業教育帶來的發展機會和現實挑戰,并基于城鄉融合的趨勢從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管理機制、辦學機制、政策體系等方面建構了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框架。第二編立足時代要求,多角度探討了農村職業教育的服務定位和功能轉向,提出了相應的功能實現策略;剖析了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與價值追求,并基于“后扶貧時代”貧困治理的特征與困境,重構了農村職業教育貧困治理的邏輯;研判了我國當前尚可能處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境遇,探討了農村職業教育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為與能為之舉。第三編是全書的重點,立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需求,建構了縣域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并從政府、院校、企業和社會層面全面架構了縣域農村職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探討了城鄉融合提出的時代背景與特征,在指明現有農村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明確城鄉融合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分析框架和形成路徑;論述了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特征,搭建了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的組織框架,并從外部的政策配置,內部的協商機制、文化同構、制度創新等方面指明了共同體的運行機制。第四編系統梳理了農村職業教育政策,剖析了政策特征、政策變革的動因、政策產生的積極效應與不足之處,并進一步指出鄉村振興人才培育政策的變革取向。
該本著作具備如下四大亮點:一是聚焦時代問題,立意深刻。該書立足鄉村振興這一時代背景,回應了三農問題、精準扶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城鄉融合等時代問題,以農村職業教育為突破口進行探索,并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謀劃農村職業教育體制機制變革,視角新穎獨到。二是論述全面,鞭辟入里。例如,在剖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功能定位時,作者全面探討了農村職業教育服務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業農民工、鄉村精英等多類群體,在分析不同群體面臨的培育培訓問題基礎上構建了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培訓支持體系。三是兼具學理性和決策參考性。該書有效借鑒了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以人力資本理論、共同體理論、多源流理論、推拉理論等為支點深入剖析農村職業教育問題的同時,構建了理論分析框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不僅提高了研究理論品味,也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據。四是立足實踐調查,理論聯系實際。該書除了以適切的理論作為分析基礎外,還結合課題組的實踐調研發現進行綜合論述,有理有據,具有可信度。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關注三農問題,從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的同仁不妨閱讀一下這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