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萍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多元化的戰略已變成一種趨勢,公司多元化發展戰略帶給企業的是積極的效應還是負面效應?對于房地產上市公司而言,是繼續堅持房地產業務,還是選擇多元化經營模式?如果選擇了多元化經營模式,那么對于房地產而言,又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多元化發展?本文基于恒大事件的爆發,剖析恒大高負債情況下的多元化戰略發展,帶來的負面經濟效應,給予房地產行業應該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建議,進一步擴展市場業務,從而達到企業增值的目的。
一、引言
1980年前,我國不存在商品房,那是一個公有住房的時代。但伴隨著改革開放,房地產正式成為一個行業,自此進入了房地產萌芽發展階段。20世紀以來人們對自有房產的訴求不斷增加,房地產行業的急劇擴增。2015年后,拉開房地產去庫存的序幕,政府再度進行調控:實施重新限購限貸的政策。此時房地產商在面對房地產行業增速放緩的現狀,房地產商將目光投向了其它新興增長行業,試圖擴張其經營范圍,實現企業多元化,謀求行業紅利,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
多元化發展本是一個有利于行業增強企業實力,但為什么恒大在多元化發展戰略上不但不能實現企業的增值,反而把企業推到風口浪尖,瀕臨破產?本文從恒大事件的爆發,分析恒大在面臨高負債的情況下依舊堅持選擇多元化戰略帶來的財務影響,希望能警醒“高負債”企業的 ,也為房地產行業轉型多元化提供相應的建議。
二、恒大案例介紹
1.恒大簡介。中國恒大集團(03333.HK)于2009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在上市之初,恒大就著手于多元化戰略布局。截止目前,恒大集團在旗下擁有恒大地產、恒大汽車、恒大物業、恒騰網絡、恒大科技、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冰泉等八大產業。即使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恒大在2020年還是交出了漂亮的財務報表,據2020年的財務報告顯示:2020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072.48億,2019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4775.61億,同比增長6.216%,凈利潤314.00億,本年度核心利潤為人民幣301.3億元,但恒大為什么又會面臨到期應付票據不能兌現,出現債務危機呢?
2. 恒大多元化動因分析。①政策導向。住房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黨和政府密切關注的要點,為了切實保障民生,對房地產行業,政府也不斷管控。自2016年開始限貸、限購之后,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進一步表明了中央政府調控房價的決心。面對房地產行業增速變緩的趨向,恒大一方面要響應政策,另一方面要謀求新的利益增長點,于是將目光轉向了多元化戰略。②市場地位。面對房地產行業的增速變緩,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趨于有限,那么此時企業就面臨新的抉擇點,要想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迫切要尋找出一條新利潤增長點來帶動企業的長期發展。恒大基于房地產行業以達到龍頭領先地位,在房地產行業已經占有一席之地便想搶占先機,先于其它房地產行業進軍其它行業。恒大認為多元化戰略率先推行,有利于搶占市場地位,可以在一領域率先建立市場地位,成為行業帶頭人,以此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③風險分散。恒大前期以擴張性戰略占據房地產行業龍頭,在高負債的背景之下,恒大期望推行多元化戰略來降低自身的財務風險。恒大認為多元化戰略可以將自身的市場風險分散化,在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自己若如不跟上多元化腳步,自己就會落后于競爭對手,當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失敗者會有被淘汰出局的風險。因此,恒大選擇多元化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分散經營風險。
3.恒大財務風險分析。早在2020年8月央行、住建部就已經約談12家房地產,提出融資三條紅線。緊接著11月,金融機構收緊貸款,終端銷售持續降溫,恒大現金流壓力不斷加大。恒大的擴張性戰略模式在短期使得恒大獲得甜頭,但是其高負債也逐漸成為“恒大事件爆發”的隱患。近些年來恒大沒有著力解決其高負債的狀況,還不斷發展自己的多元化戰略,拿著借來的錢,不斷投資于其他領域,以期望分散高負債下的財務風險并獲得多元化的收益。且不說多元行業下,是否能真的分散經營風險,但就恒大投資的八大領域能否回籠資金呢?
房地產行業本身具有局限性,其存貨的周轉性低,從恒大2016年-2020年的財務報表的存貨項目可知,2016年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例59.46%到2020年的74.21%,這5年里存貨增長了25%,從恒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從2016年的18.02%-2020年的8.42%,5年來降低了53.27%,這從側面反映出恒大的庫存存貨的積壓,其中商品房是房地產存貨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房價的居高不低,其商品房不能很好出售,那么流入企業的資金收入也是有限的,貨幣資金的回籠速度緩慢,長此以往使得恒大出現資金的短缺。既然從銷售商品房來獲得流動資金的路行不通,那為了維持恒大自身的經營和多元化戰略,恒大選擇了對外借款的道路。
一般來說流動比率在3左右較好,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起碼要有3倍的能力,去償還短期負債,從2016年—2020年恒大流動比率從1.52下降到1.26,這表明了恒大欠錢能夠及時還上的幾率較低,償還債務的能力水平逐漸下降。
房地產行業速動比率1.5是比較合適的,從 2016年恒大速動比率為0.62到2020年速動比率下降到0.33,這說明恒大資產的流動性差,能夠立馬變出現金去還債的能力差,也就是說恒大公司還錢的速度極其慢。再者面臨存貨的積壓,且存貨大多數為商品房,房價的高漲,使得恒大存貨不能及時變現,多元化的戰略下,勢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多元化產業,那么投資的錢從哪里來呢?恒大投資多元化領域的錢絕大多數來源于借款。其中以銀行借款為主,恒大背負著高額的借款利息費用,在如此高額的利息費用下,還不斷擴大其投資領域,擴展其多元化,這樣很容易造成資金的緊缺,恒大有可能面臨著投資的錢打水漂,到期的本金及利息支付不了,造成恒大資金斷流,恒大事件的爆發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從2016年—2020年的財務報表可知,恒大在2019年短期借款高達:3721.69億元,應付賬款及票據高達: 7176.18億元,在2019年,恒大在背負高額債務的同時,還不斷收購其它公司,以期望不斷拓展其多元化面對如此巨額的負債壓力,恒大不但不減少投資,反而擴大其債務規模,不斷將借來的資金投入其他行業,2019年,恒大收購了多家公司,這將無疑是大大增加了恒大的負債。
綜合來看:恒大高負債的時候還采取多元化戰略,投資了大量的金錢,卻沒有得到可觀的報酬,這加劇了恒大資金的緊張程度,多元化沒有緩解恒大資產的高負債狀況,反而使得情況越演愈烈。
三、房地產企業多元化建議啟示
恒大高負債下的多元化戰略值得房地產行業乃至所有的行業都應該深深的反思,高負債真的好嗎?長期的高負債是一個潛在性的風險,終究是會爆發,恒大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加快了恒大的財務危機顯露。企業應該好好的反思高負債背后的潛在風險,帶給企業的危機能否承受。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風險還會引起金融風波乃至波及社會的穩定,房地產行業多元化戰略投資還得謹慎行事。
1.術業有專攻,不可盲目的進軍多元化。恒大的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地產方面,面對地產行業周轉速度慢,資金回籠緩慢的特點,恒大存貨過多,不能及時銷售,使得資金回籠過慢。恒大這些年不斷投資多元化,領域涉及的面太廣,但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的多元化,沒有結合自身高負債的實際情況。這不得不使得房地產業進行反思,為什么要多元化?自己手中的自由資金有多少?什么行業有前景?建立多大的公司規模?主打的消費人群定位?相關方向的專家與人才智囊團的建立與否?等等。因此,進軍其它行業,優先考慮自己的資金充足問題,負債情況。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以及領域實力來選擇什么樣的行業進行投資,切不盲目擴張領域。
2.優化資本結構,避免高負債情形。“不要拆東墻補西墻”,高負債的背后其實隱藏著巨大的財務風險,恒大面臨的票據到期不能支付本金及利息,還不了到期的銀行借款本金及利息,拿著僅存的資金去投資其它領域。當然企業選擇在進行多元化經營之時,企業在新進業務領域擴張中會急需大量的資金支持,此時,企業大多數會選擇高負債經營。然而過高的負債水平不僅會使企業償債風險加大,還意味著企業大量的經營成果將會被用于償還債務,同時相關財務指標惡化還可能限制企業未來進一步融資的能力,削弱企業應對未來行業及宏觀環境變化的能力。
3.擇優進行多元化,優化資源配置。當然,面對房地產增速放緩的不可改變的事實,房地產行業也不能一成不變的“死守家業”,應該尋求一條適合自己的方向。那怎樣來尋找出這樣的方向呢?這就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優勢和潛在的消費者市場前景進行分析。有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去擇優選擇,當然我們不能否定行業的前瞻性,可能當前時點不賺錢,但是再過十年可能有不一樣了,這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者進行一個風險把控。如果企業本身債務就多,那就不適用于投資期長,回報低的行業,一旦投入這種投資期長,回報低的行業,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使得資源的錯配與浪費,影響企業的發展進程。因此,多元化經營背景下,企業應擇優進行多元化,優化資源配置。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