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華
(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33)
R&D經費投入是科技活動經費重要的來源,是提高一個國家或地區核心競爭力,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關鍵。R&D經費投入總量及其結構特征,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創新活動狀況和發展態勢的主要指標。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R&D經費投入呈先降后升趨勢,2016-2018年間是下降態勢,最高下降幅度達10.16%,然后在2019年又快速增長,漲幅達29.03%。對比“十二五”年末,2019年吉林省R&D經費投入總量為148.38億元,增長4.94%。“十三五” 期間的R&D經費投入平均增長速度為1.21%(按當年價計算),低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現價計算4.02%)。
R&D經費投入強度是指R&D經費支出占國內(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是當前普遍采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活動規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標,能更簡便、準確地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投入在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
表1 吉林省R&D經費支出和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2015-2019年)
圖1 吉林省R&D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2015-2019年)
“十三五”以來,吉林省R&D經費投入強度呈先降后升的趨勢,2016-2018年是下降趨勢從1.34%降到了1.02%,2019年有所回升達到了1.27%,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但是還是低于“十二五”末年0.14個百分點。
表2 吉林省R&D經費投入強度(2015-2019年)
2019年吉林省R&D經費投入占全國的比重為0.67%,比上年提升0.09個百分點,所占比重在全國位于22名,位次提升3名;R&D經費投入強度為1.27%,比上年提升0.25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6個百分點,位于全國第20名,位次提升3名。在東北三省中,高于黑龍江省,與遼寧省比有一定差距。
表3 R&D經費投入強度東北三省對比(2016-2019年)
吉林省“十三五”期間,2016-2018年全省的R&D經費投入是下降趨勢,占全國比重降幅也比較大;R&D經費投入強度也從2016年的1.34%降到了2018年的1.02%;2019年R&D經費總量的投入和投入的強度在全國的位次都有所回升,但是在全國的地位仍是沒有達到“十二五”末年的狀態。這和全國整體的發展態勢有關,在大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十三五”期間,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發展快速,西部地區和東北三省相對發展滯后。
表4 吉林省R&D經費支出總量和投入強度(2015-2019年)
圖2 吉林省R&D經費支出占全國比重(2015-2019年)
圖3 吉林省R&D經費投入強度及位次(2015-2019年)
R&D活動的執行部門主要是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表5可以看出,“十三五”以來,吉林省R&D經費投入最高的是企業,科研機構次之。
2019年,吉林省148.38億元的R&D經費支出中,科研機構的R&D經費投入為46.16億元,占總量的36.11%,2015-2019年年均增長速度為12.31%;高等院校的R&D經費投入為28.59億元,占總量的19.27%,年均增速為5.97%;企業R&D經費投入為71.71億元,占總量的48.32%,年均增速為-4.87%。
雖然企業R&D經費投入總量仍是最高,但卻是逐年下降趨勢,平均下降幅度為4.87%。企業作為R&D活動執行部門的經費投入走勢呈震蕩曲線,“十三五”初年最高達到91.76億元,之后的兩年呈下降趨勢,2018年更是創了新低,為57.5億元,2019年又大幅回升達到了71.71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3.27億元;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R&D經費投入每年基本上是穩步增長,2019年,比“十二五”末年增加17.14億元,增長了59.06%;高等院校比“十二五”末年增加了5.92億元,增長了26%,高等院校R&D投入資金的增長速度整體略低于科研機構的增長速度。
“十三五”期間,從R&D經費投入總量占比看,企業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19年降至48.32%,比“十二五”末年降低了13.59個百分點,科研機構占比逐年增加比“十二五”末年上升了10.59個百分點,高等院校的占比和“十二五”末年相比也上升了3.23個百分點。通過“十三五”期間按執行部門分R&D經費投入總量和占比情況的對比,可以發現,吉林省企業的R&D活動不活躍,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由于企業擁有大量的資金和廣闊的市場,所以如果企業的R&D活動不活躍會直接影響吉林省R&D投入強度。
有研究表明,R&D活動是高投入 、高風險、高回報的經濟活動, 從研究機構的技術創新成果到產業開發是不同的兩個環節, 技術創新和技術的產業化是由兩個不同性質的主體完成的,完成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有企業內部交易和市場交易兩種不同的交易方式。政府所屬研究機構的技術成果產業化是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產權交易, 屬于市場交易, 其交易成本大于企業內部交易成本, 不利于技術成果產業化。企業作為R&D執行的主體是促進技術成果產業化的較好制度安排 。所以,企業作為 R&D執行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要加大吉林省R&D投入強度,勢必要加強企業的R&D經費投入。
表5 吉林省R&D經費按執行部門分情況對比(2015-2019年)
圖4 吉林省R&D經費按執行部門分占比(2015-2019年)
從R&D投入的地區分布看,在吉林省9個地市(州)中,省會城市長春市2019年R&D經費投入總量為120.75億元,占全省比重81.39%,吉林市為13.85億元,占全省比重9.33%,其他剩余7個市(州)全部R&D投入占比不到10%。而且這種分布并不僅僅是2019年,從圖5可以看到2015-2019年,每年的R&D經費分布基本是長春市占絕大部分,其次是吉林市,其他市(州)基本上每年全部加起來占比都不超過10%。由此可見,地域性差異顯著是吉林省R&D活動的一大特點,直接影響著整個吉林省的R&D經費投入水平。
圖5 2015-2019年吉林省R&D經費支出(按地域分布)
R&D活動按類型分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統稱為科學研究,屬于探索性的、理論研究范疇,試驗發展是利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際經驗所獲得的現有知識,發展新的技術,使已有技術更完善或在新的領域應用。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R&D活動主要以試驗發展為主,基礎研究投入總體有上升趨勢。
2019年吉林省148.38億元的R&D活動經費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為20.22億元、31.49億元和96.6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63%、20.37%和33.08%;按活動類型比例分布為:基礎研究占13.63%,應用研究占21.22%,試驗發展占65.15%。
從圖6中可以看出相比“十二五”末年,吉林省基礎研究經費在R&D經費支出總額中所占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比2015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2017-2019年平均占比保持在13.6%左右;應用研究經費投入整體來說變化不大,2019年比2015年所占比例提高了1.61個百分點,2016-2018年間是緩慢增長態勢,2019年略有下降。
表8 2015-2019年R&D經費投入(按活動類型)
圖6 2015-2019年吉林省R&D經費投入(按活動類型分占比)
吉林省從事基礎研究的主體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企業對于基礎研究的投入較低。2019年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經費共投入19.56億元,占全部基礎研究經費的96.72%,其中高等院校占70.99%,科研機構占25.73%,高等院校的基礎科研實力地位凸顯;企業的基礎研究經費投入為0.17億元,僅占全部基礎研究經費的0.85%,低于國家的平均水平(3.8%)2.95個百分點。不過,從“十二五”末年至2019年的發展趨勢來說,吉林省企業的基礎研究經費總量呈緩慢增長態勢。
表9 2015-2019年吉林省基礎研究經費(按執行部門)
圖7 吉林省基礎研究經費按執行部門分占比(2015-2019年)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企業R&D經費支出中政府資金的占比,在前3年(2016-2018年)一直維持在5%上下,2019年有了大幅的提升(見圖8)。
2019年吉林省R&D經費支出中來源于政府資金的總量為85.71億元,投入到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資金分別為21.58億元、44.58億元和17.99億元,分別占比為25.18%、52.01%和20.99%。從圖8可以看到,政府資金投入到企業的份額在2019年明顯增多,所占比例比上年提高了20.97個百分點。
圖8 吉林省R&D經費中政府資金按執行部門分占比(2015-2019年)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是衡量企業創新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驗表明,若這一比例低于2%,企業創新將難以維持,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技術產業高于6%。這一指標也是我國科技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科技創新指標,《“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2020年目標值為1.1%,2019年達到了1.31%,已經超額完成。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雖然也是上升趨勢,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相差甚遠,更是和東部發達省市差距巨大。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除了2017年略有降低,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勻速穩定的增長態勢,2019年所占比重已經達到了0.52%,不過仍與國家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
表10 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情況(2015-2019年)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低,再一次用數據說明吉林省即便是具有一定資金規模的企業,對R&D活動都不是很重視,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投入到R&D活動的資金有限,參與創新的積極性不高,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對吉林省總體的R&D經費投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通過以上對吉林省R&D經費投入現狀及活動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存在R&D經費投入總量及強度過低,企業R&D活動不積極,地域性R&D投入差異顯著等問題。R&D經費投入和GDP互為雙向因果關系,但是影響程度不一樣,科技創新活動是從研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及產業化一步步達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為了不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為了更好地推動吉林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理地規劃吉林省 R&D 投入是關鍵。
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科技的需求不同,當經濟處于技術引進、仿制階段時,R&D投入強度不足1%,而當經濟進入自主創新為主階段時,這個比值將超過2%。2019年吉林省的R&D投入強度為1.27%,遠低于全國2.23%的平均水平,和發達省份相比差距更大,由此可見吉林省R&D活動距離以自主創新為主的階段還有很大距離。自主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那么為了加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促進吉林省經濟增長,縮短吉林省與全國平均水平和發達省份的距離,就需要科學合理的增加R&D經費總量的投入,加大R&D投入強度,從而逐步地增強吉林省自主創新能力。
由于吉林省R&D活動的地域差異性,長春作為省會城市占有著全省近80%的創新資源,存在著長春強則吉林省強的現象,那么就要充分發揮長春的引領作用,帶動其他地區協同開展科技創新,發揮每個地區的特色優勢,加強資源合作,努力提高現有產業的創新,改善R&D活動的社會環境,從而共同提高吉林省的R&D發展水平。
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但吉林省開展R&D活動的企業并不普遍,2019年吉林省全省被調查的4301家規模以上的企業中,只有354家有研發活動,僅占全部企業數的8.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僅為0.52%,兩項指標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企業R&D活動的這種狀態勢必影響吉林省區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為了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就要幫助企業樹立長遠的戰略眼光,解決企業創新中遇到的資金問題,落實和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對R&D投入的優惠政策充分落實,加強宣傳,激發企業對創新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其充分認識到自主創新對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其建立完善的創新發展體系,積極主動地從事創新活動,加強R&D投入。
由于基礎研究不同于以市場為導向的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其成果難以直接向市場轉化應用,并具有投入周期長、投入風險大、投入收效慢等特點,企業及資本市場對基礎研究投入動力不足。企業具有的連接技術市場和經濟市場的雙重屬性,為了充分發揮其聯動作用,政府部門要重點投入資金扶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高校合作,更好地利用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研資源(高級人才、重點實驗室等),努力提高研發投入的使用效率,保障基礎研究持續穩定開展,構建起長期穩定的基礎科研體系,進一步推動吉林省基礎科技創新。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R&D經費投入總量及投入強度相較于“十二五”末年有所下降,與全國平均水平比差距較大。吉林省要想完成“十四五”制定的研究與試驗發展年均增長8%的目標,就要遵循R&D活動的發展規律,按照吉林省“十四五”戰略發展需求,合理配置資源,加強R&D經費投入,提高R&D資源使用效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