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廣州商學院 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70)
高等教育都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角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思政教育之外,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時也會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專業課程的德育沒有形成系統性,這就導致德育在專業課教學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隨意性,不利于人才培育。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1]。高校對于課程思政越來越重視,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各高校紛紛就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研究,對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進行挖掘和教學設計。
《企業戰略管理》是市場營銷專業基礎必修課,課程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是學生理解公司戰略的基礎,也是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的重要基礎,如何設計課程思政目標及課程思政體系,并將其融入教學過程,在進行專業教學過程中達到德育目標至關重要。本文從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思政體系設計、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如何融入課堂等進行研究,達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
《企業戰略管理》作為基礎必修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課程以理論為主,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和評價制度的影響,教師習慣于授課過程中以知識傳授為主,忽略了該課程授課中的育人環節,這對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不利。因此,《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必須要進行體系設計,這樣才能夠使不同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了解課程的思政目標、思政元素,并能夠與課程有機結合。而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體系設計應該包含以下環節。
教學大綱是教師授課過程中的基本綱要,因此在教學大綱撰寫過程中,授課教師可進行討論,設置思政目標和教學要求,保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德育有據可依、有的放矢。培養學生具備堅定認識到戰略觀的重要性,能夠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價值觀看待問題,不斷創新、勇攀高峰,堅定的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使命擔當。
教學大綱中課程思政目標的實現,需要具體的實施方法,而教案編寫過程就是課程思政融入的過程,當授課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雖然要達到的課程思政目標相同,但是可以有自己的實施方法,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性強,可以采用案例結合思政元素的方式融入,也可以采用視頻資料,對比分析等方法組織課堂,最終實現思政教學目標。
另外,如果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找到合適的思政案例進行理論講解,這種方式是理論和思政教育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甚至可以啟發學生自己思考,案例帶給學生的啟示,達到相應的思政目標。
由于每門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考核,不可能如每學期的教學評價一樣單獨設置評價體系,該目標就需要在課程考核中進行評價。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考核方式一般為考試,也就是以試卷的形式考核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在出試卷時,除了基本的客觀題之外,還有一些主觀案例分析題,所以設置有課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分析,問題設置也可以在考量理論知識的同時,涉及一些對思政問題的思考,讓學生自由回答,并在閱卷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回答來評價其課程思政目標的考核。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平時表現來衡量與評價,如在平時讓學生小組自評,寫心得體會等,根據寫作質量評分[3]。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育人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思政課程和輔導員等的教育,還應該貫穿到專業課程中,專業課程除了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之外,還需要進行價值引領,真正實現育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筆者在進行企業戰略管理教學過程中,通過與授課教師探討、深入挖掘推敲和思政教師交流等方式,總結了企業戰略管理的課程思政目標、思政內容、融入點(見表1)。這對于授課教師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思政點的融入。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案例分析、視頻教學、翻轉課堂、課堂討論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課程思政設計。例如在進行戰略概念講述時,可以播放電影片段,如《八佰》,讓學生思考該故事發生時,四行倉庫無法堅守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堅守,讓學生思考當時的戰略選擇,理解戰略的概念?;蛘咄ㄟ^讓學生提前閱讀《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讓學生理解戰略的選擇和概念,同時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意識。在講述企業社會責任時,讓學生在學習企業的社會責任時,引導學生也要意識到自己成長為有責任擔當的人。也可以翻轉課堂的方式,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講述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企業,分析該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意識到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李文佐等[6]總結課程的思政教育可以從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等方面總結思政融入點。本文結合《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內容,從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職業素養教育三個方面對課程思政教育進行了歸納總結。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蘊含辯證唯物主義的哲理。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使學生可以用辯證法看待和處理問題。在講述公司層戰略時,公司層戰略發展包含多元化戰略,企業多元化發展一般會采用相關多元化,學生可以理解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念看待事物。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蘊含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國際化戰略,讓學生意識到我國優秀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國企業的崛起過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中的提升。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蘊含職業素養教育。大學生除了日常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和能力培養之外,還需要其他職業素養教育,包括日常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競爭意識等,這些能力都是隱形的,需要日積月累培養,每門課程都在其中發揮作用,最后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小組作業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和團隊意識,同時通過企業戰略推進方式中的聯盟、兼并等,讓學生意識到競爭和創新的重要性,逐漸形成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思政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發展,信息化技術進步,線上課程也越來越多,企業戰略管理在授課過程中實行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一部分內容會讓學生在慕課中學習,課堂教學中以案例結合理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挖掘和思索課程思政,也要根據教學效果,不斷反思和改進,及時更新或者挖掘新的思政元素,并如何授課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學相長,也使課程思政具有了持續性。
課程思政作為新的教學理念,作為應用型高校,部分教師對其理解尚不深入,不清楚怎么把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中。要真正實現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在專業課中講思政內容,還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理念的及時更新。在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與時俱進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進行思政融合。另外,各高校也要及時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及建立相應的課程思政整體教學體系和激勵體系,才能真正實現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