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群 陳俊龍,2
(1.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經濟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2.東北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9)
隨著各類環境和社會問題的凸顯,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社區作為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之一,其與企業的關系也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點,由此產生了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什么是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對于自身、社區和其他主體而言會產生什么影響呢?目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在履行的過程中面臨什么問題和挑戰?又將如何促進企業更好地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從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入手,分析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特征、功能作用和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推動戰略性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促進企業和社區協同發展。
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為促進社區發展和改善社區環境而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具體包括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推動社區經濟增長和提高社區整體福祉等。要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研究,先要對社區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概念進行分析。
對社區目前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界定:一種是通過心理特征進行界定,將有共同目標和利害關系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團體稱為社區;另一種是通過地理特征進行界定,將共同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人群稱為社區[1]。此外,還有一些新興社區的出現,例如依托信息技術的虛擬(品牌)社區、基于旅游情境的旅游社區和位于農業創業風口下的農村社區等[2]。隨著社會和環境問題凸顯,尤其是21世紀以來,Porter和Kramer提出的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得到了廣泛認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逐步成為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3]。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來進行有效的市場競爭,并通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信號理論在社區中發揮重要作用。
社區為企業提供土地、勞動力、技術和資本等要素,甚至是市場需求和外部環境。企業對通過納稅、保護環境、慈善捐贈等來履行對社區的社會責任[4-5]。但是企業承擔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并非完全出自公益目的,而更多是為了企業的戰略發展布局。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業的義務,而逐漸發展成為企業的戰略手段。通過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不僅可以滿足社區的更多需求,而且可以更優先從企業需求出發,助力企業建立競爭優勢、樹立良好形象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因此,對于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十分有意義。
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以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完全是自愿行為,是企業回報社會的重要表現。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既不是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私利行為,也不是社區的強制要求。此時,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處于初級階段,而且更多是個體行為。第二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社會利益理論興起,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作為考慮社會利益的重要表現形式開始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身于社區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也得到了規范和發展[6]。第二階段更注重對社區和企業關系的研究。第三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出現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社區作為利益相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開始將社區與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聯系在一起進行分析。第四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相繼出現了社會責任、社會資本等理論,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進入新階段[7]。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進入了戰略性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階段,企業的社區型社會責任行為體現的是對企業發展、社會和諧和環境保護等的全面戰略性規劃[8]。具體到我國,則是以改革開放為界進行劃分。改革開放以前,企業在指令性計劃下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效率較低;改革開放以后,企業基于股東價值最大化承擔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績效提高,但是存在“偽社會責任行為”。21世紀以來,我國企業也借鑒融合外國的先進理論和實踐經驗,將戰略規劃納入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決策考慮之中。
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還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類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突出特征,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2.1 參與主體多元化
企業是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參與主體,其他參與主體還包括社區居民、社區同行、社區組織和政府等[9]。因此,企業要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協調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協力促進企業和社區的發展。此外,鄉鎮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等這些與社區聯系較為緊密的企業,在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2.2 影響因素多樣性
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受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管制和政策支持是推動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力量,并且制度環境與社區環境存在相互作用。良好的制度環境會推動社區環境建設的穩步推進,和諧的社區環境會使得制度環境向好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也會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產生影響,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使得人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高層次化。此時,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感知和認同都會增強,從而促進企業積極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文化的影響在跨國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時最明顯,文化的沖擊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很大影響,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可以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合法性,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此外,還有企業內部的一些因素會對企業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產生影響,例如高管特質、員工特征、治理結構、企業文化等。
1.2.3 履行方式多層次
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微觀包括慈善捐贈、贊助活動、志愿者服務、協同合作等方式,宏觀包括單向履行、合作履行和全面履行等方式。單向履行是企業單方面進行的,完全是企業面向社區履行社會責任;合作履行則是企業與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實施社會責任,雙方是友好互動關系;全面履行則是企業通過與同行、社會組織和政府等進行合作,共同推動社區發展[9]。通過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社區文化營造等形式開展,從社區衛生服務、社區物業、社區銀行、社區養老等方面具體實施。
1.2.4 履行績效多維性
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會產生多個維度的績效。從企業績效而言,首先是合法地位的建立,建立合法地位便可以充分利用社區社會資本來謀求企業發展;然后是生產運營的順利進行,使交易成本降低和消費市場擴大;之后是貫穿整個過程的人力資源質量的保障和提升,最后是企業收益的增加和可持續。此外,還會產生社區績效。社區衛生醫療水平提高、居民就業率增長、社區經濟發展等,并且社區績效在不同國家、行業和企業會存在一定差異。
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會對企業自身、社區甚至是整個社會產生的影響,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對于企業的基本假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個假設雖然有其片面性,但是也揭示了企業的本質。因此,企業的行為很多也是圍繞這一目標出發的。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可以擴大消費市場,這可以增加企業收益。同時吸收優秀人才和塑造良好形象,并且進一步獲得社會資本,降低人力成本、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等。因此,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實現企業利潤的增加。此外,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是有利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通過過度利用社區資源和破壞社區環境,雖然可以實現短期的利潤最大化,但是長期看來會限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反之,通過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可以實現資源的良性循環和環境的有效保護,從而推動企業在長期可持續發展[10]。
第二,推動社區和諧發展。對于社區而言,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增加就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企業履行社區型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就是對教育、衛生保健和環境加大投入,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為社區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進而解決社區的就業問題;而對于衛生保健的關注,可以使得社區居民可以享受更為方便的醫療服務,提升幸福感;環保投入一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現在全球環境問題不斷凸顯,企業的這一行為可以充分支持社區的環境保護。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會顯著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如推動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11]。
第三,高效利用社區社會資本。企業社區社會資本是企業與社區的聯系以及通過這種聯系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它包括關系網絡、信任和規范三個方面,它們都會對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產生影響。社會資本可以促進協同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產生正外部性等。三種形式的社會資本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來源,社會資本越多,企業履行動力越強[12]。進一步地,培育和維護社區社會資本,是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進而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13]。社會資本與企業研發支出的有效性正相關[14]。社會資本對于社區治理績效有促進作用。社區社會資本可以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的互動,產生積極影響,提高社區凝聚力。企業通過高效利用社區社會資本來提高社區發展的有效性[15]。
第四,加強企業與社區居民、社區同行和政府等良性互動。企業承擔社區型社會責任可以使得社區居民提高其對企業的信任感和認同感,同時企業也可以借此更好地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制定更符合社區實際的銷售和管理計劃。政府是企業的監督主體,企業主動實施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會使得他們與政府建立友好關系,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多的機會。社區同行是指位于同一個社區銷售同種商品或者提供同種服務的企業。社區同行可以增加企業的社會責任參與和社會責任支出[16]。通過與以上三者的良性互動,企業可以準確地掌握顧客需求、資源和勞動力市場以及競爭環境發生變化,支持企業的戰略制定和實施。社區居民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關者之一,他們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會對企業與社區的關系產生影響。多元協同式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是更為有效的方式。具體而言,除了企業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之外,社區居民、社區同行和社區組織甚至是政府需要參與其中[17]。
本文從中國企業面臨的三種情境對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跨國企業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日益重要,生產活動超越國界和文化,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合法性是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制度壓力、同行競爭、利益相關者期望等也有所不同。對于企業而言,除了面對合法性壓力之外,社區居民對其社會責任滿意度和認同感也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響其社會責任的效度,因此與當地社區建立友好關系十分必要[18]。跨國企業需要對社區內外環境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文化是他們需要重點考慮的,以進行平等對話和實現合作共贏。企業要增強自身開拓全球市場和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充分重視與當地社區友好關系的建立,因地制宜制定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實現協同發展。目前缺乏有效溝通和達成共識的機制,強調政府主導或者是市場主導,社區居民滿意度較低,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
新冠疫情期間,社區與企業緊密聯系,企業在推動社區重啟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很多企業向社區免費提供產品和服務,幫助社區渡過難關。例如捐贈抗疫物資、宣傳防疫知識和保障疫情期間的就業等。新冠疫情使得企業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從社區社會資本理論出發,企業可以獲取經濟性和社會性資源;從利益相關者理論出發,企業通過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獲得社區利益相關方的關注和認同;從制度理論出發,企業在疫情期間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是響應政府號召的行為,可能會產生尋租效應,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優惠補貼等[19-20]。在新冠疫情期間,企業通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可以限制疫情擴散,并營造較好的商業環境。如何將社區公共健康與企業生產經營聯系起來,成為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新研究內容。
虛擬社區作為新興形式出現,使得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面臨新的挑戰。虛擬社區更加注重技術性和差異化,履行這樣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需要更加深入分析和考慮。居民需求多樣化、復雜化和碎片化,是企業在新時代履行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21]。虛擬社區為企業的產品宣傳和營銷推廣活動提供便利,使得企業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傳播及時并且范圍廣泛,有效提升品牌價值。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展與虛擬社區相關的社會責任行為,但是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和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依然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22]。
為了應對新情境下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如下建議:
對于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制度化和組織化的溝通渠道建設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使得居民、社區同行和政府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中去,提高參與度和組織性。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需要以企業為主體,社區居民、社區同行、社區組織和甚至是媒體和政府的協同參與。無論是企業員工還是社區居民,都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意識[23]。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其他參與主體了解企業的關于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戰略規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此外,其他參與主體的訴求和期望也可以通過溝通機制反饋給企業,使得企業的戰略性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中充分考慮各個社區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提高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效度。
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動態的監督可以提高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實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社區居民應該更多了解動態現狀,充分利用非規范約束來監督企業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社區同行作為市場監督機制的重要參與者,要根據競爭對手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履行情況,調整自身發展戰略,實現對競爭對手的監督和推動,整體提高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的綜合績效。鼓勵和宣傳正向的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引入動態的榜樣示范和監督懲罰機制,推動企業更加自覺自愿地履行社區責任。此外,政府則應該從對企業社區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干預控制逐步向自愿引導轉變,增加平等互惠合作,降低企業尋租可能性[24]。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捕捉社區居民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和居民參與感,推動多主體協同發展。因此,搭建安全的信息化平臺,推動數字化社區發展是十分必要的[25]。通過安全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可以更好利用線上資源來履行戰略性虛擬社區型社會責任,實現時間和空間的高效組合[26]。并且數字化平臺可以逐步轉化成為政府的決策信息來源,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社區同行進行溝通和建立同盟的便利渠道。安全性需要企業加大技術投入,確保技術支持及時高效;還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推動多主體參與的安全的社區型社會責任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