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嫣 陳 昕
(1.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2. 廣東金融學院 創業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高校重要工作內容。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思創融合”既順應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需要,又體現社會主義文化與精神的傳承;通過“思創融合”,可以創新“立德樹人”路徑,實現協同育人,從而引領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為社會培養品學兼優且具有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堅持正確的立德樹人導向,積極推進“思創融合”協同育人,有效、高效地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已成為當前需要探討的問題。
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更是專門面向“思創融合”創業項目,開辟了“青年紅色筑夢之旅”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回信,激勵大學生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殷殷囑托更是充分體現了“思創融合”的要求。
許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學與實踐中積極推進“思創融合”,但是盡管“思創融合”在高校教育實踐中已卓有成效,“思創融合”理論研究卻滯后于實踐需要,未能為實踐提供充分有效的指導。通過中國知網檢索以“思創融合”為標題的文獻,僅有11篇,且皆為2019年之后發表的論文;檢索以“思創融合”為關鍵詞的文獻,也僅有15篇。這一方面反映了“思創融合”理論研究在數量與質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說明“思創融合”研究正處于開拓階段,未來存在巨大學術發展空間,而且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思創融合”。
在已有的思創融合研究中,相關文獻皆高度肯定了思創融合的重要意義與作用,能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1-9]。在思創融合實施方面,鄭雅菲[4]倡導強化宣傳引領,構建“思創融合”文化氛圍;陳維[5]建議創新立德樹人路徑,建立層級式思創融合協同育人體系;李靖、李儲東[9]指出思創融合要結合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形成“通識型-嵌入式-體驗類”三維教育體系;張明瑤[7]號召建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動態互動、共融共建的協同發展模式;常曉宇[6]強調思創融合要注重精神與品質的培養;陳升遠、趙宇[8]認為在思創融合實踐中還要學習與踐行工匠精神。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思創融合”要取得良好實效,必須助力于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又能堅持正確的立德樹人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時代所倡導的創業是基于創新基礎的創業,創新創業密不可分。創新創業意識是基礎,任何創新創業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的指導與支配下進行的(王章豹、黃馳、李楊,2019),創新創業意識強,能有效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皆是多元化的,需以多維度視角來系統觀察。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包括企業家意識、科學意識、商業意識、目標意識、問題解決意識、行動意識、協同意識、務實意識、責任意識、開放意識等多個維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包括機會認知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行動力、領導力、專業能力、學習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管理溝通能力、常識認知能力、風險承擔能力等。孔偉英、朱盼[10]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多元性,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影響因素也是多元化的,影響因素的多元性,意味著培育路徑的多樣化。何康、鄧曉、柳和生等[11]強調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育所起的重要作用。孔偉英、朱盼[10]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對培育創新創業意識也有重要作用。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融合,才能保障人才培養的方向性。立德樹人績效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健康人格、精神面貌、身體素質、美育素質、社會實踐等全面發展,就是體現為“又紅又專”。“思創融合”有助于正向促進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提升,而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又會進一步促進立德樹人績效,彼此間相輔相成。“思創融合”的核心要義在于協同,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緊密結合,是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抓手,思創融合實施體系包括三個層面的建設:教學科研體系、實踐體系以及輿情治理體系,三個層面協同共同培育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進一步提高。
2.2.1 教學科研體系
教學科研體系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可從4個方面實施思創融合: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創業研究。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課程包括《創新思維》《創業基礎》,課程內容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融入相關創業課程,作為講授創新創業方法與工具的底層邏輯與基礎,注意引導學生不僅掌握創新創業的“術”,更要堅持正確的思政之“道”。教學方式上要努力推行思政教育進課堂,但同時要避免機械化地為思政教育而生硬地進行思政教育,要注意貼合大學生的特點與興趣,多措并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思政教育能有效地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強針對專業教師的專項思政教育培訓與指導,增強專業教師的思政意識與思政素質,并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創新創業研究領域,更應鼓勵開展深度的思創融合研究,積極探索思創融合的機制與規律,積極探索思創融合的實施經驗,以便為思創融合實踐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理論指導。
2.2.2 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只有落實到實踐才會有效,實踐體系建設非常關鍵,可從4個方面實施思創融合: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指導、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服務。創新創業實踐方面,要鼓勵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要有格局與眼界,積極關注政策,積極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努力學習,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創業實踐離不開學校的創新創業指導,創新創業指導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念與榮辱觀,不能單純把創業僅僅視為唯利是圖的生意,要培養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創業實踐中運用。創新創業競賽對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有重要作用,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門開辟了面向大學生“思創融合”創業項目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經過幾年的實踐,日益受到學校師生的重視,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與引導作用,其他各類面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競賽應積極學習相關做法。創新創業服務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起著支持作用,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大學生眾創空間或孵化器,為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在學生創業團隊入駐等服務方面,應優先鼓勵“思創融合”類項目入駐,并給予重點扶持扶助,目的是體現政策引導。
2.2.3 創業環境
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可從價值觀傳播、傳媒傳播兩方面入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地廣泛傳播,成為廣大學生的共識。互聯網時代,傳播舉足輕重,必須與時俱進,有效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傳播內容要貼合大學生特點,傳播方式新穎有趣,多措并舉大力傳播“思創融合”。
“思創融合”響應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很強的針對性,能夠促進創新要素在新發展格局下更高效率地整合協同,并保持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思創融合”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立德樹人培養模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文通過對“思創融合”協同創新育人機制及其實施體系進行分析,有助于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政策,滿足高校教育立德樹人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