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斌 吳小妍
(廣西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當前,采取TMT引領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廣泛被企業采用,來自企業不同部門、領域的管理精英組成的TMT具有高價值、高稀缺和難以模仿性的特征,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戰略決策質量的高低常會關系到企業發展,而TMT作為企業戰略決策的主體,驅動其行為過程背后的因素是TMT認知。因此,探索TMT認知及其對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是TMT研究的核心主題。
Hambrick與Mason[1]于1984年提出了“高層梯隊理論”,這為TMT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石。高層梯隊理論提出之初就認為TMT決策行為背后的認知是戰略決策與企業績效的決定性因素[1]。但過去囿于研究方法和條件的局限,研究經歷了一個曲折而復雜的過程,從最初通過人口統計學特征來近似表達TMT認知[2],到直接從凝聚力[3-4]、沖突[5-6]、溝通等[7-8]團隊過程變量出發,來研究其對決策行為及企業績效的影響,然而研究結論眾說紛紜。究其原因,有學者認為沒有考慮情景變量的調節作用,為此,有學者加入了環境穩定性[9]、文化性[10]、國別[11]、團隊創新能力[12]、股權集中度[13]、管理自由度等[14]情景變量來嘗試破解上述研究困境,但TMT特征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仍未能獲得一致性結論。當然期間也有少量關于TMT認知方面研究散見于部分文獻中,如TMT注意力[15]、TMT認知風格[16]、TMT認知異質性等[17],但總的來說,經過30多年的研究探索,始終還是沒有打開TMT認知這個對企業績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黑匣子”。造成上述研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TMT人口統計學特征及其差異性并不能有效反映TMT認知過程[18]。驅動TMT行為過程背后的因素仍然是TMT認知,因而TMT研究還需重新回到TMT認知研究的關鍵點。因TMT認知界定、TMT認知動態變化特征難以刻畫等,因而研究需要找到一個有效的切入點。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研究取得了快速發展,而與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結合緊密的是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并且在有關團隊認知概念的描述中,共享心智模型是獲得最多關注和認可的團隊認知概念[19]。共享心智模型作為團隊認知的心理表征與團隊過程的動態潛結構,占據了認知研究的前沿地位,已漸成為解釋團隊效能差異、預測和提升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已有研究表明,TMT在企業目標和實現手段等達成的共識與企業績效正相關[20],而TMT在企業目標和實現手段等所形成的共識實質上是TMT共享心智模型內涵的體現。因此,TMT共享心智模型作為TMT認知的心理表征,有望解決TMT認知這個對企業績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問題。盡管TMT共享心智模型研究剛起步,并且其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也尚未形成共識,但以TMT共享心智模型表征TMT認知,探索TMT共享心智模型及其與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必將是TMT研究向縱深研究發展的核心主題之一,并且作為團隊認知表征的共享心智模型與虛擬團隊、任務團隊的績效關系方面的諸多研究成果,TMT共享心智模型是研究TMT認知的一條可行路徑。
TMT、共享心智模型的成果為TMT共享心智模型奠定基礎,目前有關TMT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MT共享心智模型含義相近的表述及相關研究、TMT共享心智模型的內涵結構研究、TMT演進機理及績效機制等研究,如表1所示。
TMT共享心智模型作為TMT認知的心理表征,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TMT共享心智模型可能是TMT認知研究的有效突破口,因此開展TMT共享心智模型的相關研究,TMT特征與組織結果關系不穩定的研究困境也將有望得到破解。但TMT共享心智模型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既有研究與以往的TMT認知研究一樣,還未深入觸及“過程”機制這一難題,盡管這個難題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團隊生命周期的視角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正如其他團隊一樣,TMT也有生命周期,并且隨著TMT生命歷程的演進,作為群體層次結構的TMT共享心智模型也將不斷發展變化,而揭示TMT共享心智模型的生命周期階段特征能夠反映出TMT共享心智模型的變化趨勢,進而可探討TMT共享心智模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
表1 TMT共享心智模型的現有研究層面
同時,TMT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會受到個體層面(如團隊成員人格特征及差異性)、團隊層面(如團隊任務及工作特征、團隊構成、團隊互動過程、團隊領導及團隊時間等)與組織層面(如組織制度、文化氣氛等)等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中,既有團隊人口統計特征等靜態前因,又有團隊互動過程等動力前因。而隨著TMT生命歷程的演進,與影響TMT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靜態前因相比,TMT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動力前因對其影響更為深刻,并且這些動力前因在TMT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會呈現水平的差異性,也正是這種水平的差異性驅動TMT共享心智模型變化發展并將呈現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結構特征,進而可能對企業績效產生不同影響。
綜上所述,基于團隊生命周期的視角,以TMT共享心智模型表征TMT認知,探討企業TMT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動因、結構特征及企業績效機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TMT戰略決策決定企業績效,而TMT戰略決策行為受TMT認知驅動,有效和成功的戰略往往要通過TMT之間認知的交互影響才能達到。作為TMT認知的心理表征,TMT共享心智模型已成為解釋TMT效能差異、預測和提升企業績效的重要內容和管理實踐的抓手,因而TMT共享心智模型是當今企業和學界發展無法回避的重要主題。本文針對TMT 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動因、結構特征及企業績效影響機制研究的缺乏,以團隊生命周期視角,圍繞TMT共享心智模型構建的關鍵驅動因素、TMT共享心智模型結構的生命周期階段特征及企業績效影響機制等問題,提出了TMT共享心智模型的團隊生命周期研究的新視角與思路。
團隊成員結構、團隊任務及團隊互動過程、組織制度及文化氣氛等因素都會對TMT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和發展帶來影響,但已有關于共享心智模型形成因素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團隊任務特征、團隊結構等靜態指標上,而對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動力前因研究還很少,事實上與影響共享心智模型形成因素的靜態前因相比,共享心智模型的動力前因對其影響更為深刻。在以往團隊共享心智模型構建的研究策略中,強調了團隊自反、團隊凝聚、有效溝通與認知沖突等動態因素是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重要因素,這也在共享心智模型構建文獻分析中找到了相關線索和理論支持。未來研究可嘗試以組織群體動力理論、TMT互動過程及共享心智模型研究成果為基礎,并結合企業的現場訪談和案例研究所得的事實為依據,聚焦于上述TMT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關鍵驅動因素,分析這些動態因素對TMT共享心智模型形成的影響。
已有研究把TMT及共享心智模型均設定為一個靜態,缺少動態時間演化的考察,即不管TMT處于何發展階段,都視TMT及共享心智模型結構特征定態不變,而研究選取的團隊樣本可能來源于TMT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這樣不加區別地對待,勢必造成了研究結果不穩定的現實。實際上,TMT猶如有機生命體,都會經歷團隊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并且隨著TMT生命歷程的演進,TMT特征形態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不限于年齡、學歷等顯性特征的變化,TMT認知等隱性特征也隨之發生變化。表征TMT認知的共享心智模型也將不斷演變發展,TMT共享心智模型結構將呈現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特征,而揭示TMT共享心智模型結構的生命周期階段特征能夠反映出TMT共享心智模型的變化特征,進而可探討TMT共享心智模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
以往研究認為團隊共享心智模型會影響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交互過程,進而影響成員對團隊目標和價值的認同,最終將影響團隊效能與組織績效,這也是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的核心主線,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團隊績效或團隊效能,而關于共享心智模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還很少,盡管共享心智模型—團隊過程—團隊績效或組織績效的研究已形成初步共識,但共享心智模型作用于企業績效的機制仍還不清晰。然而,根據認知行為理論,TMT認知會驅動TMT行為,而高質量的TMT行為進而可能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也就是說,TMT共享心智模型作為TMT認知的心理表征,與TMT行為及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邏輯關聯,這在已有研究文獻中也找到了支持,并且TMT共享心智模型作為團隊過程的動態潛結構,探索其與TMT行為及企業績效的作用關系,也符合結構—行為過程—績效的研究范式,因而是一條可行的研究路徑,也有望揭示TMT共享心智模型的企業績效過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