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芳
◆摘? 要:本文從長汀縣河田雞產業發展的優勢、特點、意義及所面臨的問題出發,探析河田雞產業發展思路。
◆關鍵詞:河田雞;現狀;問題;對策
一、河田雞產業優勢及基本情況
1.品種優勢。長汀河田雞是福建省傳統家禽良種,《中國家禽品種志》收錄的全國八個肉雞地方品種之一,素有“世界五大名雞”“名貴珍禽”之美譽。河田雞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氨基酸的含量豐富,該雞為綠色無污染食品,富含人體必須的11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它的牛磺酸含量是普通雞的37.8倍。200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長汀河田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1年4月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2.地理環境優勢。河田雞主要產區河田鎮境內朱溪河在此匯入汀江,有較大面積的丘陵坡地,且有溫泉與豐富的稀土礦藏。該地區屬中亞熱帶農業氣候區,雨量充沛,盛產水稻、甘薯、油菜及豆類。長期以來,農民積累了豐富的養雞經驗,在漫長的農耕時期,交通十分不便,環境較為封閉,極少有外來雞進入,河田雞種純度高。
二、河田雞產業發展特點
1.養殖規模逐步增大
2020年底,全縣河田雞存欄471萬只,比2016年翻了近6倍,年均增長47.2%;出欄1223萬只,比2016年增長265.2%,年均增長26.7%。現有河田雞全產業鏈龍頭企業2家(市級),已通過河田雞養殖市級龍頭企業申報初步核準3家,無公害認證農產品6家;河田雞養殖專業公司、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00多家,河田雞規模養殖戶392戶,其中萬只以上的大戶88戶,十萬只以上養殖大戶5家。
2.政策扶持不斷強化
為科學推動長汀縣河田雞產業發展,2019年5月長汀縣出臺《長汀縣河田雞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汀委辦[2019]14號)明確各項扶持政策;采取“政府搭臺、經營主體補臺、貧困戶唱戲”模式,大力推進河田雞產業扶貧,2020年全縣實施河田雞養殖激勵性扶貧項目119個,鄉鎮覆蓋率達100%;2021年5月長汀縣委審議通過了《長汀縣推動河田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推動河田雞產業標準化、集約化養殖模式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河田雞產業發展的意義
1.增加農民收入、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2020年,全縣河田雞養殖受益貧困戶2536戶、8948人,脫貧養殖規模達47.65萬羽,戶均養殖規模達188羽,戶均養殖河田雞年均增收約5300元。通過“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農民就業,引領農戶發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
2.推動結構調整、解決機構矛盾
河田雞產業聯動種植業、交通運輸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關聯帶動能力強,對于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解決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提高農業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業。發展河田雞養殖不僅是參與市場競爭,保護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膳食結構,提高生活質量,適應消費需求的迫切需要。
四、河田雞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養殖戶多而散,規模養殖企業少
以家庭農場、單戶散戶養殖為主,小、散、弱的特征較明顯,傳統的家庭分散型、小規模粗放型生產方式仍占有相當大比重,絕大多數為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散戶,資金與技術儲備不足,以本地市場銷售為主,產品附加值低,流通渠道狹窄,養殖規模和效益偏低。全縣僅河田飛雞、三源農牧、秀綠農牧、汀州鳳河田雞、河山綠牧等5家大型養殖企業,數量偏少,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嚴重不足。
2.品牌輻射范圍小,質量管控難
“河田雞”品牌影響區域非常有限,在省內、市內名氣較大,但在省外,特別是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品牌影響力很小,據了解,小部分企業最遠的銷往北京,但訂單量少,年訂單不超過1000單。而大部分養殖戶由于沒有相應的銷售渠道,訂單基本不出市,整個河田雞市場銷路不太暢通,市場占有率低。另一方面,外地雞、雜交雞等假冒河田雞沖擊市場,長汀縣純正河田雞的出欄期一般都是在100-160天,生長周期越長,肉品越好,有些養殖戶為減少養殖周期,將河田雞與外地品種進行雜交,外貌保留河田雞固有的“三黃三黑”,甚至直接引進外地雜交后的雞種進行養殖,肉質口感差,客戶體驗不佳,嚴重損害“河田雞”聲譽,市場良莠不齊,優質河田雞優良基因流失和品種混亂,對河田雞種源產生沖擊,危害甚大。
3.產業鏈條短,外銷成本高
全縣河田雞產業仍以活雞屠宰銷售為主,發展產業化程度不高,從事肉類加工、儲運、保鮮的企業偏少,產品缺乏精深加工及包裝,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依然存在。縣內冷鏈物流基礎薄弱,冷鏈企業規模小、運行成本高,一批500只雞運到廣東,一只雞所需的快遞費用達到10元,物流費用居高不下,企業很難營利,制約企業開拓市場。
4.散養戶疫病防控體系不健全
目前,河田雞散養戶養殖場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手段參差不齊,呼吸道疾病和寄生蟲疾病頻發,疫病防控形勢嚴峻。整個散養河田雞產業長期處于“低成本擴張→雞舍簡陋→雞病頻發→肉雞產能低→產量不足→低成本擴張”的惡性循環。
五、發展壯大河田雞產業的幾點建議
1.持續壯大存量,培育增量,加快總量擴張
一是做大、做強現有規模養殖企業。摸清現有養殖規模企業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引導激勵政策,鼓勵現有養殖規模企業通過聯合、參股、兼并等方式,垂直整合產業鏈資源,迅速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做優,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增量。要以每年新增一定數量的規模養殖企業為目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對接全國家禽養殖優強企業,力爭引進一批有實力的優強企業落戶,擴大增量規模。
2.推進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一是延長產業鏈,將河田雞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積極探索河田雞生產、加工和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河田雞產業鏈。如凍庫建設、發展冷鏈運輸企業、河田雞即食產品深加工等企業。二是強化一、二、三產融合。重點以河田雞體驗、餐飲、生態觀光休閑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建設河田雞養殖觀光農業場、休閑農場、農家樂、旅游農莊和農耕民俗文化展示館,發展健康養生、休閑觀光、特色美食等新業態。BB8A75E7-F62D-42DF-A471-72D73C5C483D
3.強化品牌建設,加強市場監管,提升質量
一是加強公用品牌建設。縣政府要發揮“領頭雁”作用,集中力量打造“長汀河田雞”公用品牌,全力擴大品牌影響力。要進一步推進“河田雞”地理標志授權管理,推進“河田雞”產業核心區建設,組織行政力量積極開展“河田雞”打假,保持河田雞市場健康發展。二是強化企業品牌建設。依托“長汀河田雞”公用品牌,通過“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模式,讓企業分享到公共品牌帶來的紅利。要鼓勵企業開展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兩品一標”認證等,增強品牌保護意識和能力。
4.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建設,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拓展流通渠道。
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為重點,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一批屠宰、冷凍保存、初加工等冷鏈設施,積極整合產品、冷庫、冷藏運輸車輛等資源,構建“產品+冷鏈設施+服務”信息平臺,實現市場需求和冷鏈資源之間的高效匹配對接,打造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
5.以四大媒介打響市場,拓寬銷售渠道
一是扶持一批有帶動作用的河田雞產業龍頭企業,在品質上下功夫,生產高端產品,大力宣傳,擴大知名度。二是以營銷發展市場。出臺激勵獎勵措施,引導和支持河田雞龍頭企業建立完善銷售渠道,鼓勵企業在國內外電商主流平臺營銷長汀河田雞,形成長汀河田雞公用品牌整體形象。結合“紅色旅游+古城游+綠水青山游+鄉村振興游”等旅游發展思路,帶動河田雞生態養殖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實行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生態旅游融合項目。三是以自媒體帶動市場。開展“抖音”直播營銷活動,利用好“抖音”這一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流量入口,能夠切實助力河田雞養殖行業有效應對疫情,拓展河田雞銷售路徑,做好“線上線下”銷售業務協同發展。
6.加強品種資源保護,提高育種水平
制定保種扶持政策和配套法規,設立財政專項保種資金,堅持保種和育種、開發和利用緊密結合。
7.加強疾病防治,提高散養戶養殖水平
一是加強研究不同雞群疫病發生的主要機制,制定寄生蟲病防控、呼吸道病防控、免疫抑制病調查及傳染性支氣管炎防控等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河田雞疫病的發生和流行;二是加強對散養戶養殖的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培訓,提高散養戶的養殖水平,促進河田雞產業良性發展。BB8A75E7-F62D-42DF-A471-72D73C5C48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