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公布以后,有媒體和專家把‘普職協調發展’解讀為‘取消初中后的普職分流’,這其實是一個誤讀,誤解。”針對近期引發社會關注的“5月1日起取消初中畢業后普職分流”傳言,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作出明確回復。新法將舊版中“普職分流”的表述改成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后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從“分流”到“協調發展”,強調的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二者沒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這是一種更科學的表述,體現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理念,絕不意味著取消“普職分流”,更不意味著取消中等職業教育,人人上普高。隨著新法的實施,將一系列直面頑瘴痼疾的破解之道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獲得了堅實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我們有理由相信,職業教育將真正“熱起來”。而隨著職業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職教學生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高的收入、地位,職業教育也將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主動選擇。(楊三喜)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指南(中小學)》(以下簡稱《指南》),為學校提供了落實學生保護的具體路徑和指標。《指南》通過“重點領域—核心要求—具體指南”這三級指標劃分的形式,為中小學開展學校保護提供了從方向到行動的整體思路。《指南》將“充分保護”和“安全有序”作為未成年學生學校保護所需關注的重點領域,并將其進一步拆解為“保護機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全面實施保護”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完備”“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健全”“處理安全事故依法妥當”等基準作為達成保護目標的核心要求。在“具體指南”層面,《指南》列明了學校需執行的任務、需健全的相關制度等,將保護目標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通過簡明精要的文字敘述,使中小學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根據《指南》開展學校管理。依照其要求,中小學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健全校內制度規范,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保護等工作的開展均納入規范化治理軌道。(任海濤)
人社部官網9日消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網信辦近日印發《關于開展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進行網絡治理。通過網絡巡查和群眾舉報,有關部門嚴肅查處了兩個打著“職業資格”的幌子發放“山寨證書”而牟取不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網站”。
對不少求職者來說,技能證書是求職的敲門磚和加分項。“山寨證書”騙局,不僅讓他們遭受一定經濟損失,更打擊他們的求職熱情與信念。而且真偽難辨、魚目混珠的考證市場,也讓職業技能評價遭受沖擊,削弱了其應有的人才評價作用。對“山寨證書”嚴打徹查,要研究建立常態化打假工作機制,切實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廣大從業人員也應自覺抵制各種“山寨證書”,共同維護職業技能評價秩序。(石向陽)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