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芳 吳磊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大學生在校創業和以創業代替就業的現象日益普遍。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比例還是不高,通過調研發現,大學生創業失敗除產品、市場、團隊能力等問題外,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選擇一個能夠挖掘員工潛力、與企業文化相匹配,并不斷創新的管理模式將會推動企業良性快速地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逐步深入,大學生創業是如火如荼,大部分高校都舉辦了創新創業教育及創業培訓,創業基地、眾創空間、孵化器也是遍地開花,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更是把大學生創業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梳理一下近幾年來的大學生創業狀況,真正堅持下去創業的大學生確實少之又少,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創業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產品問題、有市場問題、有團隊問題等等,不一而足,但對于在校創業或剛出校門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對一個公司采取何種管理模式確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問題。
大學生創業與社會群體創業有著根本的區別,生活在象牙塔內大學生首先沒有創業的任務,也沒有創業的壓力,更沒有生存危機。一般而言,大學生創業的動機有理想型、跟風型、就業型和機遇型幾種。
理想型動機的創業者主要是指受到劉強東、雷軍等創業成功企業家的影響,產生了強大的創業理想,然后一腔豪情地創辦了企業;有的是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創業了,然后自己也隨便找個項目便開始創業,這種屬于跟風型;有的創業就是為了就業,這種可以歸結為就業型;還有一種創業就是意識到市場有機會而抓住機遇進行的創業,這種創業動機可以歸為機遇型。以上各種不同的創業動機因素決定了創業過程中會采取何種方式去管理,與能否創業成功也有很大的關系。
大學生在校創業或畢業即創業,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項目,在初創期基本上境況大致相同,與成熟企業有著較大差異,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生產銷售靈活,市場反應迅速
大學生富有創業激情,頭腦靈活,做事果敢,積極創新,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對市場反應靈敏。又由于初創企業規模較小,管理流程相對較短,決策簡單,經營也比較靈活,這些都有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價值創造。
市場競爭力弱,創業失敗率高
大學生資源有限,缺乏企業經驗,企業經營比較單一,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由于內部缺少足夠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外部缺乏信任和社會關系網絡,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一旦遇到經營風險,自己缺少辦法應對也難以及時獲得援助,因此失敗率較高。
自由資金較少,資產規模偏小
因為大學生在校創業或畢業即創業,缺乏原始積累,并且公司短期難以盈利或者是微利,融資的難度也較大,導致經營資金不足。并且大學生選擇的行業一般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或服務附加值不高,在資產、利潤、人員等各方面都難以形成規模。
扎堆傳統行業,市場競爭激烈
大學生初創企業由于自身資金、技術實力有限,所進入的多是一些門檻較低的傳統行業,如餐飲、零售、文創、中介服務等,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等要求不高。創業項目雷同也加劇了企業競爭,利潤率較低、企業生存壓力巨大、難以做大做強。
企業文化淡薄,團隊意識不強
大學生創業初期,業務運作更多的是依靠創始人或少數幾個核心員工,缺乏團隊意識,沒有發揮出團隊的力量。由于員工缺乏對企業的認同,沒有歸屬感,打工心態明顯,人員流動率較高,這些都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基于以上特點,大學生初創企業首先考慮的是生存問題,然后是發展問題,生存靠產品、靠服務,但要考慮長期發展就必須研究管理模式的問題,因此,選擇一個適合的管理模式,是企業實現可持續成長,避免過早被市場淘汰的關鍵問題。
初創企業一般對管理模式沒有清晰的概念,精力和財力主要放在了業務上,在管理上怎么順手怎么來,沒有長遠的規劃,管理觀念淡薄。一般會有以下幾種管理模式:
友情化的管理模式
企業初創期,起步比較艱難,企業管理靠朋友義氣支撐,這種管理模式在企業初創階段有著很強的內聚力。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是企業盈利迅速增長的時候,如發生利益糾葛,朋友間友情難免就會淡化。這種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改變,勢必會導致企業快速衰落或破產。
親情化的管理模式
為便于掌控企業,在一些關鍵崗位安排自己的親屬,利用血緣關系的內聚功能來實現對企業的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信任體制及法律體制還不完善,創業者對員工缺乏信任。在企業發展壯大以后,管理中的血緣內聚功能會慢慢轉化為內耗功能,負面作用也較大。
溫情化的管理模式
初創企業人員較少,管理幅度較小,員工和老板天天見面,想通過調動人性的內在作用,利用和諧的人際關系做好管理,用溫情和良心來處理企業中的管理關系。這種管理模式一味強調人情味,使員工長期處于過度和諧的溫情之中,聽不得批評,看不得黑臉,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不利于企業發展,有時還會使企業失控,甚至破產。
隨機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比較隨意,將個人的性情和愛好盡情地展現在管理中,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獨裁式管理,老板說了算,自己隨時可以違反制度或破壞規則。另外一種形式是隨性管理,沒有固定的套路,沒有系統的管理思想,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同一種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有很多管理方式,管理的效果也是靠天收。
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是指按照企業事先確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來進行管理,制度是大家認可并必須遵守的規則,一切制度說了算。制度化管理模式比較剛性,有時還比較“殘酷”或呆板,但也可能因為過于剛性沒有隨機性地處理好員工與企業的利益關系,導致核心骨干員工流失,影響了團隊建設。
權力高度集中,員工缺乏參與感
大學生初創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自己經營,一起都是自己說了算,統攬了全部的企業經營管理權,既沒有充分地授權,也沒有合理的分權。在經營過程中,下屬員工事事匯報、請示,時間長了,員工就喪失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權力的同時也卸下了責任。隨著企業的發展,產供銷、人財物的管理逐步復雜,企業初創者的個人能力和精力都難以完全駕馭一個企業的方方面面,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也難免會有決策失誤,這樣就會造成因為一個失誤的決策而導致公司的衰落或破產。
管理缺乏創新,經驗阻礙發展
初創小企業一般靠老板個人感覺去管理,憑借一點點淺薄的經驗去管理,無暇潛心去研究管理,面對訊息萬變的市場沒有及時創新管理模式,導致新的技術、新的產品、高素質的人才團隊被管理拖了后腿,被初創者不成熟的經驗束縛了手腳,增加了內耗,降低了效率,喪失了機會,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管理方式簡單,內部管理松散
初創企業大部分精力和財力都放在了產品和市場上,管理方式相對簡單,也沒有長遠的管理規劃。管理的松散導致了員工的管理意識相對淡薄,這種管理方式多為粗放式、松散式的,管理效率較低,對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難以保證,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并且對企業經濟效益貢獻較小。
崗位設置隨意,責任權利模糊
由于缺乏足夠的管理知識,企業初創者往往以個人好惡、員工特點、個體專長等確定崗位,有的崗位甚至出現責權利交叉或沖突。有些關鍵崗位在實施管理時缺乏相應的權限,事事均由總經理決定,拉長了決策周期,不利于應急事件的處理和部門內部管理。由于責任模糊,企業缺乏約束力和管理依據,加深了混亂程度。
基于大學生初創企業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問題,要想企業做大做強,管理跟上技術、產品、市場的步伐,就必須對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和改進。
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充分吸納優秀管理人才
首先,改變人力資源管理觀念。健全用人制度,對于企業內部的關鍵工作崗位,摒棄使用親戚、朋友、同學的慣例,根據崗位的任職條件和員工的綜合技能合理安排崗位,做到人事匹配。根據企業的產品定位、市場需求、未來發展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人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因崗聘人。
其次,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初創企業不僅要有海納百川的用人胸懷,還要有廣闊的引人渠道。針對不同層次的崗位可采取招聘、推薦、獵頭等多種手段引進人才。對于為企業長期發展而儲備的人才,可以吸收部分高校應屆畢業生,這些學生思想單純,便于按照企業的管理文化去塑造、去培養,為企業發展補充新鮮血液,儲備后勁。
最后,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員工的能力發揮效果及對企業的貢獻大小關鍵是企業人才激勵政策的引導。因為每個員工的價值追求、工作理念、個性特長都不相同,要想每個員工都能發揮價值,在企業價值鏈中找準定位,就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人才激勵制度,針對不同的員工采用不同的激勵模式。以能崗匹配和績效考核為原則,推行能者上、平著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充分挖掘員工的潛能,使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發揮作用。
嘗試股權期權制度改革,促進所有權經營權分離
1.企業股東的所有權和管理團隊的經營權分離。初創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給經營團隊充分的經營自主權,考慮將股東所擁有的股份所有權與管理團隊的經營權分離,放手讓懂業務的高管團隊掌握企業的經營權。在經營過程中,高管團隊對下屬也要層層分權、合理授權,做到橫向的部門職責清晰,縱向的層級權限明確,在此基礎上,董事會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聘請專業人才經營企業,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2.對骨干員工嘗試給予股權或期權激勵。初創企業基本上經濟實力不足,沒有實力用高薪留住人,但可以讓骨干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捆綁利益,作為利益一致人,大家齊心合力,以事業為導向,降低了短期的薪資期望,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也可以設計期權激勵機制,設定一定的包括利潤、資產收益率、銷售收入等行權標準,大家為了享受股權帶來的額外收益,就必須努力工作,使企業的經營業績盡快達到行權目標。股權期權制度能夠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歸屬感,釋放潛力,促進企業突破式發展。
轉變單純追求利潤理念,積淀企業可持續發展資源
首先,大學生初創企業不必急功近利,應該轉變經營理念,不能簡單地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應該將重點放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如果初創企業過于重視盈利情況,一味壓縮成本,就可能會忽視人才、市場等其他機會,會影響企業的資源積累和經營實力的打造。
其次,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企業應該重視知識經濟這種現代企業發展方向,考慮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企業日常管理當中,發揮企業管理者的作用,篩選、優化、積累資源,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在企業經營穩定的基礎上,引進高端人才,組建具有先進管理理念的管理團隊,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不斷優化管理模式,促進產品、資金、人才等資源價值的發揮。
大學生初創企業人員較少、產品單一、市場涉及不多,管理相對簡單,管理模式也不需要太復雜。但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模式也要不斷創新,通過學習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企業的業務和管理特色,不斷發掘管理團隊的潛力,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在創新、優化管理模式方面要堅持改革和借鑒,依據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管理模式,通過管理持續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管理基礎。
[本文系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蕪湖億麥方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實踐教育基地(2020sjjd0059)的研究成果。]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天利,顧穎.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模式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39(04):33-36.
[2]徐數,鐘志輝.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體制創新策略分析[J].現代商業,2018,(34):105-107.
[3]魏林扇.基于分析經濟學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研究[J].商展經濟,2020,(08):102-104.
[4]易超.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演進軌跡與創新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6):20+48.
[5]張國良.小微企業經營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