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軍 于治明 潘五九 朱亮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在工程認證背景下開展專業課程思政,彌補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結合學校航空特色以及工程認證理念和目標,深入挖掘和整合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航空基因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實踐,實現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 課程思政;液壓與氣動技術;航空基因;工程認證;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12-0096-04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 in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makes up for the short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university aeronaut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cept and goal of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Aeronautical Gene in the cours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have been deeply excavated and integrated. Fur-ther, they were merged into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This achieved the organic un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aeronautical gene;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近些年迎來重大發展,尤其是2016年我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成員后,大力開展并推廣對高等學校工程類專業的認證[1-2],以此來達到高等院校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然而,工程教育本源是培養合格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什么是合格的?這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僅僅符合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理念,而課程思政剛好彌補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3]。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5]。而在2021年6月召開的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會議上,教育部再次強調要全面、深入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6]。工程類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夠為枯燥的原理及概念增添活力與生機,同時可以滲透和貫穿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一直致力于培養航空航天領域高水平應用本科型人才,作為首批國家級和遼寧省一流建設專業于2020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液壓與氣動技術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必修核心課程,具有典型的航空基因元素,其特點主要表現在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和應用性。在工程認證背景下,針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開展航空基因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整合,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深入推進工程認證背景下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建設。本研究可為機械工程類專業課程以及其他工科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經驗和參考。
1? 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意義
1.1? 立德樹人為中心,互促互進
為推進專業課程思政的高質量建設,應以專業知識為載體,綜合專業知識特點與課程教學理念,實現顯性專業知識與隱性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于挖掘與整合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7]。而對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整合,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專業課程的培養理念與價值追求為中心導向,構建有廣度的專業課程知識體系、深度認同的價值觀以及有溫度的人文關懷。要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高質量建設,就要求在專業課程中深植思政的種子,從而為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帶來新的生命力。
1.2? 凸顯專業航空特色,培養合格工程師
液壓與氣動技術在航空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發展與航空技術的進步緊密相連。這使得液壓與氣動技術這門課程具有典型的航空基因元素,在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有著特有的優勢。課程中具有豐富的顯性思政元素,如航空精神、工匠品質、家國情懷等,且這些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實現高度契合。在授課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滿滿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還可以弘揚航空專家嚴謹、專注、奉獻的工匠品質,并激發學生勇于突破探索的創新精神。
此外,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以航空、宇航學科為特色,為原航空工業部六所航空院校之一,培養的學生主要就業于航空領域各大企業及科研院所,從事與航空相關的工程技術類工作。因此,針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開展工程認證背景下融合航空基因思政元素的教學探索與改革,對于培養合格的具有創新能力的航空領域工程師具有重要意義。
2? 航空基因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整合
航空工業的發展伴隨液壓與氣動技術的進步與迭代更新,是知識體系的外在具體表現,蘊含豐富的顯性思政元素,如圖1所示。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中,不但要實現課程知識目標,同時基于課程教學內容整合所挖掘的航空基因元素,使得課程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教學,達到潛移默化、協同育人的目的,最終完成課程的培養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以下三個方面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航空基因思政元素進行充分挖掘與整合。
2.1? 以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隨著我國航空工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航空制造技術及產品驚艷世界。航空領域“大國重器”大都應用了液壓與氣動技術,這為課程思政提供了豐富資源。掌握專業課程知識在航空前沿領域的應用及發展動態,深入挖掘與整合有關的思政元素,并在課程教學中將其有機融入,不但能夠加強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體系,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情,深刻體會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例如:液壓與氣動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借助國產大型客機C919、國產艦載機J15、國產支線客機ARJ21等案例,對國產飛機研制過程及其全機液壓與氣動系統進行分析,國產航空基因元素的引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航空報國的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鼓舞與激勵學生投身偉大的航空事業,勇擔時代使命。
2.2? 以航空專家的杰出事跡,弘揚嚴謹專注的工匠品質
在航空工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從業務能手到科技標兵,從大國工匠到時代楷模,他們為我國航空工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作為航空航天特色類院校,眾多優秀校友已經成為航空界的技術專家,這些典型事跡是課程思政的絕佳元素。依托典型人物事跡,挖掘和整合忠于職守、專注奉獻品質等思政元素,利用榜樣精神激勵學生做大國工匠的傳承者,使其萌發奮勇向上的激情與動力,掀起立志成為航空領域杰出專家的熱潮。
液壓與氣動系統如同飛機的命脈,關系著飛行的安全。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中一直強調安全性是航空界不斷追求的目標,正是航空人盡職盡責的奉獻與擔當,才保證了每一次的飛行安全。通過對黨和國家、航空工業集團以及沈飛、黎明公司等先進集體和個人事跡的挖掘和整合,以此作為飛機液壓與氣動系統領域的課程思政案例。
以先進集體和人物事跡作為鮮活的課程思政元素,將先進集體解決的航空難題與課程對應知識點相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介紹先進集體與個人的杰出事跡,弘揚忠于職守、專注奉獻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并樹立航空領域榜樣,從而為液壓與氣動技術教學注入活力。
2.3? 以航空典型部件的原理,激發勇于突破探索的創新精神
現代航空工業中液壓與氣動系統的特點是高溫、高壓、高精度、大流量及多裕度、集成化和小型化等。對于液壓與氣動系統的發展,要求組成系統的各元件能夠同時滿足靜態和動態特性指標,以保證工作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如遼寧號航空母艦的阻攔索系統、現代飛機的執行操作系統及航空發動機的供油量控制系統中均普遍采用液壓與氣動技術。此外,通過介紹有關的國家科技獎勵技術,如引入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飛機電液自饋能剎車裝置和防滑控制新技術”,拓展飛機液壓剎車系統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對液壓與氣動技術的探索熱情。
航空典型部件案例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時可以拓展課程的知識體系,加強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而通過對航空領域典型科研成果的介紹,使得課程教學內容得到豐富與更新,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榮譽感,激發學生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
從航空工業發展、航空專家事跡、航空典型部件三個方面,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蘊含的航空基因思政元素開展深入挖掘,并在課程教學中以不同角度將其融合,從而實現顯性專業知識與隱性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塑造學生優秀的德育品質,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 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融入點
本專業開設的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航空基因思政元素教學設計與融入點如表1所示。
4? 多元教學方法助力課程思政效果
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采用以下授課形式及方法實現專業知識內容與航空基因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顯著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優化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思政元素的接受效果。
2)以項目為導向,注重任務驅動,推行案例式、討論式及項目化教學,注重強化工程倫理教育。對部分基礎理論以及綜合實訓內容推行項目化教學,從工程實例中選擇適合的綜合項目,通過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引入典型航空部件課程思政內容,推行案例式和討論式教學形式。
3)實踐教學采用三級指導,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勇于突破、敢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實踐教學的方法上,利用相關知識在航空工業領域的應用,根據實驗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如三級指導方法,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并且通過實驗加深了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4)在教學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對部分理論教學內容,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動畫演示,另一方面以實驗室為第一課堂,充分利用飛機液壓與氣動系統相關實驗設備實施現場教學,既保持了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又提高了理論知識的應用性,使理論知識得到驗證。這樣一來,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初步操作技能,又可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既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又可以弘揚嚴謹專注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航空報國的熱情與擔當。
5? 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工程認證背景下培養合格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的重要環節。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液壓與氣動技術具有典型的航空基因思政元素。本研究結合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特色以及工程認證的理念和目標,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中深入挖掘與整合航空基因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課程教學實踐中,實現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從而在專業課教學中體現立德樹人的初衷,達到培養合格的具有創新能力的航空領域工程師的目標,希望可以為機械工程類專業課程以及其他工科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經驗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尹凝霞,麥青群,張世亮,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液壓傳動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大學教育,2020(7):42-44.
[2] 沈偉,麥云飛,錢煒,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液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液壓與氣動,2017(8):73-78.
[3] 鄭淑娟,劉楷安,許蘭貴,等.“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科技與創新,?2021(21):20-21,26.
[4]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5]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A/OL].(2020-06-01)[2020-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 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EB/OL].(2021-06-10)[2021-10-10].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106/t20210610_537324.html.
[7]孫海俊,徐義華,江平.“飛機液壓傳動與控制”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徑[J].科教導刊,2021(2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