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科淳
◆摘要:塌陷區是采煤后遺留下來的塌陷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38.4億噸,同比上年增長0.9%。然而,由于煤礦的不斷擴大,造成了大量的土壤侵蝕、動植物的死亡、耕地的破壞、生態、經濟、景觀的破壞。塌陷區的生態恢復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研究熱點,世界各國紛紛出臺相應的對策。塌陷區的生態環境修復,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塌陷區的生態恢復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塌陷區進行分類,并在生態恢復中采取相應的措施。本文詳細的論述了采煤塌陷區園林生態景觀的功能及修復策略,以期為進一步開展塌陷區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信息和定位輔助。
◆關鍵詞:采煤塌陷區;園林生態景觀;修復
一、引言
18世紀,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煤就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煤礦的采掘形式主要是井工采礦,由于采掘區域長期開采而產生的空心狀態,導致地表沉降、塌陷等地質災害,對礦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20世紀以來,各國相繼出臺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利用園林綠化的手段,對礦區進行了整治和修復,使礦區恢復了原有的生態功能,同時也滿足了人們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要,使失地重現生機。
二、采煤塌陷區園林生態景觀修復研究進展
奧姆斯特德于1856年在紐約中心公園的設計中引入了生態學的概念,這一概念對以后的城市綠化建設有很大的影響。20世紀中期、晚期,由于煤礦開采引起的各類問題引起了西方各國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造。20世紀,英國率先制定了一項關于礦業開發的法規,要求礦業公司在采礦結束后,向其提交礦山環境恢復規劃和治理規劃。我國煤礦塌陷區的綠化和恢復工程比西方工業化國家起步晚,災害面積也更嚴重。在我國,煤炭開采采取先開發后治理的方式,這種模式導致塌陷區長期封閉,無法及時有效利用。20世紀中后期,國家對塌陷區進行了大范圍整治,并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在我國,采煤塌陷區的管理也由初期的單純塌陷地恢復到后期引入人類生態學理論的綜合管理。以唐山南湖為例,在煤礦塌陷地區進行了第一次綠化。唐山市政府于一九九六年對礦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公園。從那時起,國內外學者就開始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塌陷區進行細致的調查和研究,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濕地公園、礦山公園、田園綜合體等各種整治規劃方案,以滿足實地修復的需求。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也不斷涌現,利用生態學、環境科學、測量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知識,對不同類型的塌陷區進行全面的修復也逐漸成為主流。
三、修復采煤塌陷區園林生態景觀的作用
(一)生態功能
采煤區礦區的開發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通過對該地區進行景觀修復,可以將其重新利用,并將其用作城市綠化的一部分或農用地,從而使得對塌陷區進行的景觀修復具有了一定的現實價值。塌陷區景觀重建的主要目標是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使其融入城市綠地。與以往單一的治理方式相比,景觀修復成為后期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采取適當的治理措施,可以恢復礦山塌陷區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實現長期生態效益。塌陷區園林景觀可與"城市雙修"相結合,在穩定的生態基礎上形成城市周邊的生態綠地。塌陷區的景觀修復不僅可以改善塌陷區的生態功能,還可以與周邊生態系統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連續的自然生態系統。比如,徐州煤礦塌陷區治理技術實踐表明,該地區水體、大氣、土壤等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對當地城市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經過適當處理,對煤礦塌陷區海泥提取后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分析表明,塌陷區土壤環境已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文化休閑功能
在塌陷區內,利用其原有的工業建筑和工業遺跡,可以將其改造成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休閑娛樂場所,將獨特的產業文化展現給游人。比如德國杜伊斯堡國家公園,就是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特色,將"工業"和"自然"相融合,使參觀者能夠充分體驗到原鋼鐵工廠的產業特色,并喚起人們對當地歷史的回憶;我國在西山煤礦塌陷區的景觀規劃中,設計了礦業遺址旅游區,也展示了礦區開發的文化。同時上海辰山植物園礦坑公園的設計,也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場地地貌和礦坑通道,使參觀者能夠親身體驗采礦的特色。充分發掘原有的地域文化,讓城市規劃設計更具人性化,這也是煤礦塌陷區的景觀設計與以往的區別。
四、結束語
總之,礦山塌陷區的生態恢復是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與此同時,我國煤礦塌陷范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恢復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可以從國外的經驗出發,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進一步完善塌陷區的生態恢復。
參考文獻
[1]陳星伯. 礦山塌陷區地質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分析[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3):3584.
[2]單浩鵬,何鵬勇. 礦山塌陷區地質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01):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