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英桂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需學習上千的漢字,為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降低識字壓力,有必要引入一種更加先進的識字教學方式,比如趣味識字教學,通過各種趣味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平和、趣味性十足的環境中掌握各項漢字。文章就趣味識字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的促進作用、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論述與分析。
◆關鍵詞: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一、引言
探究并分析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要求教師能夠基于當前的識字學習任務,制定各項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各種趣味性十足的教學計劃,使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各種漢字,這對于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的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趣味識字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的促進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當前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大多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會壓制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的長遠發展。
2.利于快速識字
引入趣味識字教學,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掌握更加多元化的識字方式,降低識字學習的壓力,且該種學習方式記憶深刻,利于學生去把握字的釋義,更加靈活的掌握與運用該字,提升識字速度。
三、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象形象聲法
在小學階段很多漢字都是象形字,按照事物形狀來創造,雖然漢字在長期發展進程中已經有了很多的變化,但是依舊能從字形上看出事物的形態,因此在趣味識字教學時,應當將這些字匯聚到一起,協助學生理解這些字的特點,通過畫一畫等形式來進行識字。比如在學習“日、月、田”等文字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太陽、月亮與田地,再讓學生由此來畫出各種事物的基本形狀,與字形展開對比,通過該種方式來實現生活與語文學習的連接,并可讓學生掌握一種更加有效的識字方式,使其后能夠根據實物來聯想漢字,再反復記憶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該漢字的印象。
此外在小學中還有一部分漢字是象聲字,這部分象聲字又稱擬聲詞,是通過模仿事物聲音得來的,比如小鳥發出的“嘰嘰喳喳”,風吹過時的聲音“呼呼”,肚子叫時的“咕咕”等,在教授這部分字時,教師可事先在互聯網上查找這些字的聲音,再編輯到一起,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去競賽,發現教師播放聲音中所包含的象聲字,在各個小組間形成競爭性,這利于學生在簡單的游戲中記憶字。此外,很多象聲字都是聲旁表音、口字部首、左形右聲,教師可引導學生去記憶部首來學習象聲字,以此來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并可選擇轉換部首來協助學生記住多種形聲字,實現各個漢字之間的聯系,擴大識字量。
2.圖片視頻法
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圖像學習顯然比文字學習更具吸引力,且圖片、視頻能夠更加立體地呈現漢字,聲形并茂,讓學生更具想象的空間。比如在“火”字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火燃燒時的視頻,讓學生觀察火的形態,并與“火”字對比;其次,還可利用圖片變換來方便學生記憶,例如可首先為學生呈現第一張圖片,圖片內容為青草,讓學生學習“青”字;其后再為學生呈現第二張圖片,圖片上依舊有青草,不同的是青草旁邊有流水,讓學生猜測青草+流水為哪一個字,應該再“青”的旁邊加什么偏旁;再為學生呈現第三張圖片,青草旁邊為太陽,再讓學生猜測為什么字,其后以此類推,還可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學生能夠搭配來猜圖,一名同學畫圖,另一名同學猜字,以此來讓學生學習更多偏旁表義的漢字,利于學生系統性地記憶漢字。
3.提升互動力度
趣味識字教學要求提升教師之間的互動力度,再相互交流之中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點,縮小師生之間的思維差距,彌補以往教學過程的不足,更新教師的識字教學理念與方式。比如在進行“看”字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比如提出問題:“孫悟空最標準的探路姿勢是怎樣的?”學生會紛紛模仿,將手搭在眼睛上面,此時教師可引出“看”字,并進行字體的解析“上手下目”,這與孫悟空的姿勢一致,該種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去探究更多的“字”,這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實現學生在識字方面的長遠發展。
4.結合生活實踐
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其生活實踐有著直接的關聯,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的生活關聯,讓學生學會以生活經驗來解決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比如在進行“田”字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農田,了解農田的基本結構,引發對“田”的思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或者是組織學生去外面邊走一走,看看公交車站牌、看看街道名牌、看看廣告牌子等,里面會有許多地名、站名、路名或生活用語;還可選擇引導學生收集產品外包裝,學生愛吃的薯片、零食、日常生活用品、快遞包裝等,都可以收集起來,讓學生去尋找包裝中認識的字,以此來提升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思維。
5.趣味識字分類教學,把握識字規律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漢字種類多、數量大,包括幾千個漢字,單個、逐一的進行漢字教學費時費力,為提升漢字識字效率,要求教師能從這些漢字的基本特征出發,協助學生掌握各個漢字之間的識字規律,讓學生在其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相似的字時,可通過本身的經驗來判斷生字的具體含義以及實際用法,以此來增加學生識字路徑,提升其識字效率,降低其識字壓力。比如以《操場上》課程教學為例,該篇文章中的“踢”、“跑”、“跳”等有著共同的特征,偏旁皆是“足”,表達的是足部運動,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漢字之間的共同點,掌握各個漢字的構造規律,使得學生在面對類似的漢字時可猜測或者判斷出生字的意思,比如“拍”、“拔”、“打”等提手旁表示手部動作的漢字,又如“霾”、“雨”、“雪”、“霧”寶蓋頭表示天氣的漢字,“江”、“河”、“湖”、“海”等三點水偏旁代表水的字,這些漢字都可作為教學的素材,讓學生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掌握各種形式的漢字。
6.通過趣味故事以提升識字學習積極性
漢字作為文字發展的載體,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有著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形態,教師在識字趣味教學時根據漢字的整體結構、概念、形態、內涵等開始趣味性故事創作,在故事創作進程中滲透漢字的字音、字形、意思等,讓學生來通過故事來牢記漢字。以“家”為例,教師即可按照如下方式編織故事:家包括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宀”,看其形狀如同房頂,代表的是房屋,下半部分是“豕”,意思是豬,其寓意是:上層住人、下層養豬,在古代,養豬代表著財富,家的特征也通過“家”這一個字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四、結語
綜述,文章就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與分析,強調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建議教師給予其足夠的重視,把握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當前階段的認知來設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英英.趣從字生,智隨趣興——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2):1.
[2]薛金妹.趣味識字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01):1.
[3]陸春燕.趣味識字濃濃,結成字緣深深——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漫談[J].科學咨詢,2020(36):2.
[4]張軍祥.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