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盈

現如今,中小學的減負提質越發成為教學的重點,在這樣的情況下,轉變原本“題海戰術”的課后練習模式成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的革命正在進行。在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都有了電教設備,創建了智慧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構建惠及課內外、充分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而其中,信息技術在數據分析、資源配置、學科融合、遠程互動等方面一系列的優勢都對學生的課下自學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結合起來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精準數據分析,降低書面作業總量
在過去,“題海戰術”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甚至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厭學情緒。這主要是重復練習導致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精準的數據分析工具,讓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情況規劃作業、減輕不必要的學業負擔、避免重復練習。
課堂練習精準分析,提高作業針對性
課堂練習是作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這一過程中,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一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收集主要通過課堂問答完成,互動的對象為單個學生,所獲取的情況也不具備代表性。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收集方法,能有效變一對一的互動為一對多的互動,這對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有著巨大的作用。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電子答題卡構建一對多的互動模式,根據學生情況布置后續任務,減少重復練習,降低作業總量。
例如,《亡羊補牢》這一課,在課文基本內容教學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利用智慧課堂和電子答題卡向學生布置課堂練習。當然,在這一環節,教師要盡量選擇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根據學生題目的正確率,教師發現“則”“纏”這兩個字的拼音標注和看拼音、寫漢字這一題型中的“后悔”“勸告”這兩個詞語錯誤率較高。除了在課堂上對這些知識進行補償式講解外,在課后的題目練習中,教師也需要重點布置與這些知識相關的題目。這樣,通過課堂練習的及時分析,教師有效提高了課后作業的針對性,降低了重復練習對學生帶來的負擔,降低了課后作業的總量。
學生個人情況分析,布置個性化作業
受學習、成長經歷的影響,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其語文基礎不同,適合學習的內容和完成的作業量也不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很多時候都為學生布置統一的作業,如果學生總體達不到要求,就繼續練習,這使得重復練習的現象異常嚴重。要有效減少課后作業量,個性化作業布置是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生信息記錄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電子錯題本,根據電子錯題本布置合適的作業,以此有效提高作業針對性,做到作業的減負提質。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盡量利用智慧課堂向學生布置作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錯誤的題目會自動記錄到錯題本中。如在《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歌的學習中,學生在節奏的選擇上出現了錯誤,這一題目就會被自動收錄到錯題本中。而在本單元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完成錯題本上作業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能正確答出答案,該題目就會自動移出錯題本。如果學生依然回答錯誤,題目就會繼續存在于錯題本中,可以與下單元的錯題一同進行練習。這樣,通過個性化作業的布置,教師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知識薄弱點進行練習,有效提高了作業的針對性,從而能在減少作業總量的同時保障作業效果。
擁抱開放資源,變書面作業為自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變化,相比過去課上學習、課下練習的模式。在智慧學習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多樣且開放的學習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守著原本單一的教學與練習模式是不合適的。將一部分課下作業轉變為學生自學成了提高課下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提供優質素材
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主要依靠作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知識渠道單一,嚴重依賴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缺乏作業的引導,學生的自學效率會更加低下。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線上學習資源,這對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有著巨大的作用。但相比教師的講解,線上資源也存在著質量難以保障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積極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做好學習素材的整合,以有效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素材。
例如,在《司馬光》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先學后教的方式展開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案和微課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司馬光》這一篇文章進行一定程度的預習。而其中,微課主要來源于學校和區域構建的網絡學習空間。在實際的情況中,根據學案中前置性作業的練習結果,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微課。字詞錯誤較多的學生需要觀看字詞相關的微課,而在停頓方面錯誤率較高的學生則需要觀看節奏相關的微課。這樣,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微課素材,有效提高了學生預習的效率。
巧用拓展素材,促進小組興趣學習
如今,小學語文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布置一定的課外閱讀任務是相當必要的。但小學學生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并非所有文本都能理解,這對于以興趣小組開展的課外閱讀是相當不利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閱讀和輔助閱讀的素材,這大幅度方便了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小組興趣閱讀的效率。故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線上素材。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童話為主題,在這一章,教師可以以著名童話故事《小王子》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這一童話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學生很難充分理解其內涵。利用智慧終端,教師可以引入多樣的線上素材。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學生小組的自主閱讀,其二為結合他人評價的閱讀。其中,他人評價的來源既可以是讀書軟件中別人的評論,也可以是相關的動畫和電影素材。這不僅能讓閱讀活動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樣,在智慧環境下,教師通過合理的拓展素材提高了學生興趣閱讀的效率,更好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2307B059-91C0-416A-94E0-4F13ED10951A
利用線上工具,轉變家庭作業形式
在過去的教學中,作業為學生帶來巨大負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形式單一,趣味性不足。而如今,隨著智慧教學逐步實施,學生交流的方法變得多樣,布置作業所能采用的形式也逐漸變多,這能有效減輕作業對學生的負擔,對于作業效率的提高有著巨大幫助。
充分利用線上社交,布置小組作業
合作是當今相當重要的一項品質,而在語文教學中,其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實踐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更多,還有著讓學生相互鼓勵,從而堅持得更久的作用。而在作業練習中,相比單純的書面作業,小組合作作業在學生激趣方面也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在過去,學生合作嚴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線上社交的方法,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也讓教師所能布置的作業更加多樣。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信息技術提供的新的溝通交流方法,積極布置小組合作實踐作業,以更強的互動性有效提高作業的趣味性,從而降低學生的作業負擔。
例如,在三年級暑假,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布置“調查本地節日習俗”的作業,并讓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一任務所需要的實踐量較大,很明顯是學生個人難以完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小組,讓學生通過 QQ、微信等線上社交軟件進行交流,分別調查不同的內容,再綜合起來,完成任務。相比單一的書面作業,這樣的合作作業具有更強的趣味性,學生的負擔也較輕。這樣,通過線上社交,教師有效將小組合作拓展到家庭作業的完成中,這對于教師布置更加多樣的家庭作業,提高作業趣味性有著巨大的作用。
發送電子量表,落實家校共育原則
作業的評價是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隨著學習者中心地位充分得到認可,以教師為主體、成績為標準的評價方式也不再適合當今教學的要求。評價的方法應當隨著教學方法的變化而變化。而相比學校內的作業,教師很難充分了解家庭作業的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家長對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督相當重要。量表是一種新型的評價方法,相比成績,其更加靈活。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則能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以電子量表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督。
例如,在實踐作業的完成中,為了保障安全,在每次進行室外調查的時候,教師都可以讓一名家長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跟蹤。而基于這一過程,在電子量表中,教師可以構建出勤率、提出和回答問題的頻率等過程性指標,并讓學生自己和家長在量表中分別寫出自己的評分。這樣,通過線上社交和發送的電子量表,教師有效創設了與實踐活動配套的評價方法,落實了家校共育原則,切實優化了家庭作業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如今,信息技術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而基于智慧環境和減負提質的新要求,作業設計也需要充分結合信息技術,以精準的數據分析降低作業總量,結合開放的教學資源,變書面作業為課下自學,并利用線上工具轉變家庭作業的形式。在新的時代,學生課下的學習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變革,也只有充分結合智慧教育的理念,教師才能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學生作業完成的效率,滿足當今教學越來越高的要求。2307B059-91C0-416A-94E0-4F13ED1095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