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初中是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后續環節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節點,在這一階段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學生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究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方法,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語文;實踐研究
一、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由于目前一些教師目前尚且沒有意識到學生讀寫能力結合發展的養成,也沒有完全依靠教育中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初中教育中語言教學水平的提高相對緩慢。隨著目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仍需適應當前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通過將文本教學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掌握閱讀和寫作基礎,從而為將來徹底學習漢語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對目前的初中生來說尤其重要。讀寫結合是傳統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創新,是對現行初中語文教學形式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素質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體現,進一步為語文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
二、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閱讀與寫作分離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人為地把閱讀和課文從寫作當中分離出來,不關心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吸收能力,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實踐寫作練習。僅僅只注重閱讀教學本身,很少讓學生練習讀寫結合,也很少指導學生從概念到寫作布局謀篇的實施,不能夠為學生寫作作出有效指導。
(二)讀寫結合教學注重形式忽視效果
許多教師在閱讀以及讀寫結合過程中,教師更注重教學形式,而不是評價教學效果。雖然有些老師也在閱讀課上進行寫作教學評估,但是學生的讀寫練習效果相對來說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老師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具體寫作技巧進行相對較為詳細的說明,也很少要求學生去遵循相關寫作技巧,沒有有效促進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寫作訓練。
三、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具體措施
(一)以閱讀促寫作,積累學習素材
在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同步提高學生的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技能。的確,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礎,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提高。目前我國相關文學內容相對來說非常豐富,語文課本上的內容只是滄海一粟,大多數學生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意識。單純的閱讀語文課本的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效提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進一步指導學生閱讀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以進一步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從而為學生積累閱讀材料,為進一步寫作做好鋪墊。在上課閱讀時,老師要著重強調理解文章,如何用詞,如何用標準句,從而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技能。說到課外閱讀教學,課外讀物的內涵與課堂讀物的內涵相對完全不同。課外書籍的知識和信息相對來說十分豐富。它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分類,通過由低到深的模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進一步有效培養學生自己尋找優秀課外閱讀材料的能力,保證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學生一旦通過泛讀提高了閱讀技能,促進學生具備更多的寫作積累,在寫作過程當中優美語句自然在頭腦中形成,所獲得的知識也可以實現靈活運用,從而達到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技能的目的。
(二)鼓勵借鑒模仿,提高讀寫能力
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學習參考借鑒一些相對優質的寫作資源或采取先讀后抄的方式學習相關寫作,讓他們能夠站在更高層次的起點進行寫作,為了能夠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初中生,他們是寫作初學者,缺乏一定的寫作經驗。模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的創作方向,促進學生理解從哪一個方面開始著手寫作,或者如何能夠讓他們的寫作體系更有層次性。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閱讀范圍要呈現放射狀擴展,讓學生的閱讀內容能夠跨越多個層次。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想做什么,跟著基礎書的不同類型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專注于自己喜歡的文章類型,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诖?,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閱讀自己認可的某一篇文章,組織文章的大致內容和框架體系,然后將自己的想法整合到框架體系中,通過積累訓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三)多元讀寫引導,培養創新意識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背景下,鑒于閱讀和寫作教學具有相對較強的關聯性,因此教師不僅需要進一步鼓勵學生閱讀語文課本和課外書籍,同時還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利用網絡資源,從而進一步實現拓展閱讀和寫作。學生在閱讀相關課本和課外書籍后,可以對閱讀文章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比較。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書籍中記錄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然后進一步整合自己的思想,從而通過閱讀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閱讀來提高自身分析思維能力。然后,利用自己所獲得的經驗在網絡上進行獨立研究,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識字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寫作技能鋪平道路。如若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得到有效提高,老師可以為學生實施開放式主題的寫作內容實踐,讓學生根據現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創作一篇作文,進一步將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模式有助于學生豐富自身思維能力,有效提高思維能力。此外,開放式主題寫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入思考、廣泛思考,從而增強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此外,如若學生寫作完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享學生的創作內容或在網上發布,通過評論等方式進行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享讀寫的能力。
(四)開展實踐活動,豐富讀寫內容
初中生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反思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豐富讀寫學習的內容,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讀寫一體化的實踐。教師可以進一步有效結合課文主題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并依托課文語境對學生開展讀寫活動,讓他們能夠進一步深入體驗課文內容,從而在真實生活當中體會課文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基于此,教師可以促進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文本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各類語境來進行寫作。教科書主題的發展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從而進一步開發提高識字率的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觀察不同的生活現象、自然景觀和生活的人文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閱讀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將觀察時長設置為一年,讓學生觀察四季的變化,并進一步記錄觀察每一個現象所產生的心理情緒,并對自己的記錄進行調整和完善。這種類型的長期觀察和記錄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一年觀察期結束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日常記錄檔案,搭建相對較為完整的場景及故事主線,將檔案內容整合到故事當中,這不僅能夠有效豐富故事的內容,從而進一步使寫作的內容更具可讀性,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豐富學生寫作內容,形成獨特的讀、觀、寫、考的寫作體系,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
(五)創設相關情境,強化學生理解
在當前新課程的深入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創新項目和教學方法逐漸被應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教學提供了重要支撐。許多創新的語文教學形式相對非常有趣,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充分利用這些新課程來教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其中,情境創設教學模式的開發和應用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情境創設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利用語境創造綜合性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相關語境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進一步有效提高他們對課文的分析以及理解能力。例如,在語文課本內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夠進一步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情景創設方法的一部分,幫助學生創設一個關于童年的情景,并在想象童年作為課文情景體驗的一部分時進入對課文的書面理解。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并根據課文中對童年的描述,寫下自己的童年圖景,從而進一步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語文閱讀課文中創設相關情景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展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案。
(六)培養閱讀習慣,完善寫作體系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進一步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從而為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技能鋪平道路。同時,閱讀也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基本內容。部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對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閱讀過程中不善于積累和掌握語文知識,導致閱讀能力一般,不能真正吸收課文內容。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促進讀寫教學的重要基礎。首先,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從學習積累開始的。如果只注重閱讀的速度和數量,而不考慮到相關閱讀的質量,那么就不會達到累積效應,也不會達到實際設定的學習目標。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積累,不僅需要通過積累正確的詞語,同時還需要通過積累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比如在語文課本當中《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進一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學習積累,進一步將其運用到課文中。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寫作,以進一步有效達到應用以及提高寫作質量的目的。第二,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制定持續的學習計劃,防止學生表現出不良的學習態度。對此,語文教師可以進一步通過閱讀計劃的形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給自己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科學設計,確保計劃適應真實情況,才能有效保持較高的水平。此外,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包括理解閱讀材料。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在學習課外閱讀等材料時,會有難以理解的部分。為了能夠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可以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或詞典進行輔助學習,學習和掌握被誤解的詞匯,加深學生的理解,進一步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為學生學習寫作打下基礎。
四、結語
讀寫結合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重要手段。作為向學生教授閱讀和寫作的一部分,一線初中教師應確保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用設計相對良好的課程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這方面,教師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培訓和進一步培訓,還必須確保課程是根據學生的現實和教學目標設計的,以進一步實現發展學生讀寫能力和提高語言學習效率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趙亞寧.基于微課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2):1.
[2]羅嘉奕.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07):1.
[3]李美靜. 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好家長:創新教育,2019(06):1.
[4]楊德年.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J].好日子,2021(15):1.
[5]孔葉紅.農村薄弱初中仿寫式讀寫結合寫作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語文,2020(35):2.
[6]楊德年.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J].好日子,2021(15):1.
作者簡介
劉厚臣(1970.10-),男,山東省微山縣,漢,大學,一級教師,初中語文,微山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