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創意,源于藝術、忠于創造,是以藝術為載體,啟迪兒童想象創意,發展兒童藝術表達,助力兒童美好生活的特色通道。江蘇省江陰市澄江中心幼兒園以藝術創意為特色品牌建設核心,深入探尋內涵釋義,踐行創意生活,有力撬動園所品牌發展,實現新時代兒童的高質量保教追求。
【關鍵詞】藝術;創意;特色品牌
【中圖分類號】G40-01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4-0053-03
【作者簡介】陸翔芬,江蘇省江陰市澄江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江蘇江陰,214400)黨支部書記、總園長,高級教師。
品牌的英文單詞“brand”,原意是“烙印”。幼兒園特色品牌,須經過園所育人文化的積淀,糅合教科研特色、師資水平及優質教育影響力等諸多因素,方能鑄就。有百余年辦園歷史的江蘇省江陰市澄江中心幼兒園(以下簡稱“澄幼”),始終行走在“藝術美育”之路上,師資隊伍富有才藝,園所環境富有創意,人文景觀富有審美價值。藝術創意已然成為澄幼的個性標簽,助力幼兒園的特色品牌建設。
一、藝術創意的內涵
1.從歷史境脈中探尋
澄幼的藝術創意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從1904年江陰藝術名人劉半農之父等創辦的“澄翰學堂”,至新中國成立后被批準的上?,F代兒童實驗繪畫教育中心(江陰校),始終以藝術教育為載體,遵循“以美育人”的特色方向,幾代澄幼教育人接棒續行,不改初衷。
2.在理解兒童中追求
藝術創意特色品牌構建,蘊含著澄幼對兒童觀的深度理解,我們篤信每個兒童都具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創意稟賦,他們富有想象、敢于創造,有著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心靈。在澄幼園里,有創意彩繪的空間設計,有留白墻面供幼兒涂鴉的創想天地,更有一批讀懂兒童、理解兒童天性稟賦的才藝教師。
3.用課程內涵來注解
生活化、藝術化和以兒童為本位的課程,是實施藝術創意特色品牌建設的主陣地,澄幼為幼兒營造開放多元、姿態萬千的教育環境,為幼兒設計具有藝術審美、創造表現的課程內容,通過繽紛生活的創造、自由自主的創構,助力幼兒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童年生活對于美的追求。
4.以園所文化來彰顯
藝術創意體現澄幼“向著美麗的方向生長”的教育理念,“人人皆為創意之人”“處處皆是創意之地”,藝術創意滲透于澄幼每一個角落、彌散在幼兒生活的每一個時空。藝術創意的全方位浸潤,為幼兒生活締造無限可能,使小小的澄幼園,得以在城區中心一隅蓬勃生長、發展壯大。
二、藝術創意助力幼兒園特色品牌建設的路徑
(一)理念為先導,行之有效
1.藝術創意之兒童觀改造——關注發展適宜性
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澄幼人認識到,面對新環境、新形勢,學前教育者需在教育實踐中做出最適宜幼兒發展的決策,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適宜性、個體適宜性、社會和文化的適宜性,為兒童創設與其發展水平相適宜的教育環境,采取適宜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發展。
2.藝術創意之游戲化價值——關注活動創新性
對于3—6歲幼兒來說,具體形象在發展和認知中占主導地位,教師應更多關注幼兒生活,以幼兒發展為中心,與幼兒、家長共同收集生活材料,營造愉悅、有吸引力的環境,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游戲和參與不斷改進的創意游戲。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園本課程創生的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生活創意系列游戲活動,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探究素養。
3.藝術創意之有效性體現——關注項目園本性
澄幼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以發展適宜性理論和課程游戲化理論為指引,傳承多年來藝術領域研究成果,拓展傳統藝術特色,將藝術創意延展到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豐富游戲活動,積極發掘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開發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活創意”游戲,并進行有效實施和科學評價,用以滿足師幼發展和園所特色品牌提升的要求。
(二)研究為契機,行穩致遠
1.帶入“藝術創意”元素,彰顯特色環境
見縫插針開展創意種植。在澄幼兒童生活視野中,一個角落、一個空盆、一處泥地、一條走廊,都成了創意種植的藝術空間。帶著兔耳朵的盆栽,訴說著麥子發芽、生長和成熟的故事;角落處的花瓣層架,悄無聲息地見證著“草莓結果”“番茄變紅”的過程;屋頂色彩斑斕的輪胎種植、壇壇罐罐,有幼兒創意彩繪的印記,更有他們觀察植物生長的表征記錄。別樣空間里,創意靈感的種子在悄然萌發。
因地制宜開展創意改造。戶外一覽無遺的表演臺階,經過教師和幼兒的創意改造,變成了帶有藝術氣息的景觀舞臺,這里有鵝卵石水槽,有水流瀑布,有美麗的金銀花,還有趣味游戲小屋……走廊處的空白墻面,爬上了小爪印,可供觀賞,可供游戲攀爬,還能在高處敲響鈴鐺,滿足幼兒各種好奇和挑戰的需求。
彩繪藝術描畫創意世界。多年創意藝術研究,積淀了一支有想法、有創意的特色教師隊伍。進入澄幼空間,簡樸而又精致的創意彩繪柱林、多功能的PVC管漏洞怪獸墻、3D繪畫空間、紅色雙層鳥籠器械、四通八達的繩筒爬網、角角落落的創意種植、多彩輪胎世界……盡顯創意與游戲的相互交融、多姿多彩?;钴S其間的幼兒,耳濡目染中多了一份關于“創意生活”的美好體驗。
2.植入“藝術創意”文化,引發師幼共鳴
培育具備創意特質的師資隊伍。首先,澄幼教師注重從書本中汲取養分,通過開辟“一點讀書會”“名師導讀”“組合共讀”等渠道,分享與傳播“藝術創意”的美好。其次,教師通過日常項目研究將“藝術創意”變成生活的習慣和自然,如“舊物改造”系列、“妙趣種植”系列、“創意烘焙”系列等,在活動中體驗并感受創意生活帶來的快樂滿足。
形成開展創意實踐的方法策略。在推進特色品牌建設中,澄幼將實踐研究的脈絡延展到“三化”。一是化“平常”為新鮮神奇。教師通過對幼兒游戲內容的解析,發現幼兒喜歡新鮮的、顏色鮮艷的、可操作性強的、有變化的材料,將這些平常的材料加以組合、添加或者細微改變,就能喚醒幼兒的創意渴求,由此產生的游戲情節也便向著高階思維邁進。二是化“單一”為變幻無窮。例如,幼兒百玩不厭的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師經過更替動物、添加道具(小動物的家)或者加入數量變化,就能滿足大班幼兒對于運動挑戰的需求。三是化“枯燥”為妙趣橫生。尤其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對于“七步洗手法”等略顯枯燥的生活環節,教師通過給予幼兒“自主、自由”的時空選擇,以吉祥物陪伴、幼兒喜愛的卡通人物引入、課程故事“細菌旅行”、音樂游戲“洗刷刷”等,使簡單的洗手行為也變得妙趣橫生,為幼兒創意生活增添了鮮亮的色彩。
(三)多層面創建,務實篤行
1.“藝術創意”特色品牌視覺體系建立
澄幼圍繞特色領域研究實踐,加入家長、幼兒、社會人士的參與意見,使“藝術創意”特色品牌視覺系統煥然一新:澄幼教育集團的吉祥物蠟筆卡通人物“澄澄”以運動、學習、生活、歌唱、游戲、繪畫等各種姿態亮相登場;集團化辦學LOGO、文創筆記、卡通玩偶、學校PPT模板等,在每個對外展示的時光里彰顯特色品牌力量,傳遞關于“藝術創意”的可視化表達。
2.“藝術創意”特色品牌聽覺體系運行
澄幼園歌《最美的畫》由本園家長、本土音樂人小農作曲,由全園幼兒、教師及家長參與歌詞創作。這首歌既是“藝術創意”的音樂表達,又與視覺體系中可愛的卡通蠟筆人物“澄澄”相呼應,傳達著潤澤童年、追求夢想的美好愿景。澄幼兒童人人能唱、個個喜歡,每當熟悉的音樂響起,都將帶給他們一段沉醉的歡樂時光。
3.“藝術創意”特色品牌媒體推送傳播
澄幼結合省級重點課題“課程游戲化”的研究和無錫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園等特色項目的開展,每學期均舉行“創意生活”系列活動,由集團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和發布,依托全國骨干園長平臺向各地傳播,并通過《早期教育》《江陰融媒體》等不同渠道宣傳。藝術創意特色,儼然成了潤澤童年最美的畫卷。
源于生活、忠于創造的“藝術創意”特色品牌建設,是澄幼百余年對于藝術特色追求的凝練和拓展。在澄幼的方寸天地間,這一顆“藝術創意”的種子根植于童年園地中,帶著溫潤的力量,期許未來更加美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