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周曉荷 閔敏


摘要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轉課堂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能有效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靈活性。以華中農業大學128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對當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并運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對影響效果評價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受訪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分為2.84。本科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受學生性別、專業、教學內容以及是否贊成翻轉課堂等因素的顯著影響。最后,從教材內容設計、互動方式創新等方面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實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城鎮規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影響因素;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0-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61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Urban Planning Cour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YANG Xin,ZHOU Xiao-he,MIN Min
(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is a teaching mode centered on students,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v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teaching. Taking 128 undergradutes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research objects,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udents to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urban planning course was investigated. The ordered Logit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ffect evalu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interviewed students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urban planning course was 2.84. The undergradutes’ evaluation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of urban planning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tudents’ gender, major, cutting-edg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gree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or no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flipped classroom practice of urban planning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book content design and interactive mode’s innova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course;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Influencing factors;Undergraduates
基金項目 華中農業大學2021年“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146);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學研究項目(007)。
作者簡介 楊欣(1988—),女,河南鄧州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土地資源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23
城鎮規劃是一門涉及政治、經濟、建筑和技術等方面內容的學科,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有較高的要求[1]。它要求學生對城鎮規劃系統的理論知識、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城市規劃法規制度充分掌握。同時,它也是一門解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問題的應用性課程,與經濟和產業、人口與社會、歷史和文化等方面有深度的實踐交融[2]。歐美發達國家的城鎮規劃課程從城市理論課研究、交叉學科領域素質培養和規劃理論應用3個層次展開,將啟發式思維教學、學生技能訓練和實踐結合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3]。我國城市建設在過去30年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形勢下城市規劃不僅經歷了發展戰略、新政法規等方面的變動,而且在城市總體布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規劃實施等實踐層面有了根本性變革[4]。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持續推進,社會對城鎮規劃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長。然而,我國城鎮規劃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教學內容趣味性低、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能動性差、考核方式過于片面等問題,實踐應用性不強[5-6]。一些高校(如同濟大學)通過舉辦城市徒步活動將課堂搬到上海市各大具有代表性的規劃地段,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東南大學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對城市規劃學科的“本體論”及“公共政策屬性”的發展和規劃教育起到重要的啟示和導向性作用[7]。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討論機會,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嚴峻挑戰。網絡教學將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8-9]。然而,關于農林高校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報道仍較少。筆者將城鎮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劃分為教學模塊和應用模塊兩大部分,靈活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手段組織課堂,研究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
1 研究方法、數據獲取與樣本特征分析
1.1 研究方法
多元有序Logit回歸(ordered Logit)是將研究變量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多個等級,進而對研究對象進行細化分析的一種測評方法。關于滿意度的研究可采用5級分類法,將滿意度劃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級,并分別賦值5、4、3、2、1[7] 。鑒于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的評價屬于典型的有序分類變量,根據相應建模的要求,以Yi為因變量,以X為自變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F(x)是邏輯分布函數。
當學生個體的隨機選擇方程Uij=α+βjx′i+ε中擾動項ε服從N(0,1)分布時,若設P為某事件發生的概率,則 Logit(P)可記為P(y=j|x)=1-(rj-1-x′β),此時學生對翻轉課程教學的滿意度可表達如下:
F=α+β1x1+β2x2+β3x3+…+βixi+μ(1)
式中,F代表受訪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的效果評價;α為常數項;xi代表影響學生對城鎮規劃教學效果評價的因素;βi代表變量xi的回歸系數;μ代表隨機誤差。
1.2 數據獲取
于2019 年12 月對華中農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17級全部本科生就“城鎮規劃翻轉課堂調查問卷”這一主題開展調研。課題組共發放問卷130 份,回收有效問卷128份,回收率為98.46%。
1.3 樣本特征分析
受訪學生樣本特征如下:(1)個人特征。①性別。受訪者中男生36人,占樣本總數的28.12%;女生人數占樣本總數的71.88%。②專業。樣本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有61人,占樣本總數的47.66%;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占比稍高,為52.34%。③政治面貌。受訪學生的政治面貌以團員為主,有76人,占59.38%;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分別占11.72%和28.13%;0.77%的學生為群眾。④專業認同。所有的受訪學生都對所學專業有較強的認可程度。對所學專業“非常認同”“比較認同”和“一般認同”的受訪學生數分別為36、66和26人,占比分別為28.12%、51.56%和20.31%。(2)課程認知。①學習難度。2.34%和21.88%的學生分別認為課程的學習難度“很大”和“較大”,64.06%的學生認為課程難度“一般”,另有10.94%和0.78%的學生認為課程難度“比較容易”和“很容易”。②教學內容。102名學生認為課程內容“非常前沿”或“比較前沿”,但也有2名學生認為課程內容“非常陳舊”。③教學方式。71.09%的學生認為教學方式“很新穎”或“比較新穎”。④拓展知識。認為從城鎮規劃課程教學中收獲“很多”“較多”“一般”“不多”和“沒有”的學生分別占22.65%、54.69%、18.75%、3.13%和0.78%。⑤翻轉課堂。“非常贊成”和“比較贊成”翻轉課堂教學的學生分別占1.56%和20.31%。
2 城鎮規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1 城鎮規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城鎮規劃是華中農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大三本科生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受訪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效果的評價結果顯示,華中農業大學2017級128名大三本科生中有3.91%的受訪學生認為效果很好,29.69%的受訪學生認為效果較好,47.65%的受訪學生認為效果一般,15.63%的受訪學生認為效果較差,還有3.12%的受訪學生認為效果很差。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有學生參與度更高、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更主動。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有教學內容不精練、課堂內容深度不夠、學生課業負擔加重。
2.2 城鎮規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城鎮規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有必要對影響教學效果評價的因素進行分析。計量模型中相關變量的名稱及定義具體見表1。
運用STATA 12.0統計軟件包中的多元有序回歸模型,對影響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全部受訪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分為2.84。受訪學生對教學效果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課堂效率不高、學生的負擔變重。在影響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個人特征因素中,性別與評價結果呈正相關,即女生對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結果顯著好于男生。專業對評價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在影響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課程認知因素中,認為城鎮規劃教學內容前沿的同學更認可城鎮規劃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愿意給出更高的評價。另外,贊成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同學也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給出了較高的評分。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接受主體”,更是教學方法的“試金石”。互聯網技術和網上教育資源的充分發展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專業資料檢索的平臺,賦予學生將書本和網絡上所學知識整理成報告、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表達的機會。與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學生的參與程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但也不能忽略翻轉課堂中個別學生反映的課業負擔過重、學習深度不夠等問題。
3 結論與討論
3.1 討論
一種教學方法的最佳檢驗方式是學生的反饋評價,因此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該研究以華中農業大學128位大三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并從學生個人特征和課程認知2個方面對教學效果評價的潛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全部受訪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分為2.84。影響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學生個人特征因素主要為性別和專業;另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以及對翻轉課堂的贊成程度等也與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呈顯著正相關。
3.2 結論
為提高學生對城鎮規劃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分,專業課教師可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①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內容,多運用專業相關的新理論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修訂,教學內容也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國家發展現實需求進行優化,解決教學的滯后性問題[10]。②選用新案例、新實踐項目等,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新鮮感,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現實需求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城鎮規劃實際問題的能力。③翻轉課堂中,當學生講授內容深度不夠時,教師應及時補充,突出教學重點。因此,在高校教學實踐中應綜合應用傳統填鴨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高等院校為國家培養城鎮規劃人才的目標[11]。因此,今后可在設置對比模式、小班教學等具體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志強,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 馮維波,裴雯,巫昊燕,等.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構想:融合建筑學與地理學的城市規劃教育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2-56.
[3] 陳林.我國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存在問題與改革思路[J].規劃師,2010,26(12):102-104.
[4] 姜云,王寶君,張洪波,等.城市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素養與教學應對[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39-42.
[5] 陳莉,張婷婷,張鈺,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新時期《城市規劃原理》教改:以廈門工學院(獨立學院)為例[J].福建建筑,2020(2):121-125.
[6] 王金旭,朱正偉,李茂國.混合式教學模式:內涵、意義與實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7-12.
[7] 梁瑋男,張偉一,任雪冰.開放·互動:“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城市規劃教學中的探索[J].華中建筑,2013,31(7):171-176.
[8] 王文策,曹慶云,范蘭芬,等.新形勢下野生動物飼養與保護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思考: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17):162-164.
[9] 劉燕,王斌.翻轉課堂在力學課程中的嘗試與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246-248.
[10] 胡曉紅.新型城鎮化下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04.
[11] 趙民,趙蔚.推進城市規劃學科發展 加強城市規劃專業建設[J].國際城市規劃,2009,24(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