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發展和完善,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地成果。由于教師對新課標的認知能力不平衡,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嚴密、完整,教學要求偏高;還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講述過多,重點不突出,對實驗重視不夠,致使學生缺乏足夠的活動時空,缺乏必要的感受和體驗,不能真正體現主體性和參與性;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運用相對滯后等。所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降低了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為了適應新課改形勢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深化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下面就本人對新課改形勢下物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 采取互動探究式教學,避免單向傳輸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探究學習的興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關心社會的責任感,是新課程倡導的目標,也是學生終身學習和健康發展的需要。面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倡導實施探究式教學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學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與生活實際密切關聯的問題。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把學生置于研究現實、未知問題的氣氛中,將會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既有利于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教學,而不是眉毛胡須一把抓
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干知識,抓住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應用最廣泛、最活躍的知識,對重點和難點、知識誤區具體詳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有助于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反對片面強調知識講授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個性化需要,要訓練學生一生中不斷創新,建立自我發展的機制,而非單純掌握眼前的信息和技術。
當然,學生的知識和教育背景、興趣愛好不同,培養目標也必須有彈性。對于能力的培養,我們提出同一的比較高的要求和規格,并不意味著人人要達到同一思維水平。我們不能挑選學生,卻可以選擇因材施教。在統一要求的同時,也能體現個體發展的目標,體現不同水平層次的差異性。
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首先必須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起來,積極起來,手腦并用。教師當然還是要講解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啟發和指導學生去動手動腦,引導學生去正確地分析考慮問題、探索知識。
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反對考試前夕搞突擊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特點之一就是實驗比較多。物理學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探究過程,學生才會感到物理真實有用。可是有些中學,尤其是在農村,平時課堂上學生很難見到應該見到的實驗,學生實驗也不做,只是臨考試前老師在黑板上講一下。
教材中提到的驗證性實驗,老師應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甚至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途徑感知事物,這樣掌握的知識更牢靠,難學的東西轉化為易學的東西,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實驗的內容越豐富,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上會得到更多益處。
五、切實改善學習訓練
物理學習訓練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中具有活力的環節,更是學生獲得物理知識、形成能力、體驗物理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經途徑。因此,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從學習訓練的內容、形式、要求等方面著手,改善物理學習訓練。
訓練內容的重點一般應放在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基本能力的運用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驗上,要防止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重演繹輕歸納、重理論輕實踐的偏向。要嚴格控制學習訓練的總量和難度分布,在有區別的學習訓練中,提出不同程度的訓練要求,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增加學習訓練的選擇性,體現因材施教和發展個性的原則。
總之,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素質教育應融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能力高于知識,素質高于能力”物理課堂教學應緊緊把握素質教育這個主旋律不放,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在整個課堂上,使學生處于一個興奮,主動、積極的狀態,使之產生最深遠的效果,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