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志(上海)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陳明菊
疾控中心是公共衛生行業的重要部門,主要職責是為人民群眾提供衛生防疫檢測。近年來,疾控中心的環境問題也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通過對上海市某區疾控中心的調查分析,對疾控中心項目的特點以及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分析總結。
1.產業政策相符性
疾控中心項目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中第三十七條衛生健康中的預防保健、衛生監督服務、衛生應急設施建設,故疾控中心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
2.“三線一單”相符性
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滬府發[2018]30號)對于全市各區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疾控中心項目的選址不屬于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疾控中心項目排放的廢氣對環境空氣的貢獻值占標率均未超過1%,不會改變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項目各廠界處噪聲貢獻值能達標排放,不會改變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項目廢水納管排放不會對地表水環境產生影響,項目不涉及地下水的開發和使用,不會對地下水產生影響。綜上,疾控中心項目的建設不會突破環境質量底線。疾控中心項目水資源、能源消耗較小,不開采地下水,且疾控中心項目的建設不會突破資源利用上線,疾控中心項目與上海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意見相符。
疾控中心項目的選址應符合所在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布局要求,經分析,疾控中心項目的選址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筑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要求相符,因此項目選址符合要求。
1.工藝流程
疾控中心配備相應的實驗室,實驗室主要負責對區域的食物、環境、水質等進行檢測。實驗主要分為理化實驗、微生物/病媒微生物實驗。實驗流程分別見圖1、圖2。
理化實驗的處理方式包括消解、萃取、溶解等。對于樣品中重金屬的檢測,采用消解方式處理樣品。對于樣品中有機物的檢測,采用萃取、溶解方式處理樣品。對于樣品中重金屬的檢測,采用消解方式處理樣品,對于樣品中有機物的檢測,采用萃取、溶解方式處理樣品。對處理后的樣品采用原子吸收、離子色譜、原子熒光、氣相色譜等方式進行檢測。
將生物樣本(食品、水質、消毒、化妝品等)或環境樣本在恒溫培養箱內培養16小時至18小時,培養溫度為20℃至42℃,濕度為30%至70%,壓力為常壓,整個操作過程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樣本在增菌培養液中進行。血、痰液、尿、鼻咽拭子、糞便和環境樣本分離培養的方式為將增菌液劃線接種于外購的選擇性培養基內培養18小時至24小時。將咽拭子、腦脊液、蚊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將處理好的標本接種至細胞內,置于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封閉培養。對于藥敏試驗、PCR檢測、酶聯、CD4+T淋巴細胞檢測,挑取可疑菌落進行藥敏試驗、PCR檢測,藥敏試驗采用藥敏儀進行測試,PCR檢測采用商品化PCR試劑盒,酶聯采用酶聯試劑盒,CD4+T淋巴細胞檢測采用試劑盒。序列分析、基因測序時,采用商品化核酸提取試劑盒提取細菌核酸,再采用商品化PCR試劑盒擴增目的基因,之后用測序儀對細菌序列進行分析。病毒載量檢測時,采用離心機對樣本進行離心處理,再采用病毒載量儀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并進行核酸擴增產物進行分析。對于寄生蟲檢測,分為顯微鏡觀察和核酸檢測。對寄生蟲進行制片染色,在普通顯微鏡進行觀察,采用高速臺式離心機對寄生蟲進行離心處理,再采用PCR試劑盒進行檢測。在消媒實驗中,采用高溫高壓殺菌,殺菌后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殺菌效果。病媒實驗是對飼養的病媒介質進行抗藥性監測,解剖、制片染色,并在普通顯微鏡進行觀察。
2.產污節點分析
疾控中心項目產生的污染物主要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固廢等,廢氣主要為理化實驗室產生的有機廢氣、無機廢氣、生物氣溶膠以及疾控中心飼養室產生的飼養室廢氣、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水處理站廢氣、醫療廢物暫存間產生的醫廢間廢氣等,有機廢氣主要包括丙酮、三氯甲烷、非甲烷總烴,無機廢氣主要包括氯化氫、硝酸霧、硫酸、氨氣、臭氣濃度、氟化物等。廢水主要為實驗室廢水、純水制備尾水、高壓蒸汽滅菌鍋廢水、噴淋塔廢水、清洗廢水、生活污水等,固廢主要為廢實驗耗材、實驗廢物、廢培養基及培養液、排泄物與墊料、動物尸體、組織、廢活性炭、廢高效濾芯、污水站污泥、廢MBR膜、生活垃圾等。常見的疾控中心項目產污節點分析詳見表1。

表1 疾控中心項目產污節點分析一覽表
疾控中心項目的污染防治措施應結合項目的產污特點,應有針對性,確保污染防治措施在技術、經濟方面可行[1]。
1.廢氣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無機廢氣(氯化氫、硝酸霧、硫酸、氨氣、臭氣濃度、氟化物)經通風櫥/萬向罩、整體抽排風系統收集后,經堿性噴淋塔裝置處理。有機廢氣經通風櫥/萬向罩、整體抽排風系統收集后,經活性炭處理。飼養室產的廢氣經整體抽排風收集后,經活性炭處理。污水站廢氣、醫廢間廢氣整體抽排風收集后,經噴淋塔+活性炭處理。
2.廢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由產污分析可知,疾控中心的廢水主要包括實驗室廢水、清洗廢水、生活污水、純水制備尾水、高壓蒸汽滅菌廢水、噴淋塔廢水等。
實驗室廢水、清洗廢水、高壓蒸汽滅菌廢水、實驗室廢水均需經過預消毒處理,預消毒方式為次氯酸鈉消毒,預消毒池設置在地下一層,消毒水力停留時間約為2小時。消毒處理后與生活污水、純水制備尾水、高壓蒸汽滅菌廢水、噴淋塔廢水一同經污水處理站處置后納管排放,污水處理站主要工藝為A級生化+MBR膜。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3。

圖3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3.固廢處置分析
具有活性物質的危廢經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后,暫存于醫療廢物暫存間,醫療廢物采用噴灑二氯異氰尿酸鈉水溶液和紫外燈照射的方式進行消毒,醫療廢棄物每天由醫療廢棄物處置單位進行運輸和處置。其他危廢廢物暫存于危廢暫存間,由有相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一般工業固廢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合法合規處置和利用。
在環評報告編制中,需分析治理措施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對多種方案進行比選,選取最優的治理措施[2]。
1.風險物質識別
疾控中心項目涉及的環境風險識別主要為物質危險性識別、醫療廢物風險識別、生物安全識別。風險物質主要為疾控中心實驗室所使用的乙炔、硫酸、鹽酸、氫氟酸、硝酸、三氯甲烷、丙酮、乙醇等化學品,公輔過程使用的柴油,廢水消毒使用的次氯酸鈉,醫廢暫存間存放的實驗廢物、醫療廢物等,主要危險特性為易燃、毒性、腐蝕性等。
醫療廢物與其他危險廢物的污染特性不同,除了可以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之外,還具有感染性和毒性,可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在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過程中,與周圍民眾的接觸概率較大、接觸距離較短,同時醫療廢物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傳染性病原體,容易向社會傳播。
區級疾控中心一般生物安全等級為二級,僅涉及病毒抗原檢測、血清學檢測、核酸檢測、生化分析等操作,不涉及風險等級較高的病毒培養、動物感染實驗。
2.環境風險分析
疾控中心項目的主要風險類型有、泄漏/燃爆事故、醫療廢物泄漏污染事故、生物安全實驗相關活動。
3.風險防范措施
廠區雨水排放口擬設置雨水截止閥,如出現柴油泄漏,引發火災、爆炸事故,事故廢水中將會含有泄漏柴油,發生事故時應立即確認雨水管閥門處于關閉狀態,防止事故廢水進入周邊地表水。應及時收集泄漏的柴油或者事故廢水,含柴油的吸附棉等固廢應作為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事故廢水排至污水處理系統處理,經檢測符合納管排放要求的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實驗室地面設置防滲地坪,實驗室均應設置化學品防爆柜,用于貯存易燃易爆化學試劑。此外,實驗室內還應當配備吸附棉等應急截流物質、應急洗眼器及沖淋器,同時應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一旦實驗室發生化學試劑泄漏事故,應及時采用吸附棉吸附泄漏液體。處置完畢后,吸附棉作為危廢委外處置。實驗操作員若不慎沾染化學試劑,應及時更換衣服,必要時采用應急洗眼器或沖淋器淋洗。沖淋產生的廢水收集至污水處理系統納管排放,沾染化學試劑的衣服作為危廢處置。若發生火災,應及時用消防器材滅火,滅火后的消防廢水應及時收集至污水處理系統納管排放。
醫療廢物的轉運由專人負責,定期到每幢樓污物間收集醫療廢物,至少每天三次,確保產生點不積累醫療廢物。醫療廢物出口使用專用于污物的轉運口出入。轉運路線應該選擇專用的污物通道,選擇較偏僻、行人少、不接近食堂等區域的路線,并盡量選擇人流少的時段轉運,轉運過程中應正確裝卸,避免遺撒。
建設單位對于病原微生物的購買和接收應執行登記制度,并保存備案。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應儲存在防滲漏、密閉的容器中,部分需要冷凍保存的應進行低溫或超低溫保存。保管病原微生物樣本應實施嚴格的登記制度,病原微生物樣本保存的登記包括樣本性質、數量、包裝的狀態、交接人、收發地點和時間等。本項目病原微生物的儲存和運輸編制操作規程,收錄于生物安全手冊中,嚴格執行這些操作規程,可確保病原微生物樣本的生物安全性。
應急預案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制定,報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
項目潛在的風險事故包括柴油泄漏火災事故、實驗室化學試劑泄漏火災爆炸事故、醫療廢物泄漏污染環境事故及生物安全事故。本項目生物安全防護等級為二級,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加強生物安全防護設備及個體防護,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可有效避免涉及微生物的樣品檢測活動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影響[3]。
通過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及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編制符合規定的應急預案,項目環境風險水平是可接受的。
綜上所述,疾控中心環評報告應準確把握項目的特點。本文從相關規劃相符性分析、選址合理性分析、工程分析、環境風險評價等三個方面的進行總結分析,以供環評報告編制人員和環保審批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