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文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4-137-02
摘? 要? 本文為助力成都市中小學“一校一品”特色體育課程建設,對成都市中小學體育發展模式現狀發展、發展困境進行剖析,并針對當前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的不足進行路徑探索。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與專家訪談法對成都市中小學管理者、體育課與社團課程實施參與教師進行調查、訪談。發現的問題包括:學校專業師資力量不充足影響體育課程設置;家長受傳統體育觀念影響,制約學生進行專業專項特長體育發展;學生文化學習與訓練不能兼顧,升學壓力大等。希望通過現行發展有效的大單元教學的體育發展模式以及國外優秀體育發展模式,在“一校一品”建設愿景下結合成都市教育改革發展形勢,探索成都市中小學體育發展模式路徑,協助成都市中小學形成自身辦學特色與品牌。
關鍵詞? “一校一品”? 體育教學? 教學模式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一校一品”是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學校能在傳承學校的辦學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品牌的一種體育教學模式。為把控學生項目技能水平與體質健康水平提升、鼓勵體育項目和學校體育的發展,因此國家也提出“陽光體育”、“校園足球”等政策以此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掌握體育項目技能、知識,進而推動各類體育運動項目在學校的開展。鑒于此,積極探索成都市中小學“一校一品”體育教學模式路徑,并依此路徑在成都市各區中小學中推廣與實施,克服“一校一品”建設難題與瓶頸。
一、“一校一品”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現狀
(一)“一品”到“多品”的多樣性
從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上來說,學校是完全按照頒布的國家課程標準來設置體育課,體現的是國家政策的保底作用,在各學期、各學年體育課程的銜接是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學生體驗了從無到會、由會到精的過程。學校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依據學生的興趣去發展學生的全面性、擴寬其知識,學生就有更多的選擇面。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逐步向“多品”傾斜,就是在學校專項代表隊的教學模式良好發展影響下去優化傳統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手段方式,將其輻射到學校其他學科的發展中,幫助其在校精品課程順利開展,進而促進“一校多品”的形成。
(二)“多品”到“一品”的獨特性
從社團課程和特色課程的開展中發現,易形成師生雙選/互選性質的體育教學模式。學校針對要發展的體育特色課程與精品體育項目課程,采用項目制將體育相關課程進行分類、綜合,讓學生的選擇更多,因此在體育老師與學生就要形成雙選。在體育教學師資的專業性與針對性較強的情況下,選拔基本的運動體能和素質強、適應專項素質的學生作為發展對象,以此產生教師對人才選拔、學生適應項目進程的獨特模式,進而體現出“多品”的要求向“一品”過渡的銜接。
二、“一校一品”教學模式發展問題困境
(一)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中小學校體育或者說是特色體育項目的基礎作用并未得到社會上廣泛的認可與關注,學校或者大部分家長著重關注點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興趣培養方面,更不要說讓學生進行專業的特長訓練,項目本身的獨特性、專業性不被重視。“一校一品”的體育教學模式在融入正常的體育課程教學中銜接并不緊密,并未將其視為把控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教學效果評價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因而在體育課程的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模式的選擇以及教學質量與評價等方面沒有實質參考價值。
(二)理論支撐不足
國家頒布教育文件時,沒有將具體的操作措施和步驟進行細化分明,導致學校在實施政策文件時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但沒有操作形式和指導意見。在進行課程改革或者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是需要學校負責人根據自己的政策解讀去探索進行,并在學校體育課程方案實施時還要特別考慮到小學生由于身理與心理不成熟所造成的學訓矛盾這一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從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方面來說,迫切需要有指導性明確和方針性清晰的政策支持。
(三)連續性評價不全面
對比高校的體育課來說,學校一般將體育項目的學習分解到一個學期進行,成為學期計劃,對主要的幾個專項技能動作表現、技術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給出合格的成績表示這項體育運動項目最終習得。但這對于心理和生理都尚未成熟、在自我控制上還有所欠缺的小學學生來說,交錯性的體育項目技能練習不能使知識與技能都得到提升,以致在中小學當中運動這種形式進行體育課程、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是行不通的。
三、“一校一品”教學模式推進路徑
(一)國外優秀成功經驗作為參考
為適應“社會需求”這一導向,美國對中小學生體育課程具有嚴格的要求,學校將體育特色項目融入學校的辦學體系和教學要求,使其成為學校的優勢、特色體育項目,鼓勵更多的學校躋身于特色學校的行列,最終依靠NCAA(大學體育聯合會)—美國的大學—體育市場的“三駕馬車”教學模式中去實現后備人才的適應社會能力。此外,為加強青少年健康運動,美國政府特意提出“學校+社區”深度融合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家長參與,社區基礎保障,實現學校與社區體育的無縫對接,有效促進了青少年體育的高效發展,并且用較完善的體教結合的方式保證了美國中學生的運動技能、體育意識、體育能力和體育習慣,能夠在從事以運動競技為主的體育運動中得到高品質和全方位地培養與發展。
(二)大單元教學模式的良好發展
大單元的構建會向教學中心組的成員、每個年級進行過渡,再進行課程設計。主要是在低年齡階段進行基礎的概念認知、基本的動作示范進行學習;高年齡段按照項目的技術、戰術分類逐一進行教授。所以在體育課程建設時,將項目的一個技能劃分為一個單元的學習,經過最多一個月的時間,以體育項目比賽(以班、年級)的形式來檢驗學生對項目技能的掌握,同時達到知識技能鞏固的作用。基于國家政策的有效實施,大單元教學模式在成都雙流區已持續20年之久。在其不斷的推進作用下,學校又提出體育組、項目組的教師在六年級之前能建立課題小組,進行科學課題的撰寫,在整個過程中是需要課題組的成員持續跟進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不斷完善大單元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04):41-48.
[2]閻忠厚,裴曉明,楊建華,等.五種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探討[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五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1997:1.
[3]何順祥.重慶市獨立學院體育教學模式現狀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6.
[4]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07-05-07].baike.so.com/doc/6881068-7098558.html#6881068-7098558-3.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2016-5-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7]鐘勇,毛振明,潘建芬.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5)——以“一校一品”和“1+X”為靈魂的新校園足球課程教學模式[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1(52):19-23.
[8]胡鶴雄,陳文耀,姜國安.從上海市閘北區的實踐看體教結合工作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體育科研,2003(06):1-4.
[9]魏東.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園探尋學校教育新亮點[J].教學與管理,2013(28):9-10.
[10]申亞橋,王建明,林子涵.“一校一品”在姜堰[J].環境教育,2014(07):74-75.
[11]楊小帆,吳相雷,李衛東,等.美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模式、組織型態與經驗[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01):79-86.
[12]陳秀云,周新業. 中美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關系比較[J].體育文化導刊,2003(08):43-44.
[13]Gillard D.Education in England: a Brief History [J].http://www.dg.dial.pipex.com/history/.
[14]蘭馨.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07):70-71.
[15]Harrison,J.M.,Blakemore,C.L.,& Buck,M.M.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M].Boston:McGraw-Hill,2001:131-148.
[16]Gallahue D L,Ozmun J,Goodway J.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infants,children,adolescents,dults.[M].NewYork:McGraw-Hill,2012.
[17]黃俊.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內涵、問題及路徑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9(0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