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現實狀況,是一種創新性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以吉林省內10個地區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發放問卷及現場訪談等方法進行調研,整理賦值后得到研究對象的活力情況,并對內部治理、政社關系這兩個維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這兩個影響因素均會對社會組織的活力產生正向影響,進而為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產業供給、提升社會組織活力提出對策。
關鍵詞: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產業;社會組織活力
中圖分類號:F840.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4-0133-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133
1 引言
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開始,“社會組織”一詞被正式規范使用。根據《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將社會組織定義為以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為主體組成社會群體[1]。社會組織包括根據現行法規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其他未正式登記注冊的各種組織與群體。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我國共有89.4萬個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37.46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51.09萬個,基金會數量達到了8385家[2];根據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社會組織吸納各類就業人員1037.1萬人[3]。就吉林省而言,吉林省2020年第四季度社會組織中,社會團體為5746個,民辦非企業單位7490個,基金會119個。
社會組織作為一種“社會中介”和“社會力量”,能夠良性調節社會關系,在處理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和社會風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主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通過“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來滿足群眾需要和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最終使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和有保障,并且更加可持續”。[4]當前,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組織數量龐大、類別眾多、形式靈活、專業性強,在回應不同群體需求、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供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激發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活力,實際上就是提升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產業供給的能力,把握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的特征,思考影響組織活力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對組織活力產生作用等。
文章的因變量為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活力,自變量為影響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活力的因素。從內部治理和政社關系兩個維度對社會組織活力進行分析,得到以下假設:社會組織內部治理、政社關系與組織活力均為正向相關。
2 數據、變量與模型
文章數據來源于J社工機構對吉林省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調研。調研對象為民生服務領域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未登記社會組織。根據調研得到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內部建設情況、財務會計報告、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辦事機構、經營性實體基本情況、業務活動情況、人力資源情況、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情況、整改報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年檢審查意見等社會組織基本素質資料,匯總為基本情況、內部治理、政社關系和活動情況四個維度。
2.1 因變量的測量
文章將“社會組織活力”的概念操作化為“年檢結果”“獲獎情況”及“活動情況”三個方面,進行新變量的計算,最后得出社會組織活力得分,將得分大于等于2分的認定為具有活力;得分小于2的認定為不具有活力,將其賦值為“有=1,無=0”為因變量。
2.2 自變量的測量
選取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對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將自變量分為兩大類:一是內部治理情況,具體包括:工會理事會、監事會、內部刊物、黨組織、專職工作人員明確的考核和任用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并落實有效、開展職務分析,編寫崗位說明書、專職人員職業化培養計劃或規劃、志愿者管理制度、實習生管理制度、開展過員工單位內的業務培訓、組織過員工參加單位外的業務培訓、擁有獨立的銀行賬戶、是否有會計人員、是否獲得了免稅資格。二是政社關系情況,包括承接政府項目和政府補助收入。選取各類別的具體指標,并進行變量的計算與重新編碼,采用二分變量進行統計賦值,即“有=1,無=0”。
2.3 實證結果分析
2.3.1 社會組織活力與內部治理指標分析
(1)社會組織的活力與內部治理指標的相關性檢驗。相關性檢驗結果表明,組織活力與考核和任用制度(r=0.179*)、人事管理制度(r=0.189*)、人員績效考核制度(r=0.232*)、是否有崗位說明書(r=0.252*)、職業化培養計劃或規劃(r=0.227**)、志愿者制度(r=0.217*)、志愿者數據庫(r=0.174*)、實習生管理制度(r=0.212*)、單位內外員工培訓顯著相關(r=0.281**、r=0.250**)。
(2)主成分因子分析。問卷數據的KMO值為0.850,通過了巴特利球形檢驗(α=0.05),說明問卷調查的內部治理的各指標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提取法對內部治理的各個指標變量進行公因子提取,問卷中的16個題項,一共可以抽取5個組成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為67.096%>60%,說明該問卷中16題的題項一共反映了可能會影響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活力的5種因素。以“特征值>1”為原則,16個問題歸為5類非常合適,可以反映原始數據67.096%的信息量。表1是旋轉后的公因子荷載矩陣,因子荷載反映在對原始變量的解析度,據此可以得出原始變量的因子解析式。
提取方法:主成分;旋轉法:具有 Kaiser 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a 旋轉在 6 次迭代后收斂。
如表2所示,FAC1_1對專職工作人員明確的考核和任用制度、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并落實有效、專職人員職業化培養計劃或規劃、人事管理制度、開展職務分析編寫崗位說明書這5個變量的解釋度較高;FAC2_1對志愿者數據庫、志愿者管理制度、實習生管理制度這3個變量的解釋度較高;FAC3_1對開展過員工單位內的業務培訓、開展過員工單位外的業務培訓這2個變量的解釋度較高;FAC4_1對是否擁有銀行賬戶、是否有會計人員這2個變量的解釋度較高;FAC5_1對是否有黨支部、是否有工會這2個變量的解釋度較高。其余是否有監事會、是否獲得免稅資格都不在這5種成分中。
可以看出,FAC1_1反映了社會組織人事及考核制度情況,FAC2_1反映了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和實習生管理情況,FAC3_1反映了社會組織對員工開展職業培訓的情況,FAC4_1反映了社會組織的財務管理情況,FAC5_1反映了社會組織的黨建和工會情況。
(3)構建回歸方程。將表2中提取后的5個公因子與“成立年數”“組織類別”和“提供服務的種類”作為協變量,利用統計軟件(SPSS25.0)進行二元Logistic 回歸。經過回歸分析得到,Hosmer 和 Lemeshow 檢驗的Sig.值為0.275,說明模型的整體擬合度較好。百分比校正為89.2%,說明當構建模型時,預測的準確率為89.2%。本次構建的二元Logistics回歸的擬合方程效果非常好,擬合度高,判斷率準確。
根據表2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對社會組織活力產生影響的變量有FAC1_1和FAC3_1。FAC1_1反映的是社會組織人事及考核制度建立并落實情況,FAC3_1反映的是社會組織對員工開展職業培訓(內部培訓或外部培訓)的情況。
第二,具體而言,在FAC1_1這一類別中,對“專職工作人員明確的考核和任用制度”“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并落實有效”“專職人員職業化培養計劃或規劃”“人事管理制度”“開展職務分析編寫崗位說明書”這5項指標會影響社會組織的活力;在FAC3_1這一類別中,對“開展過員工單位內的業務培訓”“開展過員工單位外的業務培訓”這2項指標會影響社會組織的活力。
第三,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公因子FAC1_1的Exp(B)=4.954,說明社會組織人事及考核制度建立并落實的情況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組織就會增加4.95倍的活力。因此,如果社會組織具有專業的人事及考核制度,并能夠落實到位,那么這個社會組織就會產生活動。
第四,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公因子FAC3_1的Exp(B)=2.336,說明社會組織對員工開展職業培訓(內部培訓或外部培訓)的情況每提升一個單位,社會組織就會增加2.336倍的活力。因此,如果社會組織具有相關職業培訓制度,并能夠使員工獲得職業或技能上的提升,那么這個社會組織就會產生活力,即內部管理中的內部組織和制度建設與組織活力呈正相關。
第五,根據回歸模型可以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方程:
Z=19.691+1.600×建立社會組織的人事及考核相關制度并落實+0.848×社會組織定期開展員工的職業培訓
所以:
P=11+e-(19.691+1.6×FAC1_1+0.484×FAC3_1)
2.3.2 社會組織活力與政社關系指標分析
將“承接政府項目”“政府補助收入”這兩個反映政社關系的變量與社會組織活力進行二元Logistc回歸分析,方法同上。根據Hosmer和Lemeshow檢驗來看,Sig.值為0.506,說明模型的整體擬合度較好。百分比校正為87.6%,說明當構建模型時,預測的準確率為87.6%。二元Logistics回歸的擬合方程效果非常好,故擬合度高,判斷率準確。
a. 在步驟 1 中輸入的變量: 承擔項目, 有無政府補助。
根據表3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對社會組織活力產生影響的變量為“是否承擔項目”。
第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說明,承擔項目的活力是100%的話,那么沒有承擔項目的活力就是15.4%,即沒有承擔項目的活力是承擔項目的0.153倍。因此,多開展各級各類項目將有助于社會組織產生活力。
第三,根據回歸模型可以建立二元Logistic回歸方程:
Z=1.908-1.868×承擔項目
所以:
P=11+e-1.908+1.868×承擔項目
3 結論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內部治理的17個指標中有5個影響因素對組織活力有影響;政社關系的2個指標中有1個影響因素對組織活力有影響,另一個對組織活力有很小的影響并且不顯著(由于條件限制,暫未將其余政社關系的指標納入分析)。最終得到兩個結論:
(1)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和制度建設情況越好,其組織活力越強。
(2)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與政府聯系越緊密、互動越頻繁,開展項目越多,其組織活力越強,即政社關系與組織活力正相關。
在此基礎上,圍繞提升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的活力問題以及參與養老服務產業供給問題進行進一步探討,本文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健全理事會和監事會,完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理事會制度和結構,明確其運行的程序與規則。充分發揮監事會對理事會的監督作用,確保其具有實質性的監督權利和采取措施的權限,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監事組織,借助外部監事力量達成組織自律,增加社會活力。
第二,由于民生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所具備的新時期民生服務屬性,需要重視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以確保該領域社會組織在發展以及供給養老服務產業的過程中能把握正確的服務導向,堅持鮮明的價值取向。
第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社會組織良性發展。專業人才是促進社會組織良性發展的“不竭動力”。社會組織不僅需要與社會組織理念相匹配的專業人才,同樣也需要能為提升機構項目執行服務的質量發揮作用的人才,以解決“專業能力與業務需求不對稱”和“統籌業務領導人物的缺失”的問題,提升人員能力與機構需要間的張力。同時,社會組織應當設計針對所提供養老服務的評價指標,重視服務的可持續性,提高供給水平。
第四,“三元聯動”模式下提升社會組織服務的購買能力。作為“三元聯動”模式重要聯動服務機制之一的服務供給機制,需要政府作為項目發起人和策劃人、指導人和監督人,選擇介入支點與突破服務盲點,加大力度向社會組織購買養老服務,以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實現政府、社工、志愿者三種服務力量的有機整合,提高對養老服務產業的供給能力。
第五,依托政府購買與推動社會組織自籌。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疫情使社會組織陷入困境,也凸顯了社會組織現存的問題。調研中,多位管理者表示2020年是社會組織的考驗之年,社會組織不僅要著眼當下生存,還要著眼未來發展,需要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充分調動資源,以適應改變。同時,業內人士也呼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回應民間公益機構的困難,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購買體系。雖然面對社會組織的困境,政府也相繼出臺了系列文件,從租金、社保、稅費、金融支持、就業穩崗及政府購買服務方面對社會組織進行扶持,但民生服務領域社會組織也要加快自身轉變,遭遇困境的社會組織應當變危機為轉機,調整、改變自己的籌款結構,擺脫對企業捐款的過度依賴,從“傍大款”走向依靠個人小額捐款,為機構創造更穩定的資金來源,[5]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有效供給。
總之,要有效構建政府、社會組織為一體的養老服務產業供給機制,就必須通過社會組織將其內生力量融入民生服務體系中,激活其內在活力,推動基層社會力量實現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形成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合作互動、協同供給的局面,從源頭上激發并保持基層社會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2016年第25號國務院公報[EB/OL].(2016-08-21)[2021-02-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6178.htm.
[2]民政部.社會服務統計季報(2020年四季度)[EB/OL].(2021-02-10)[2021-02-20].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jb/sjsj/2020/202004.html.
[3]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9-08)[2021-02-20].http://images3.mca.gov.cn/www2017/file/202009/1601261242921.pdf.
[4]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
[5]鳳凰新聞.在疫情影響下的社會組織:國內外現狀、案例及政策匯總[EB/OL].(2020-08-04)[2021-02-20].https://i.ifeng.com/c/7yfxa7qgRUJ.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項目編號:JGJX2021D617);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1J13);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20ZCZ042);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2020GXJK484)。
[作者簡介]李淼(1986—),女,吉林長春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養老保障、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