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對于音樂課程來說,中小學音樂課程不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出現了以藝術實踐為輔的教學形式。藝術實踐是音樂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展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從校內藝術實踐對學生發展的必要性出發,闡述了影響學生參與校內藝術實踐的主、客觀因素,以及教師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實踐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音樂課程;藝術實踐;藝術素養
藝術實踐是一個較大的范疇,是將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技能、技巧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化過程。它是音樂教育的拓展與延伸,主要分為校內藝術實踐和校外藝術實踐兩種形式。而校內藝術實踐又可以分為課上活動和課外活動,包括自我創作或者二度創作、表演(舞蹈、戲曲、音樂劇、舞臺劇、唱歌、樂器等),它既能夠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又能夠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這也是開展校內藝術實踐的基本要求。為了滿足課程改革對音樂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學校和教師需要把校內藝術實踐提上日程。藝術實踐中的文化活動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兩者相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使音樂教學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校內藝術實踐便成了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
一、開展校內藝術實踐的必要性
首先,音樂是表現內心情感的藝術,它能夠體現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課程改革后的音樂教育目標真正地體現了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校內藝術實踐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對興趣愛好的挖掘,除了能夠讓學生學習豐富的音樂知識,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還能消除其他文化課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勞,使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學習。校內藝術實踐不僅局限于課上,在校內課余時間也可以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既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又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氣氛,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氛圍中體驗音樂帶來的魅力,沉浸在多姿多彩的音樂活動中。
其次,在中小學音樂教育階段,校內藝術實踐既可以被視為學科教學的一部分,又可以被看作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來看,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活動和自我表達來積極地學習音樂知識,并且可以跨學科、跨領域逐步橫向延伸,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豐富活動的實踐經驗,加強他們在其他學科領域中的認知,達到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融通。
最后,興趣在學生的音樂學習中非常重要。藝術實踐相比傳統音樂教學形式更具有吸引力。不同形式的藝術實踐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也依據他們的個人興趣愛好發揮了他們的特長,使他們始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的身心體驗,并為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二、影響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實踐的因素
1. 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對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實踐有著重要的影響。除了創新教學方式,教師還要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學生整體情況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參與校內藝術實踐。沒有創新,學生對音樂學習也沒有興趣。另外,部分偏遠地區學校及部分鄉村學校對藝術課程要求較低,而且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以及滿足開展音樂課程和校內藝術實踐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和資金支持。
2. 主觀因素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階段中小學校一般仍以文化課為主,其他課為輔,學生課業學習任務重,作業量偏多。為避免影響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學校和教師對于音樂課程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從而使學生家長對藝術課程的關注度也不夠,認為音樂教育可有可無。學生上音樂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在音樂課上做與音樂課堂無關的事情,從而收不到良好的課堂效果,這也間接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實踐的主觀選擇,久而久之,便會降低參與校內藝術實踐的欲望。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學校便不重視對學生藝術修養、審美能力的培養,潛移默化中也使學生對音樂課堂不夠重視,校內藝術實踐的開展自然被擱淺。
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實踐的策略
1. 教師方面
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內藝術實踐,就要先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受年齡和心理特征的影響,學生往往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上一門學科。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不斷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藝術實踐活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過程,是課堂教學延伸及拓展的一個重要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有能力為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內藝術實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中小學要給在職音樂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參加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培訓,逐步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積累開展校內藝術實踐的經驗。教師開展的藝術實踐活動要從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出發,引發學生求學的好奇心,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內藝術實踐。
2. 學生方面
校內藝術實踐是進行音樂教學的關鍵,具有其他任何教學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開展校內藝術實踐之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重點關注缺乏信心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為他們提供積累舞臺展示和即興表演經驗的機會。通過校內藝術實踐了解并發現學生的音樂潛能和個體差異,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做到共同進步,鍛煉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學生是校內藝術實踐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要給學生施加過多的學習壓力,也不必讓學生追求完美,而是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所能達到的層次。藝術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讓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增加參加校內藝術實踐的自信心,讓他們變得敢說、敢演、敢唱,使他們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不斷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課程改革對音樂教學的新要求,我們要組織開展開放式的實踐活動,把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當成校內藝術實踐的過程,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它的重要作用,利用好一切學校資源、社會資源不斷完善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音樂體驗。校內藝術實踐作為音樂課的拓展與延伸,是學生學好音樂課的關鍵,這種教育方式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在各種藝術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培養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張放,何一昌. 對藝術實踐教育現狀的思考[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92(2).
[2]肖韞貞. 論實踐活動對音樂教育的作用[J]. 大眾文藝,2010(24).
[3]田豐. 注重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5).
[4]廉穎華. 基于校園,面向社會[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5]湛頻潔. 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策略[J]. 教學與管理,2008(3).
[6]劉明星. 藝術實踐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7).
[7]張莉. 校園合唱藝術實踐活動的重要性[J]. 音樂天地,2016(1).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CB96366F-6373-4451-AE3E-2C29202A4E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