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芝
當代教育要求一線教師要跳出慣性思維,站在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去實踐,從而更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新時期進行“沉浸式”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式教學正好適應了現代教育對學科教學和教師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將其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深度體驗中獲得知識、獲得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模式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隨后分析了高中數學體驗教學法的應用優勢,最終具體闡述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應用的策略方法。
一、傳統模式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探究自主性與積極性
高中生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是一種普遍現象,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知識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同時高中階段數學知識點比較困難,解題思路比較復雜,甚至有些學生經常感到焦慮、厭煩。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單反應數學水平,還會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經驗等,從而對自主學習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高中生還只能調整狀態適應難度遞增的數學知識內容,在重復訓練和記憶中熟練地掌握解題方法,才能形成肌肉記憶,在審題、理解、解題中探析數學知識內容。大多數高中生的這一過程比較困難,再加上傳統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滯后,很容易造成以上不良影響。
(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不明顯
高中生是學生身心發展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在課堂上的地位決定著學習效果。但是,有些教師長期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數學探究活動時總是干預引導,結果卻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同時,這一部分教師又易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常常陷入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迫于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的壓力,這樣不僅不能突顯學生的主體性,反而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和探索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對于數學知識本身較難掌握,要真正提高數學的基本功,離不開教師的努力。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如何才能發揮出恰到好處的教學效果呢?這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實踐中指導和輔助教學,才能促使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
(三)教學公式與概念過度死記硬背
高中數學知識中所包含的公式和概念并不是簡單了解就能夠應用的,高中生只是死記硬背,無法靈活地運用于問題的解決,造成數學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沒有得到顯著提高。盡管當時這種教學在特定的語境或短期內能產生令人驚奇的教學效果,但卻不利于學生后期的成長。同時,高中學生經常在死記硬背的高壓下難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和豐富性,逐漸失去興趣,失去數學體驗。如果公式和概念太多,學生更容易產生記憶混亂,將重難點知識遺忘。等實際解題時,學生卻難以下筆,難以靈活運用自己的所學解決數學問題,難以在生活實踐中感悟數學奧秘。高中生應在新高考背景下全面發展,同時對數學學習能力、數學興趣體驗、數學綜合素養有一定的認識和思考。對于公式和概念的死記硬背顯然不符合當前的教育教學精神,也不符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身為一線教育者,不可對這種現象置之不理,而應指學生在數學上感同身受,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二、高中數學體驗教學法的應用優勢
(一)陶冶學生情操
將體驗式教學融入高中數學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首先,新時期教育中倡導的“素養”培育針對學生各方各面,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高中生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思維和邏輯的串聯最終解決問題,因此能在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態度上有所進步,在面對棘手事件時也能運用同樣的思維解決問題。生活中,高中生可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數學學習給予他們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就能發揮關鍵作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學生看問題的視角更全面,能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切,從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出發來進行回饋。因此,體驗式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鍛煉學生創新思維
體驗式教學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根據現實的想法去想象、去延伸,從而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運用過程中更加靈活自如。一般而言,高中數學課堂很容易陷入死板的氣氛,完全靠知識和教學的方式來引導課堂發展。通過體驗式教學,突出學生的感受和思考,以學生為主體開發數學課堂,學生的思索和探究能力大大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得到鍛煉,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進步和成長。體驗式教學可以激發教學氣氛,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探究和實踐中來。而且體驗式教學能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自由發揮,自由想象,而且水平高、能力強的學生更能獨立完成探究活動。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運用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用于學生習慣機制和成就機制,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問題。因為體驗式教學方法提倡的是“體驗”思維,它能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愉悅和成就。同時,相應的經驗和收獲也會增加,這樣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通過積極的引導和鼓勵,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體驗式學習中得到思考和感受。從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增強,對數學認知和思維更加深入,在完成學習任務中體驗,在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支持下健康成長。
三、高中數學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體驗
在高中階段,知識難度呈階段性增長,知識與概念更加抽象,要求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專注于課堂內容。如果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喪失,而教師又沒有起到引導作用,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出現斷層。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引起學生的注意,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于數學情境中,使其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但是,創設情境時,教師要把數學文化與情境結合起來,不要單純地以教學為目的,要切實提高課堂的文化性水平。
比如,“等差等比數列的求和”這節課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痛點,教師可以在這一章中,運用“高斯求和”的故事,以故事化的形式導入新的課程,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在充滿故事情趣和幽默的狀態下主動、有效地學習。另外,應用題也是數學學習的重點。常用的題目有“如何選擇才是最有效的決策”等應用題。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甲、乙、丙等商家,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操作,采取最合理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學生能更深入地體驗課程,把數學文化真正融入數學課程之中。
(二)改革作業設計,增強課內外銜接效果
作業既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資源,又是培養學生能力、鍛煉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面對新的高考形勢,教師在作業設計上也要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挖掘作業的最大價值。具體來說,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完成作業布置。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式作業,如把一張長80cm、寬50cm的鐵皮做成一個無蓋的長方形鐵皮盒子(不計焊板的厚度和損耗),問:這個鐵片的體積最大是多少?等這樣的問題,學生會根據題目從節省成本、核算角度、可實行角度進行探究和設計,探討不同的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作業價值。
(三)發揮學生主體,鼓勵學生主動提問
主動提問,能夠充分突出學生深入思考,是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表現。它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展現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此環境中學習,能夠積極地提出內心的疑問與疑問,教師也能從中得到反饋,對數學教學進行調整與優化;另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科學的引導,但不能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告訴給學生,要重在啟發,讓學生一步一步地發散思考,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得到答案。舉例來說,在講授“余弦函數”時,教師可以首先介紹這節課的內容,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理解本節課內容。過了一會兒,教師可以給學生五分鐘的鞏固時間,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地解答,通過這個環節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對此進行完善。
(四)布置小組任務,深化學習認知體驗
小組合作探究深刻詮釋了體驗式教學的理念,并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一步推動了學生的創造想象思維的發展。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收獲更好的學習體驗,高中數學教師可透過知識難點探究,提升學生難度體驗感,構建基礎解題思路。在擴展學習效率和學習深度的同時,學生也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提高學習體驗。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小組進行巡視,并根據特定的思想和方式給予引導,使大家在合理、科學的解題思路上自由發揮,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收獲豐富的經驗,在學習中進步和成長。
例如,在教授“簡單隨機抽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相關的題目進行導入,讓學生在簡單抽樣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首先,學生需要從自己的生活感受出發,了解簡單的隨機抽樣調查就是從整體中抽取樣本。其次,各組應在具體題目上展示抽簽法和隨機數法的運用,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總結思路和技巧。汽車生產流水在檢驗零部件是否達標時應當怎么做?一般流程是什么?每一小組需要通過例子來總結隨機抽樣的概念,并由小組匯報人員進行陳述。在小組探究任務活動中,學生親歷親為解決數學問題,認真思考和探究,在加強互動和交流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經驗意識,并能引導學生完成知識探索與實踐。
總之,體驗式教學對數學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數學教師應抓住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原則,把“體驗”思想融入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激發學生的體驗興趣,鼓勵學生參與體驗,引導學生反思觀察,全面實現知識與實踐的統一,優化體驗教學效果,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效能,讓學生可以實現真正進步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