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艷萍
引言:
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傾聽能力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期的培養和訓練。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開展,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階段有效的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綜合素質,能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學要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加關注小學生傾聽能力等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影響小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學生自身注意力分配的局限性
學生無法有效傾聽課堂,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小學學生分配自我注意力的能力不足,其年齡偏小,個體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完成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已經花費他們較多的時間,難以認識傾聽能力對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都尚在形成之中,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且注意力不持久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在目前的學校教育模式之下,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接收大多處于被動的狀態,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進行注意力分配的能力。
(二)教師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目標不夠清晰
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很少有明確地給學生設定每堂課程的傾聽思考目標,課后也沒有相關的標準去評判傾聽思考的程度,因此也就不能確定學生課堂真正的傾聽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模塊。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模式傳統單一,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很多教師最終也將口語交際的落腳點放在了題目訓練上,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提升。
(三)教師教學模式對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的影響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沒能夠意識到自身角色的正確塑造,在課堂上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真實心理得不到傾聽,與老師的關系不夠親密,也因此降低了對教師的信任度,甚至可能在日常教學中不配合老師的工作,更不用說能夠耐心傾聽老師與課堂。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納入教學目標中
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在其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傾聽能力培養意識納入到自己的教學目標中去。教師要重視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使之符合現代教育的目標。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就決定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的單一,教師要不斷探索與創新教學模式,自主探究高效課堂的開展模式,在多樣化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傾聽興趣。教師應該認識到,在學習中學生和老師同樣是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愿意接受的知識內容和課堂開展方式。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平等而活躍的交流式課堂。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壓力小,也更容易對老師產生信任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傾聽教師、傾聽課堂、傾聽同學。
(二)發揮教師引導示范作用,助力學生樹立傾聽意識
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個人修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示范。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利用自己的個人人格魅力和一言一行去引導學生進行傾聽。例如在“狐假虎威”寓言故事課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向學生們拋出問題,例如:“這個寓言故事中狐貍的做法是否正確?”通過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去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對學生給出的回答,教師也不要急于判定對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且讓他們意識到只有積極傾聽老師的話才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學生在課程開始前就對內容有較高的興趣,課堂上也會對關于此問題相關的內容認真傾聽。這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語文傾聽意識,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此外在課堂進行過程當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一系列的肢體語言或者是神態表情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善于將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分享。
(三)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傾聽熱情
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激發小學生傾聽的熱情,教師必須要做出一些教學改革。目前隨著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和大數據已經非常普遍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帶來更多機遇。信息化教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多媒體例如教學課件、虛擬實物展示等的優勢,形象而生動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符合小學低齡兒童的心理特征。“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等都是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應用,對打造高效課堂有一定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提高自身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的能力,順應時代潮流,投入更多的時間,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桎梏,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課堂體驗。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得學生課堂表現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傾聽課堂。
此外,語文教師也要豐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可以開展班級“朗讀者”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對課堂活動的內容進行提前設計,并且在活動開展中活躍班級氛圍,使得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同時,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消除學生心理上的負擔,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探究學習。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在一種互動式教學環境中共同探討問題、相互傾聽,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也可以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這種突出學生與教師和平交流、學生主體教學地位的教學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養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注意力分配的能力。
(四)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實現高效的注意力分配
不論何種學科,學生要想實現長遠學習,就必須學會發揮自主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其內容相對來說較為抽象且龐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幫助學生實現長遠發展,就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傾聽,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對學習感到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課堂上總是處于被動地知識接收狀態,因此對傾聽行為缺少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引導、有效鼓勵,嚴格控制上課時間,提高上課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可以讓他們更加專注于聽講,這對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有很大的幫助。通常小學生活潑好動,在課堂上很難集中精力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更新上課方式,明白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千方百計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和利用課內外資源的吸引力,利用直觀的教具、生動的教學視頻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中適當增加一定的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傾聽欲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想投身課堂學習。
(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語文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以技術助力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培養傾聽能力。另外,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閱讀篇目都屬于故事型,這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故事能夠非常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不斷激起學生傾聽的欲望。
教師可以借助先進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創建智慧教學環境,營造一種非常適合學生傾聽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傾聽效果。例如在“雪孩子”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由本篇課文改編的童話故事動畫片,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把握。在課文閱讀環節,教師可以播放背景音樂配合學生閱讀,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內容,其他同學在這樣的氛圍內也能夠更加認真地去聆聽他人的閱讀,在理解課文情感思想的基礎上提高傾聽能力。角色扮演法和故事教學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激發學生傾聽興趣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重新編排將其改編成劇本,此過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參與劇本編寫;劇本編寫成功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征集“演員”,給這些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種角色演繹故事情節的方式,能夠有效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口語對話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樹立傾聽意識。
三、結束語
實現小學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人生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長遠意義。語文課堂對培養小學生傾聽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也要從小抓起,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傾聽意識;合理控制課堂節奏,指導學生掌握排除干擾因素的方法,準確獲得他人所傳遞的有效信息,提高學生傾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