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鋒
作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教齡的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一般情況下青年教師歷經5—8年的自我刻苦磨練后,在同行中從初露端倪到嶄露頭角,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并不難,但再進一步發展走向卓越卻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即發展的高原期。
帶著這一疑問,我一直在尋找機會進行答案探尋。很有幸,隨著閱歷的豐富,平臺的提升,我有大量機會參加一些高端的、重要的教育會議,近距離接觸了很多現代中國教育巨擘,在空閑時間也有機會大量閱讀了教育傳記、教育書籍。這個過程感覺似乎在與智者對話,與圣賢交流,享受著思想的盛宴,在專業成長方面給了我太多的收獲、感動和啟發,讓我找到了要從優秀走向卓越,必須突破以下幾點要素。
一、大愛無痕潤萬物
師德最核心的表現就是充滿愛和激情,他們滿懷激情的愛著學生,愛著教育事業,愛著學校。
正是因為有了大愛,他們以校為家,愛生若子,傾聽學生的故事,讀懂孩子的心靈,尊重學生,包容學生,欣賞學生,欣喜地等待花開的瞬間。
正是因為有了大愛,他們才淡泊名利,把教育的人生過成了“孩子+日子”的平淡而不平凡;
正是因為有了大愛,他們執著杏壇,耐得住寂寞,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俯首甘為孺子牛。
作為教育人,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將自己的滿腔的愛灑向教育的田野,澆灌每一個花朵,靜心傾聽花開的聲音。
二、執著理想譜華章
許多教育大家都具有遠大而執著的理想。在軍閥混戰,生命涂炭的舊中國,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想就是“教育救國”、“教育立人”,;從教四十多年的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理想就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生逢盛世,被評為建國六十年從課堂上走出來的教育專家竇桂梅的教育理想是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奠基。
作為教育人,我們要像他們一樣,要擁有遠大而崇高的教育理想。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也不是鮮花碧草鋪就,困苦挫折在所難免。但只要有教育理想這盞不滅的燈相伴,就能沖破迷惘,步入燦爛的里程。
三、讀者有智氣自華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每一個成功的教育人都借助這架梯子提升生命的高度。
第一,要讀跟自己有關的專業書籍。既要精讀精研教材、新課標及和教材有關的教學參考書籍,也要購買新的專業著作和征報刊雜志,時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力求精深把握教材、課程標準和專業前沿知識精髓,努力提升自己專業素養。
第二,要精讀一些教育經典論著,例如蘇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朱永新等人的專著,研讀中國古代教育經典《論語》、《荀子》、《大學》等論著,還應該廣泛涉獵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教師教育法規等其和教育有關的知識,理解教育思想和流派,把握教育規律,用理論支撐、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第三,要廣泛涉獵,做一個雜家,增加自己閱讀的寬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況開卷有益,“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四,走出去參加培訓或者參加教育名家論壇會議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我們更應該彌足珍惜,把它們當作一次次思想饕餮的盛宴而大飽心靈之福。
總之,讀書是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碰撞,讀書使我們的思想逐漸成熟,教學閃爍睿智,讀書使我們的管理駕輕就熟,研究日趨精深……
四、行者無疆致萬里
追求理想,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為了實現理想,我們必須要勤奮,執著;須要實踐,拼搏;須要不斷學習,力求上進;需要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站穩講臺。俗話說臺上一份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一線教學的我們更應該磨練好基本功,打磨好自己課堂,要讓課堂日上日新,要讓學生喜愛,要讓專家好評。
其次,要打磨自己的代表課。要在年級組反復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在同年級所有班級中反復去磨練,邀請同行和專家來聽自己的課,并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一學期能夠打造兩節代表課,那么三四學年下來,估計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卓越。千萬不要吃老本,憑經驗上課,備了一節課用了幾十年。
再次,要把管理變成藝術。我特別提倡當班主任,看看魏書生、李鎮西、竇桂梅等卓越教師哪一個不是班主任,而且有的是幾十年的班主任,并且帶班管理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藝術,這也給我們很好地啟發。
五、個性風格展風采
世界上永遠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個性或者說風格是卓越教師的標簽,沒有個性風格的教師不能成其名師。
第一要自我研修,積極模仿----入格。
對多位卓越教師進行專題研究,分析賞析其課例、光盤、文章等,總結其特點和教學風格,并積極主動地模仿名師作課,感受其風格特點和教學藝術。
第二要大膽借鑒,揚我所長----立格。
要正確取舍、大膽借鑒、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長處更長、優勢更優、強項更強,把最好的一點發揮到極致。
第三要提煉觀點,形成主張------定格。
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對教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表達方法的設計都有獨特的認識。
第四要灑脫自在,不拘一格------出格
經過自己多年修煉,能夠駕熟就輕,灑脫自由,達到教無定法最高境界。
六、課改創新弄潮兒
改革創新是教育大家成功的關鍵,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更為他們的成功插上有力的翅膀,幫助他們在教育的天空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恰恰契合了時代的主題,更讓我堅定了將新課程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我要踐行人文理念,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選拔學生轉變為有教無類,統一要求轉變為因材施教,低效課堂轉變為高效課堂。把學校建成孩子學習的樂園。
七、筆耕不輟勤反思
《論語》云“吾日三省吾身”。勤于反省,善于反思助推著每一個卓越教師的成長。反思---總結---矯正---提升是每一位卓越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
第一要善于反思。首先,對課堂進行反思,發現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積極思考應對解決策略;其次,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反思,多閱讀是個好事,敢于質疑和批判,豐富自己的見解;再次,在平時生活中進行反思。須知,教育即生活,平日里時時留心、處處在意,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思考中收獲快樂。
第二要勤于筆耕。要把平日里自己對問題思考、反思和解決的辦法外化為文,思考的結晶不斷變成文字,自己也可以著書立說,著作等身。
卓越教師成長路上的這七點要素,恰如熠熠生輝、高懸天空的北斗七星,永遠為想成為卓越教師的老師們指明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