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榮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掌握基礎的字、詞等學習內容之余,還應當重點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分析、感悟,逐漸引導學生養成善于閱讀,勤于動筆的好習慣,通過對文章中精彩語句段落的學習,逐步建立寫作基礎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能力;寫作基礎;寫作興趣
引言
現代語文教學中,隨著課本內容的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教授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基礎上,教師更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寫作能力。古往今來,寫作在考試中都占據非常大的比例,它考察了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辯證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掌握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呢,本文結合多年自身教學經驗,對此進行了一番研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和學生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一、分析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不合理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水平比較低,主要是缺乏合理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進行更好的寫作。在寫作教學中,給出作文的題目,讓學生直接進行寫作,教師也沒有進行適當的指導,沒有教學生怎樣去入手,使大多數的初中生面對題目不知所措,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沒有特點,得分比較低。長此下去,初中生越來越不愿意寫作,也不會在寫作上投入時間與精力,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停滯不前,拉低了語文的成績。
2.學生沒有掌握更多寫作的技巧
初中生的寫作能力較差,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寫作技巧,面對作文題目,即使有想法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表達,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使作文寫的層次不明,主題也不清晰,大大降低了作文的質量。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沒有傳授給學生更多的寫作技巧,也沒有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比較差,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沒有新意與特色。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措施
1.善于積累打造學生寫作基礎
教師在日常授課中,對于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精彩語句要作為分析重點,通過對語句的分析,教師要讓學生從中學習作者對于事物的觀察力、表現力;對于人物的形象、語言、動作、心里等的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將對自己有用的字詞、語句、段落進行摘抄,初步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掌握要領之后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和詞匯進行寫作,剛開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突出一個或者兩個重點展開詳細描寫,然后再逐步由點向面的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創作。
比如,在學習《雨的四季》一文時,作者在描寫花開放的時候用到了"怒放"這個詞,描寫樹葉的時候用的是"鼓著漿汁";描寫小草的時候用的是"爭先恐后",這幾個都是動詞,作者用這幾個詞表現出了花草樹木靜物的生命力,使畫面生動活潑,同事突出了事物盎然的生命力。作者在描寫秋季的雨的時候,又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將秋天的雨比作"生了孩子的婦人",這一修辭手法體現出了秋天的雨溫順不聲張的特點。同時作者又說果實像鈴鐺一樣,寫出了秋天果實的豐碩,也為下文描寫雨做了鋪墊。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描寫景物的散文,文中的許多描寫手法都值得學生收錄仿寫,教師在講授課文時,一定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對經典段落進行收藏。
2.觀察身邊事物提升寫作興趣
許多學生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知道從哪開始寫起,更不知道如何開口。其實只要留心,生活中處處都有我們可以用來寫作的題材,無論是一株小草、一片花海、一棟樓房、一位老者、一個孩童,都可以對其展開寫作。世間萬物都有它的特點,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觀察,都能夠發現他們的美好,從而進行描寫。或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到自己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人物,通過總結他們的特點,運用自己所學所掌握的詞匯、語句展開描寫,這樣,一篇文章的內容就有了,之后再根據事物特有的特點運用適當的修辭方法、描寫手法豐富內容,穿插自己的情感,一篇生動豐富的文章就寫好了。
比如,在學習《貓》一文時,課文中描寫的對象就是我們日常所常見的小動物"貓"。作者在描寫貓的時候并沒有大篇幅的塑造貓的具體形象,而是講述了作者和家里人與小貓之間發生的諸多小故事。所有的描寫和情節采用非常自然的敘述的口吻,就像是在給我們講故事一樣,讓人感覺非常親切又沒有過度的大道理。這篇文章,作者就是從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物入手,利用故事情節通過鋪墊、埋伏筆的敘事手法,將我們和貓之間的瑣事形象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像這一類的文章,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看、多品味,并明確寫作不一定要大是大非,大氣大景,身邊的小事,只要用心,也是長好的寫作題材。
3.積極引導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學生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時候,由于不熟練,寫出的文章無論從寫作內容還是表現形式上可能都不太好,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可對學生進行指責性的評論,以免給學生帶去壓力,認為自己沒有寫作的能力,從而喪失對寫作的興趣,徹底放棄寫作。即便是學生的寫作水準達不到規定要求,教師也應當先給予學生鼓勵、肯定,之后針對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一一進行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多采用引導性的方法,避免直接提出要求,時間長了,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逐漸丟失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
比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時,這首郭沫若的詩歌整體情感安靜平和,作者將天上的星和地上的燈相互比喻,通過星星和街燈共同的特點,將天地連為一體。這首詩中的星星和街燈都是美好的象征,也是詩人內心所向往的和平純凈的境界。天上的星星歷來都是詩人所樂于贊頌的事物,也是非常容易引起學生聯想的詩歌題材,許多學生也非常喜歡詩歌這種文體,但是詩歌看似簡單,卻講究頗多。許多學生在進行創作時大多只是模仿了皮毛,暫時達不到以詩言志的境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采用合理的點評激勵學生,切記一上來就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覺得自己寫的一無是處,進而產生挫敗感。
結語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利用教材,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利用教材中的文章,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表現手法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學習,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形成欣賞能力,并逐步養成隨手記錄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秀珠.如何打造初中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J].教育現代化,201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