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群 李帆( 通訊作者) 秦紹龍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檢索系統分析了糖尿病足患者并發壓力性損傷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針對有關影響因素給出了糖尿病足患者預防壓力性損傷的護理對策,以改善病人生存品質,減少醫護資源耗費,為臨床實踐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糖尿病足;壓力性損傷;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病變導致的足部相關疾病,包括感染、破潰及相關組織的受損,許多糖尿病患者因此肢體殘疾、喪失生命。患者難以治療,醫療費用高[1]。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出現皮膚干燥、發癢、菲薄等狀況,而患者的活動不便和長時間臥床也是壓力性損傷出現的主要因素[2]。壓力性損傷,是指在局部皮膚和深層組織長時間或多次的損傷,并引起因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的組織潰爛和壞死[3]。目前,壓力性損傷的防治和護理已成為中國國內學術研討的熱門話題,本研究通過檢索國內外文獻,系統分析了糖尿病足患者并發壓力性損傷的影響因素,為今后預防糖尿病足患者并發壓力性損傷的干預對策提供理論依據[4]。
1 影響因素
對患者而言,患病的主要部位為骶尾部、髖關節、坐骨結節處、足跟部,并成為預防和觀察的重點部位。根據文獻綜述,糖尿病足患者并發壓力性損傷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
1.1 照護者相關知識不足
由于對慢性病和壓力性損傷的防治和認知水平較低,患者及家屬的知識不夠,護理不足。護理人員對無法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護理措施不完善,患者住院期間,所處的環境和床單位不能夠及時預防壓力性損傷,由此壓力性損傷出現概率高。
1.2 患者局部肌膚受壓周期過長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臥床時間長,活動受限,導致患者身體部位長時間保持不變,導致承受壓力較大的骶尾部、足踝部皮膚出現壓力性損傷[5]。
1.3 患者機體缺乏營養
因為糖尿病患者長期缺少胰島素,肝臟和肌肉中蛋白質攝入量降低,蛋白合成降低,分解代謝過高,造成機體營養物質的缺少,易形成水腫,而水腫又很易引起皮膚摩擦、皮膚破潰,并增加感染風險。當臨床血清白蛋白水平不足35g/L或體質量下降超過15%時,可以認為存在明顯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不僅被定義為壓力性損傷發展的獨立危險原因,甚至會導致瘡面而無法治愈。
1.4 較差的自我管理能力
部分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居住環境差、年紀大,家屬照顧時間少,自身由于疾病問題更加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導致出現壓力性損傷的概率相對增加。
1.5 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因疾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合作程度降低甚至拒絕治療。此外,完全失去照顧自己能力的人,如阿爾茨海默病和腦萎縮,更易遭受壓力性損傷。
2 護理對策
2.1 間歇性解除壓力
壓力性損傷的根本原因,在于對皮膚和(或)軟組織強烈和(或)長期壓力或壓力組合剪切力的影響[6],因此間歇性緩解壓力才是防治的關鍵問題。定時翻身、變換體位,以防止長時間壓迫,而對于必須絕對臥床的危重患者,則應當在早期進行減壓措施,如睡氣墊床,在骶尾等受壓迫的部位加墊海綿圈、無邊輔料等[7]。
2.2 合理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監測,使空腹血糖值<7.0mmol/L,餐后血糖值<11.1mmol/L[8]。護理人員還應當做好對陪護者及患者的宣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規律監測血糖值的重要意義。
2.3 加強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一日三餐按1/5、2/5、2/5的比例分配,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做好對陪護者和患者膳食原則的宣傳與教育,以制訂專業合理的膳食食譜,并督促患者按時定量,實現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素的目的,以減少因壓力性損傷所引起的健康風險。保持良好的習慣,控制飲食,合理鍛煉,引導患者遵醫囑按時定量服用藥物,教會患者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及發生低血糖的處理方法。
2.4 加強皮膚護理
患者在入院時,護士應準確評估患者的皮膚情況,對于無壓力性損傷的患者,護士應教育患者及家屬有關壓力性損傷的原因和預防,為對于有壓力性損傷的患者,護士則應該及時護理皮膚和瘡面,用濕性敷料包扎固定瘡面,以吸收創傷滲液,并防止皮膚病菌侵襲。經過研究證實,濕潤的皮膚更易受到壓力的危害[9],所以,病床單元和衣物都應該保持干凈清潔,尿失禁者應留置尿管,大便失禁者應該及時清理肛門周圍皮膚,創傷滲液者應該及時更換敷料并包扎固定好。在放置或拿取大小便器時,注意抬高臀部,以避免損害局部皮膚。
3 結論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疾病時間較長,且存在年紀大,身體營養不良,容易感染,且患者皮膚容易受壓,自我照料能力差等問題,如果出現壓力性損傷,應及早診斷治療,選擇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從而促進瘡面早期治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糖尿病足病分會. 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 2017, 97: 251-258.
[2] Zhang P, Lu J, Jing Y, et. Glob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Ann Med 2017;49:106-16.
[3] 褚萬立, 郝岱峰. 美國國家壓瘡咨詢委員會2016年壓力性損傷的定義和分期解讀[J]. 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2018, 13(01): 64-68.
[4] 李春玲, 吳金球, 郭艷, 等.壓力性損傷老年患者居家照顧者的相關知識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7, 34(18): 1-8.
[5] 陳英,袁麗,等.糖尿病足患者壓力性損傷危險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 2021, 41(02): 254-256.
[6] 廖春燕. 壓瘡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進展[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5): 49-51.
[7] 陳光付, 王利花. 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創面濕敷護理觀察[J].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 29(05): 492-493.
[8] 王秀云. 系統化全面護理對糖尿病并發壓瘡防治的臨床價值[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 2015, 2(7B): 4187-4188.
[9] 張麗華. 糖尿病并發壓瘡患者的治療與護理體會[J]. 臨床合理用藥, 2015, 8(6): 160-161.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01139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