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黎 魏叢叢 郭沖沖 郭娜 喬俊霞

摘要:目的:分析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1年4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診斷的108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用數字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運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和對比組(運用常規根管技術)。觀察兩組患者麻醉與治療用時、并發癥發生率、治療前后的咀嚼功能評分和整體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整體有效率高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結論:牙體牙髓治療中采用根管顯微技術聯合超聲技術能提高沖洗和清除效率,讓患者獲得更為確切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自身的牙齒功能。
關鍵詞:牙體牙髓病;根管顯微鏡技術;超聲技術;咀嚼功能;并發癥
牙體牙髓病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是廣大群眾容易發生的口腔科疾病,能夠被多種因素誘發,對患者牙齒正常功能影響較為嚴重。根管技術是治療牙體牙髓病常用的方法,但容易有遺漏根管、根管側穿等不良狀況,降低了治療效果。近年來根管顯微鏡技術和超聲技術在口腔科應用廣泛,顯著提高了根管治療的操作靜息性和安全性[1]。研究分析了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研究時間:2021年4月~2021年12月。研究對象:在我院口腔科接受診斷的108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將108例患者用數字隨機方法分組,觀察組(54例)和對比組(5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40.27±5.32)歲;男性、女性分別有32例、22例。對比組患者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41.45±5.46)歲;男性、女性分別有34例、20例。相比較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能夠進行對照組研究,P>0.05。
1.2方法
對比組采用常規根管治療方法,治療時完成局部麻醉,實施開髓、去髓操作,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交替對牙髓組織進行清理,進行常規根管預備,準備好后實施填充,完成填充后采用側壓方法實施加固。
觀察組采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治療,具體方法:治療時指導患側保持俯臥體位,完成局部麻醉,先開髓在揭髓室頂,暴露出牙髓腔,利用根管顯微鏡對空腔中遺留根管具體狀況進行仔細探查,將根管口位置明確后,對根管口上端利用工作尖進行緩慢疏通,在對根管上段進行探查確認根管方向,之后利用設備完成根管通路的建立,利用根管測量儀輔助將工作長度確定,在完成根管預備,依次完成沖洗、試尖以及加壓填充。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比發生率。通過Eichner評分標準在治療前后對患者咀嚼功能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證明改善程度越好。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患者疾病癥狀在治療后消失,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為顯效;患者疾病癥狀改善明顯,咀嚼功能有恢復,為有效;患者咀嚼功能和疾病癥狀基本無變化,為無效。
1.4數據分析方法
兩組臨床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1時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咀嚼功能評分
觀察組和對比組在治療前對比咀嚼功能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在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整體有效率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3。
3討論
牙體牙髓病發生后牙齒硬組織為主要的病變部位,早期常常表現的輕度疼痛,長久如此會面位持續疼痛,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困擾和不適,也影響牙齒的咀嚼功能[2]。幫助患者有效清除壞死和感染的牙髓組織,同時對根管系統予以妥善填充是治療的重點,基于此根管治療方法最常用于此類患者。傳統根管治療是在直視下進行,操作相對簡單卻也面臨一些局限,比如視角的盲區增加了誤操作風險,也不能進行有效的沖洗[3]。
根管顯微鏡是一種新的口腔治療內鏡,有良好的照明條件、亮度、視野和放大效果,通過根管顯微鏡的輔助在操作過程能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同時也能準確分辨牙體本身變化和顏色,能夠幫助醫生完成根管常規治療、遺漏根管處理,也利于發現和處理C型下頜磨牙根管、彎曲鈣化根管,從而讓操作者更為測底的清除感染和壞死組織,可謂肯定程度填補了常規根管治療的局限,為更良好的治療效果打下基礎[4-5]。同時,超聲技術也廣泛用于此類患者,配合根管顯微鏡能有效處理牙髓組織和進行間隙填充,這項技術利用超聲工作尖發出高頻振蕩,以超生流原理和空穴效應,讓沖洗劑沖洗碎屑和牙本質玷污層時發揮最大程度的效率,尤其是對彎曲、狹窄等復雜性根管的處理,對減少相關并發癥、提高臨床效果發揮了積極的意義。將根管顯微鏡和超聲技術用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整體有效率高于對比組,P<0.05。兩種技術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減少了并發癥概率,同時也保證了最滿意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牙體牙髓治療中采用根管顯微技術聯合超聲技術能提高沖洗和清除效率,讓患者獲得更為確切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自身的牙齒功能。
參考文獻:
[1]王銀霞.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10):87-88.
[2]徐曉紅.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7):79-81.
[3]周繼章,郭大紅.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病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研究,2021,29(9):84-85.
[4]尋穎.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治療牙體牙髓疾病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7):72-74.
[5]宋睿.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