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敏
摘要:教師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階段,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學校領導的教育模式是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對日常生活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指導,使其成為小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在一個重要的階段。這是一個學生的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代。在平時的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引導,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文章對當前中小學教師的課堂管理狀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根據這些分析,為今后進一步開展小學教師的課堂管理提供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前言]小學階段是一個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課堂的教學對提高孩子的個人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不能忽略加強對學生的性格方面的教育,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養成積極動腦和動手的習慣,這樣當學生遇到任何難題時就會試著自己去解決。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起了信心,他們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學習和生活。在這段時間里,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深入地理解他們的情緒,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給予他們更多的正面信息。然而,就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現狀來看,許多班主任老師在開展教育工作上存在著一些偏頗,他們希望把學生培養得更加開朗、開朗,而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尋找合適的班級管理模式。
二、選擇與學生心理活動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學生的心靈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正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并采用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相同的教育面前,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不同的影響。對與自己有感情的老師進行教育,學生會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的態度。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投入是不能忽略的。這樣的投入一定要悄無聲息,讓同學們在情感上不知不覺地就能接受老師,這樣老師才能很容易地走進他們的心里,而學生們也能對老師敞開心扉。
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塑造好老師的形象
由于小學生對錯判斷能力差、缺乏主見等原因,導致小學生很容易模仿別人,對別人的行為沒有選擇,也沒有做出取舍的全盤接受,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別是小學的班主任,不但要經常和學生打交道,還要經常和學生家長打交道,因此,他們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時間地影響到每一個小學生。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學為人師、為人表率”,即要求學生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自己不能做的,也不能強求學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責任心、事業心、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好一名模范的班主任。
四、小學班主任在師生關系中的作用
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熱愛學生的人,學生也會愛學生,唯有愛,才能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老師的責任。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其個性,要能夠包容所有的人。對學生說話、說話要注意方法,不得有諷刺、挖苦、打擊的成分,對學生的態度要有耐心,要冷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的溫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提問時大膽地回答,讓他們說錯、做錯,并給予糾正的機會。其次,要關注學生,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要多和他們談心,溝通情感,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方式和快樂,讓他們對學習充滿希望,對人生有信心。尤其要重視貧困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比如我的班級里有一個同學,他的父母都出去工作了,家里就剩下他一個人了。我得知后,對他噓寒問暖,盡一切可能的幫助他,對他的學業多加關注,對他進行正確的指導。
五、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競賽意識
不管是積極的或消極的,模范的力量都是無限的。在班級里,總是有一些努力工作,成績很好的同學。在班級的管理中,我利用了那些工作努力、成績優秀的同學,讓他們成為同學們的楷模,讓同學們從自己的行為小學到自己的東西,有了這樣的“參照物”,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就會有一種實際的行為規范和學習動機,從而在班級里形成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我還經常在班級和語言課上,把古今成功人士的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生活經驗告訴同學們,讓他們努力學習,以求超越。競爭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力量。
六、確定適當的班級管理目標
在實施教育活動前,教師應首先確定的班級管理目標,并在確定目標時,要遵循方向性、激勵性、核心性等原則,注重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在關愛與關愛中懂得關心他人,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而要達到這種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從自己開始,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自我約束,以其為表率,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尤其是初中生。
七、和家長建立合作關系,讓教育家庭化
調查顯示,多數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家長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只有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兒童的教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比如,有些學生的應試心理比較弱,老師可以引導父母用正常的態度來對待考試,比如性教育、人際關系技巧等都要用到家庭教育。另外,在平時的教育中,要培養孩子的自尊、自愛、樂于奉獻的精神,讓孩子學會接受挫折,學會接受別人的生活,父母要鼓勵孩子結交朋友,引導他們選擇朋友,培養他們的社交技能,過分的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從而影響他們的整體能力。
結語:總之,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保證教育和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學生是國家和國家的希望,每一名老師都有義務把學生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老師,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影響學生,讓他們的前途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劉桂榮.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的創新策略芻議[J].文淵(小學版),2021(1):25.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1.01.033.
[2] 熊桂蓉.芻議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之有效策略[J].魅力中國,2018(18):227.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18.216.